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穷人多生不道德?这是关乎生死不得不做出的选择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2-05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020
    赞:
    46
    一对贫困的父母生儿育女不能为生出的子女提供「合格」的生活条件是否是不道德的?

    [​IMG] chenqin,数据帝

    在人类社会的绝大部分历史中,生育多少个孩子,都和道德判断无关,而只是和种群的延续有关。这个判断到现在仍然是对的。不管是生 10 个还是生 1 个,都只是人们在一定约束下的最优选择,这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道德或者不道德的评价,根本无足轻重。换了随便一个人,比如在阅读这篇文章的你投胎到他的时代和他的环境下,面临他们所面对的条件——你也会生那么多,而且是不得不生那么多。

    例如,下图是 2010 年世界各国女性生育个数和子女期望寿命的散点图:

    [​IMG]

    在图片右下角的国家中,每名女性要生育 5 个孩子以上,而人均寿命又不到 60 岁,他们的孩子是否得到了合格的生存条件?他们是否不道德?

    又例如,下图是 2010 年世界各国女性生育个数和 15-19 岁平均教育年限的散点图:

    [​IMG]

    在图片右下角的国家中,每名女性要生育 5 个孩子以上,15 到 19 岁人口的平均教育年限仅有 5 年左右,他们的孩子是否得到了最基本的教育?他们是否不道德?

    再比如,下图为英国从 1540 年到 2000 年的生育情况:

    [​IMG]

    黑线 GRR 表示每名活到 50 岁的妇女生育的女儿的个数,NRR 表示活到了生育年龄的女儿个数。从 1540 年到 19 世纪,GRR 一直稳定在 2 到 3 之间,NRR 则在 1 到 1.5 左右。

    考虑到生育中还有一半的男性,这幅图意味那时的英国家庭需要生下 4 到 6 个孩子。而这 4 到 6 个孩子,又只有 2 到 3 个左右能够活到成熟。那么,这些生活在工业革命之前的英国人是否有道德?他们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了「合格」的生活条件吗?

    常常听到有人对生育很多孩子的家庭进行这样的批评,例如「为了孩子负责,穷人就应该少生」、「越生越穷,越穷越生」,或者是「生下来不教养,不如不生」之类的话。我得说,批评很容易,但是批评者有没有设身处地地考虑过,在那样的条件下,少生孩子是最好的选择吗?看这样一幅图:

    [​IMG]

    这幅图画出了技术进步和子女教育的一种动态。

    下方的曲线 [​IMG] 代表了在在特定的人口数量和人均教育程度下的技术进步,这条曲线很容易理解,当人均教育年限越高,他们的技术越容易进步。

    上方的曲线 [​IMG] 代表了在某个技术进步速度下的最优教育水平。当技术进步更快时,教育所带来的边际收益就更高,人们就更需要更多的教育。举个例子,当人们还停留在农业文明时,孩子只需要学习如何打猎和种田就可以了,再多学习也是白学;而在现代社会,科技发达,多接受一年教育,总是都能带来一些更多的回报,人们就会增加教育。

    现在,假设你穿越到了一个处于上图形态的社会中。

    作为一个坚持少生脱贫,生下来就要好好教育的家长,你不分青红皂白地只生了一个孩子,而且让孩子接受了 10 年教育。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0,你的孩子在 5 岁以前就夭折了,工业革命之前,该几率在 30%以上。

    1,虽然读了 10 年书,可是你的孩子并没有大幅度提高你家的生产技术水平(因为人口不足,导致 [​IMG] 曲线较低。简单地说,技术是在分工中得到发展的,人口不足的社会,你的孩子虽然教育程度高,也只能一个人扛下所有的活,无法分工,不能提高技术水平。)

    2,既然家庭生产率没什么提高,那么他的孩子就不用给下一代提供多少教育了,因为多教育不能带来更高的收入;

    3,下一代的生产率提高更慢;

    4,再下一代更加不需要教育,教育水平进一步降低。

    在这样的循环下,这幅图达到最终均衡点时,人均教育程度是 0——人们没必要教育,教育了也没用。在这种情况下,给孩子提供教育的人,只会被现实打脸——原来教育和不教育结果是一样的啊!此时人们唯一正确的选择,就是生孩子,拼数量,进行低水平的生产劳作,陷入马尔萨斯陷阱。

    而你,一名穿越者,在优生优育的指导纲领下,不仅没有脱贫,而且在马尔萨斯陷阱的高死亡率条件下,你的一家很有可能就这么死光了,一个后代也没有留下。

    上图中我没有提到的另一个关键假设是——在同样的人均教育程度下,人口越多,技术进步也会越快。这也很好理解,就是碰运气,拼天才。就算大家都是文盲,10 个文盲在一起可能不会产生任何效果;1000 个文盲在一起,里面可能有一个发明家;10 万个文盲在一起,里面可能就有一个鲁班级别的人物了,他会带领整个社会的技术向前推进。于是,随着人口缓慢的增加,上图中的技术进步曲线开始向上移动,虽然社会的平均教育水平还是很低,但是技术进步毕竟出现了,得到了下图:

    [​IMG]

    在这幅图中,我们得到了两个均衡点 [​IMG][​IMG]。在[​IMG]以下,仍然是马尔萨斯陷阱,但是在[​IMG]以上,人们会自动将教育水平均衡到

    [​IMG]。这时,一部分人仍然处于高生育、低教育水平,但是另一部分人已经开始逐渐提高自己子女的教育程度,减少生育数量。

    就这样,虽然有些家庭开始减少自己的生育并且给孩子提供教育了,但还是有一些孩子根本不能接受教育。人口还是继续增多,来到了现代社会,技术进步曲线继续向上移动,得到下图:

    [​IMG]

    在这幅图中,人们会自动均衡在高教育水平、高技术进步的[​IMG]。人们不再选择简单的低教育水平的大量生育,而是选择少生孩子,但是每一个孩子都给予较高的教育。此时,人们的选择终于从生育数量变成了生育质量,并在高生育质量所保证的高技术进步环境下,跳出了马尔萨斯陷阱

    在这个社会上,有一些人处在现代社会中,而另一些人并非如此。在现代社会中的诸位,自然已经开始按照第三幅图来选择低生育、高教育的生育模式。但是还有一部分人,他们处在马尔萨斯陷阱中,他们遵循的是第一幅图的模式——技术进步对他们来说是不存在的,教育对他们来说也是没用的。在简单的利弊权衡之后,他们当然会选择高生育和低教育的组合。也就是说,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抱有存钱不如存人这种想法,不仅很好理解,而且是唯一正确的选择,不这么选择,他们就有可能灭绝。

    下图显示了近三千多年人们的人均收入情况。可以看到,在工业革命之前的两千七百年里,人们都陷在马尔萨斯陷阱里,人均产出几乎没有变化,生产力上升很慢,增加产出的唯一方式就是生产人口。在这期间,人们没有资本,也无法积累资本,人均产出始终维持在低位,重复着不停地生育、生产、达到当前的产出边界、闹饥荒、死掉一批人以后又开始生育的低水平循环。

    [​IMG]

    两千多年都没有进步,难道是因为他们太没道德了吗?还是因为他们没有听从那些「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廉价劝告来主动减少生育?

    都不是。相反,我们要感谢他们,我们的祖先。如果他们不是在大量生育劳动力,并且在最低限度的生存条件下进行着缓慢的人口积累,人类也许现在还在工业革命的前夜,甚至有可能根本熬不到技术爆发,就已经灭绝了。

    参考文献:

    JSTOR: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Vol. 90, No. 4 (Sep., 2000), pp. 806-828

    HUMAN CAPITAL, FERTILITY,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