为什么欧洲(特别是北欧)很多中高密度住宅项目的建筑设计中,户型不太苛求朝向? 铭蔚,生态建筑批尺地 阿尔卑斯以北欧洲传统居住区容易看到一些丰富的几何布局,当然也就对应了题主所说的在朝向上似乎没有像中国一样“上纲上线”,比如我家附近(英国中部,纬度52度): 又或者在一些现代几何住宅里看到集合体在部分房屋朝向上的牺牲,比如BIG的8字形集合住宅表现的一样: 然而这些例子其实一直没有跳脱出从维特鲁威建筑十书里就开始描述的一个事实:建筑(对于北半球来说)需要一个南向的朝向。所以再考虑到节能生态上,北欧优秀的个案也还是采用南向这种优化的朝向(下图为欧盟activehouse联盟的一个‘轻碳住宅’可以看到选址几乎保证了正南的朝向): 那么,为什么不鼓励所有的房子都是南北朝向呢? 除了保留原有城市肌理外,其实还是回到逻辑的起点——投资回报比:保持南向所需的投入是否带来了预想的收益呢?这是个老天爷说了算的事情。在与朝向最直观相关的日照情况里,看看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会明白: 第一点. 日照时间。 用ecotect自带模型简单举例,这是以英国卡迪夫(北纬51度)为基地举例一个房子在夏至日(全年白天最长日)的情形,目前的视角是从西北方向看这个房子,那么现在是几点的情况呢?晚上八点。是的,晚上八点的时候不光还有太阳而且太阳还是从偏北的方向照到房子上。而这一天全天有16个小时的日照。 那么冬天呢? 上图为冬至日(同理是一年日照最少的一天)的情形,低矮的太阳轨迹在下午三点就要落下,全天只有6个小时的日照时间。而正午的太阳高度角将不足15°。 所以在温暖的季节里(夏天附近),没有正南的朝向依然有很大可能接受到长时间的日晒且鲜有担心室内过热;而在寒冷的季节里,全天不足8小时的日照让正南向的朝向都会感到局促,更不要提在这种低矮太阳角度下周围建筑相互间的遮挡。上面提到的‘轻碳住宅’斜而大并布满天窗的屋顶做法就是在冬天被动式采暖采光上挣扎。而对于密度略高社区中的普通住宅来说,如果缺少特殊设计,那么朝向带来的优势将相当有限。 第二点,阴天的数量。 Jody Brown的明信片上写到:“太阳越过指定石块的机会是一年一次,夏至日,今天就是夏至日,大阴天。” 你甚至可以想象亘古时期那群德鲁伊失望的脸:“you must be kidding. Again? well, see you guys next year.“ 我在时代的烙印/Archimedes Heat Ray - 无端端的歉意 - 知乎专栏 里对比了英国伦敦和上海的云量,因为纬度,洋流,冷暖空气的原因,欧洲高纬度地区的云量真心不低。就像巨石阵这个例子一样,这个牵涉到日光的”处心积虑“的设定就这么突然失效了。这样的天气状况更加负面地影响了北欧建筑对太阳光的收集。 所以,在长久的聚落发展个社区建设上,阳光的吝啬和任性消磨着北欧人的智力和耐心;另一方面,隔热保温材料的进步也在补偿房屋太阳辐射不够的缺陷,这也是为什么会有很多”不利朝向“的房屋被建立起来。这也是题主所说的”不去苛求“。 但是,随着生态意识的提高,绿色建筑和辅助设计的成熟,如何经济有效地捕捉到阳光配合优秀的保温材料和暖通系统将变得越来越普遍。横亘在设计者面前的难题看上去也不再那么苛刻了。 而不论怎样,照进室内的阳光是值得珍惜的东西。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