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用数据说明:婚后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2-04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20
    赞:
    46
    [​IMG] 程菲,北大药学本硕连读,心理学博士

    题主的问题是希望对婚后生活的满意度、婚姻质量有所了解。在刚刚过去的 2014 年,我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报告我国已婚人群的婚姻质量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结果。在此简要介绍,其中对于性别差异、婚姻不同时期的婚姻质量差异的讨论可能对题主感兴趣的问题有帮助。可以通过如下信息查询这篇文章。

    程菲、郭菲、陈祉妍、章婕. 我国已婚人群婚姻质量现况调查[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4, 28(9): 695-700.

    下面 4 个方面的内容引自该文章:什么是婚姻质量如何测量、研究对象、主要结果、有意思的几点讨论。

    不想查询具体数字、图表的知友可以只看粗体字部分、或直接跳到分割线中出现“主要结果”、“有意思的几点讨论”的部分

    - 什么是婚姻质量,如何测量 -

    婚姻质量是一个复杂、多样的概念,是生活中的许多生活事件、婚姻互动和婚姻机能的大量特征的连续反映[1]。与婚姻有关的问题,即如何界定婚姻质量的概念、如何进行测量及其相关因素一直是心理学家研究的热点。

    本研究根据已有研究[2],将婚姻质量定义为在一定时间里,丈夫和妻子彼此迁就融合的水平

    Locke 等编制的婚姻调适量表 ( Marital Adjustment Test, MAT) [2]作为最有效的评估婚姻质量的一种测量工具[3],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婚姻研究及不同人群的婚姻质量测量[4-6]。题目少,使用方便。共 15 题, 得分范围 2 ~ 158 分,分数愈高,婚姻调适越好, 婚姻质量越高。本研究中 MAT 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 α 系数为 0. 83。

    • 能区分有无婚姻困扰的夫妻[7]:MAT 得分为 100 分或更高,可被解释为表明夫妻没有婚姻困扰、婚姻质量较好[18]。
    • 既强调夫妻关系的事实特征和客观状态,又强调当事人对婚姻关系及其配偶的主观感受[8-10]。
    • 包括区分婚姻调适不良组和婚姻调适良好组最基础的和最有鉴别力的 15 个题目,可获得整体婚姻质量的单 一指标[17]。

    本研究采用 MAT 来探讨中国人的婚姻质量情况,以及性别、结婚年限、受教育程度、城乡户籍、子女情况 等变量对婚姻质量的影响,以便为今后 MAT 在 国婚姻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为在此基础上发展适应中国人的婚姻测量工具提供依据。

    - 研究对象 -

    样本来自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07 年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15]。该数据库分为青少年版、成人版和老年版,取样按照全国各地区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平衡比例。各城市的成年人群取样按照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比例分配。青少年版和老年版没有婚姻部分的问卷施测。本研究于 2009 年 11 月 -2010 年 9 月进行。

    本研究的对象为已婚者:

    • 在成人版数据库中抽取婚姻状况为已婚 ( 婚姻状况分为未婚、已婚、 离婚和丧偶 4 种情况) 、
    • 符合结婚法定年龄 ( 男性 22 岁,女性 20 岁) 、
    • 具有婚姻调适测验 ( Marital Adjustment Test, MAT) 得分的

    有效问卷共 3373 份。男性年龄 22 ~ 69 岁,女性年龄 20~63 岁,平均年龄(39±8) 岁; 男 1607 人,女 1742 人,缺失 24 人。城镇户籍 2678 人,农村户 籍 374 人,缺失 321 人。不同性别已婚者人口学资 料分布见表 1。

    - 主要结果(包括 1 张图,2 个表)-

    国民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数据库取样覆盖全国各个地域,同时对于不同的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 按比例取样,其数据可靠,代表性较好。采用的 MAT 量表涵盖了婚姻质量的主观满意度和客观调适等方面,可以概括我国婚姻质量的基本情况。因此,本文的分析结果可以基本反映当前我国已婚者的婚姻质量情况。本研究表明:

    • 我国已婚人群婚姻质量总体上夫妻调适情况较好,与以往对我国婚姻的研究结果一 致[19-20]。
    • 对婚姻质量有贡献的相关因素包括结婚年限、户籍所在地、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有无子女以及是否与配偶同住等人口学变量。
    • 随着结婚 年限增长,女性婚姻质量呈“U”型曲线变化,婚姻的中期婚姻质量较低,而初期和末期婚姻质量较高。
    • 婚姻质量的相关因素有性别差异
      • 对于女性来 说,受教育年限、个人收入水平、结婚年限、是否 与配偶居住在一起对婚姻质量的得分贡献较大
      • 对于男性来说,城镇 / 农村户籍、是否与配偶居住 在一起对婚姻质量的得分贡献较大。
      • 在某些群体中婚姻调适不良的可能性较高,如受教育程度为初中或初中以下的女性、个人月收入为 1000 元以下的女性、农村户籍的男性、不与配偶在一起居住者,MAT 平均得分均<100 分。

    [​IMG]

    [​IMG]

    [​IMG]

    - 有意思的几点讨论 --

    1. 婚姻质量的性别差异

    总体来看,男性和女性在婚姻质量没有显著差异。在本研究中,婚姻质量的性别差异主要体现在相关因素的不同。

    • 女性的婚姻质量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结婚年限、是否与配偶居住在一起的影响相对较大;
    • 而是城市户籍还是农村户籍、是否与配偶居住在一起显著影响男性的婚姻质量。

    结合前人的研究,可以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一些解释:

    a. 男性和女性在婚姻中面对和需要处理的问题有很大不同。对于婚姻中的这些压力事件,受教育程度较 高、个人收入较高的女性可能具有较多的个人积极资源,可以更好地应对。而男性在婚姻中面临的调整和挑战与高收入高学历带来的优势没有太大关系。

    b. 男性和女性的婚姻满意度受到性别角色约束的影响。角色约束通常降低婚姻满意度水平[21]。

      • 高学历高收入的女性受性别角色的约束强度相对较小,角色行为的界限相对模糊,如操持家务的时间相对短、在婚姻中的独立性较高,其婚姻满意度较高。
      • 而对于男性来说,性别角色的约束强度可能在不同学历和收入水平的男性群体中差异不大。城市与农村男性的性别角色约束的差异较大,农村男性更多地拥有家庭实权,肩负就业养家的责任,婚姻价值观相对保守[22-24],婚姻调适能力相对较差,婚姻质量相对较低。

    2. 婚姻质量在婚姻的不同时期发生变化

    • 已成为父母的已婚者,婚姻质量低于没有子女的已婚者

    对于婚姻中的双方来说,孩子的出生标志着婚姻关系进入到另一个时 期。成为父母是欣喜的,同时又是压力重重的。对于使得这个时期的婚姻冲突加剧的原因,一直是国外婚姻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尚没有得到大家公认的解释。基于前人的研究结果,这种现象可能出于以下几种情况:

      • 夫妻双方的抑郁风险增高;
      • 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婚姻质量陡降;
      • 婚姻双方的性别角色是刻板的;
      • 他们需要承担大量的家务活和照看孩子的工作;
      • 父亲逃离到工作中;
      • 婚姻中的言语交流和性行为急剧减少[25]。

    对于刚刚成为父母的夫妻来说,已有研究发现进行夫妻治疗可以减少婚姻满意度的降低,预防离婚的发生并改善婚姻质量[26]。

    • 相对于中年已婚者来说,较年长的夫妻婚姻调适较好

    中年夫妻对婚姻抱有较多负性情绪来说,而较年长的夫妻表现出较少愤怒、厌恶、争斗性和抱怨。可能的原因是年长的已婚者在婚姻冲突中更频繁地出现退缩行为,而这对于夫妻双方和婚姻关系都是有帮助的[27]。以往的研究结果没有显示出中年夫妻和较年长的夫妇的明显差异。但在对婚姻互动的录像进行互动时刻的感受的评估时,得到了一致的研究结果,即年长的夫妻在互动中感受到较多情绪上的正性体验[28]。

    - 本研究的不足 --

    1. 从多元回归的分析结果来看, 模型所解释的婚姻质量的变异未超过 5%,此结果 与 Glenn 的研究结果[29]一致。也就是说,尽管本研 究中的人口学变量对婚姻质量有一些影响,在这些 表示已婚者的社会及个人资源的变量之外,还存在 一 些 更 重 要 的 解 释 变 量 ,如 婚 前 同 居 、离 婚 、再 婚 次 数以及是否与老人生活在一起等因素。根据 Lewis 的“三段论”婚姻解释模型[30],这些变量还包括生活方式的满意度、来自夫妻互动中的收获等方面的因素。今后的研究可以在控制人口学变量的基础上进 一步考察其他变量对婚姻质量的影响。
    2. 本研究的数据单位为单个个体,建议未来研究采用夫妻互评 的匹配数据,有助于进一步探索婚姻质量的性别差 异以及夫妻互动中婚姻质量的变化轨迹。
    3. 本研究结果中女性婚姻质量随着结婚年限增长呈“U ”型曲 线变化,尽管得到了与国外研究相同的结果,本研究为横断研究,研究结果无法说明婚姻质量在婚姻不 同时期变化的原因,还须做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才能 讨论和验证婚姻质量在婚姻的不同时期变化的原 因。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婚姻质量的追踪研究,探讨和追踪婚姻过程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袁莉敏,许燕,王斐,等 . 婚姻质量的内涵及测量方法[J] . 中国 特殊教育,2007,( 12) : 85 - 90.

    [2] Locke HJ,Wallace KM. Short marital adjustment and prediction test: Their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J]. Marriage Family Living, 1959,21( 3) : 251 - 255.

    [3] Clayton AH,Goldmeier D,Nappi RE,et al. Validation of the Sexu- al Interest and Desire Inventory-Female in Hypoactive Sexual De- sire Disorder[J]. J Sexual Med,2010,7(12):3918 -3928.

    [4] Celik G,Yildirim V,Metin O,et al. Psychiatric disorders,self and family functions in adolescents with suicide attempts[J]. Anadolu Psikiyatri Dergisi-Anatolian J Psychiatry,2011,12( 4) : 280 - 286.

    [5] 徐安琪,叶文振 . 中国婚姻质量研究[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9: 71.

    [6] Smith WT,Traupman EK,Uchino BN,et al. Interpersonal circum- plex descriptions of psychosocial risk factors for physical illness: application to hostility,neuroticism,and marital adjustment [J]. J Pers,2010,78( 3) : 1011 - 1036.

    [7] Fowers BJ. An interaction approach to standardized marital assess- ment: a literature review [J] . Fam Relat,1990,39( 4) : 368 - 377.

    [ 8]李一云,屠监源,季建林 . 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心身特点[J] . 中 国心理卫生杂志,2007,21( 9) : 634 - 637.

    [ 9]尚文,张进辅 . 军嫂的婚姻质量、自我和谐与社会支持[J] . 中国 心理卫生杂志,2013,27(5): 374-377.

    [10]徐红红,胡佩诚. 新婚女性心理控制源、应对方式与婚姻质量的关系[J] . 中国性科学,2012,21( 4) : 52 - 55.

    [11] 许传新 . 婚姻质量: 国内研究成果回顾及评价[J] . 学习与实践, 2008,( 6) : 105 - 112.

    [12]曹中玮. 自我状态、夫妻沟通型态与婚姻满意度之相关研究[D] . 台湾: 台湾师范大学教育心理研究所,1984. [13]徐安琪,叶文振. 中国人婚姻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100 - 127.

    [14]程灶火,谭林湘,杨英,等. 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的编制和信效度分析[J] .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 3) : 226 - 230.

    [15] 章婕,吴振云,方格,等 . 流调中心抑郁量表全国城市常模的建立[J]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 2) : 139 - 143.

    [16] 刘培毅,何慕陶 . Locke-Wallace 婚姻调适测定[J]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 159-161.

    [17]Fincham FD,Linfield KJ. A new look at marital quality: can spouses feel positive and negative about their marriage? [J] . J Fam Psychol,1997,11( 4) : 489 - 502.

    [18]Sadeghi M,Mazaheri M,Motabi D,et al. Marital interaction in Iranian couple: examining the role of culture [J] . J Comp Fam Stud,2012,43( 2) : 281 - 300.

    [19] 陈晨,当代青年恋爱与婚姻状况分析[J] . 中国青年研究,2007,( 7) : 64 - 68.

    [20]程灶火,林晓红,谭林湘,等. 中国人的婚姻质量状况[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 3) : 282 - 287.

    [21]Brock RL,Lawrence E. A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 of stress spillover in marriage: does spousal support adequacy buffer the effects? [J]. J Fam Psychol,2008,22(1):11 -20.

    [22]张萍,李春霖,郝申强,等. 城乡夫妻个体婚姻资源量对其婚姻 质量及身心健康影响的对比[J]. 郑州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08,43( 6) : 1243 - 1246.

    [23] 苏红 . 多维视角下的中国家庭婚姻研究[J]. 社会,2007,( 2) : 135 - 146.

    [24]王宇中,赵江涛. 我国城乡居民婚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模型 [J] . 社会心理科学,2009,24( 2) : 175 - 182.

    [25]Fincham FD,Beach SRH. Marriage in the new millennium: a dec- ade in review [J]. J Marriage Family,2010,72(3):630 -649. [26]Pinquart M,Teubert D. A meta-analytic study of couple interventions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parenthood [J] . Fam Relation, 2010, 59( 3) : 221 - 231.

    [27]Holley S,Haase C,Levenson RW. Age-related changes in demand withdraw communication behaviors [J]. J Marriage Fam,2013,75 ( 4) : 822 - 836.

    [28] Henry NJM,Berg CA,Smith TW,Florsheim P. Positive and neg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marital interaction and their association with marital satisfaction in middle-aged and older couples [J] . Psychol Aging,2007,22( 3) : 428 - 441.

    [29]Glenn ND,Weaver CN. A multivariate,multisurveystudy of marital happiness[J]. J Marriage Fam,1978,44(2):269 -283.

    [30]Lewis RA,Spainer GB. Theorizing about the quality and stability of marriage [M ] ∥ Burr WR, eds. Contemporary Theories about the Family. Vol. 1. New York: The Free Press,1979: 268 - 294.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