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用很多图很多尺度,就想讲清楚到底什么是土壤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2-05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20
    赞:
    46
    土是怎么来的呢?

    [​IMG] 刘文龙

    题主的问题其实需要分解成两步:

    1. 什么是土壤? 因为不同的领域对土壤的定义是不同的。

    2. 土壤是怎么来的呢? 给定了土壤的定义才能继续讨论土壤的来源。

    先说结论:

    • 土壤是存在固液汽三态且含有生物质的多孔介质;
    • 土壤是鲜活的、有生命的;
    • 土壤是岩石侵蚀后产生的成土母质在生物作用下的综合产物。

    (本文内容节选自笔者专栏:每周学点土壤知识 - 知乎专栏,更多土壤类知识请猛戳链接~)

    1. 土壤的定义

    我们平时讨论的土壤,到底是什么呢?正如一万个读者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勒特,一万个科学家眼中就会有一万种土壤。

    在农业研究者眼中,土壤是为作物提供物理支撑、水分和养分的载体;

    在生态学家眼中,土壤是提供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

    在环境学家眼中,土壤既是非点源污染的主要来源,又是天然的污水净化器;

    在土木工程师眼中,土壤是大部分建筑的地基;

    在水文学家眼中,土壤是全球水循环中能量与物质交换的场所;

    在市政设计者眼中,土壤是城市绿化的基本保障;

    在气候变化研究中,土壤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

    在林业研究者眼中,土壤是森林存在的充分条件,etc.

    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土壤定义是也不尽相同的。为了更好的揭示土壤的含义,我们从不同尺度来探索土壤的定义。

    全球尺度: 土壤是地壳上层与大气交界的部分,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接纳、储存和调整降雨分布。

    流域尺度: 土壤是区域内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主要场所,植物生长、流域产汇流和植物蒸散发均在土壤中发生。

    宏观尺度(Macroscale): 土壤是一种含有水分、气体、固体和生物质的多孔介质。

    微观尺度(Microscale): 土壤是矿物微粒、有机质、溶液、土壤气体和微生物的混合物。

    分子尺度(Atomic scale): 土壤富含各种元素,其中分布最广的九大元素依次为:氧、硅、铝、铁、碳、钙、钾、钠与镁。(谢谢 @廖偉彬 提醒)

    (注)

    2. 土壤与岩石碎屑的区别

    地球的地壳表面除了土壤,还会存在沙漠、戈壁和岩石等其他地貌。如果从广义上来比较,土壤与其他地貌成分上并没有太大差别,大部分固体颗粒都是矿物质。但是,土壤最独特的特点在于,土壤是鲜活的、有生命的

    首先,土壤中存在水分、营养盐和必要的土壤大气,这些条件为土壤生物的生长提供碳源、能量和生长环境(Carbon source, energy source and shelter).

    其次,土壤生物的代谢和死亡能够产生和补充土壤有机质,这部分有机质对土壤的物理、生化性质非常重要。

    图 1[1]为土壤生物的分布示意图,从图中可得知,土壤中存在着活跃繁荣的生态系统。

    [​IMG]

    3. 土壤的前世今生

    3.1 土壤的诞生

    大约 40 亿年前,一连串的偶尔中,地球呱呱坠地。当时的地球还只是一团气体与尘埃,在其后的 10 亿年间,地球逐渐冷却、凝结与固化 (图 2),出现了大气、海洋和陆地。由于有太阳辐射和地球大气,地球存在降雨、降雪和风等气象现象。日积月累,降水和风将陆地上的岩石侵蚀成岩石碎屑,组成了土壤的最原始成分。但是注意,这些岩石碎屑还不是土壤,因为按照定义(不同尺度谈土壤_1 什么是土壤? - 每周学点土壤知识 - 知乎专栏),土壤是“鲜活的”、“有生命的”!

    [​IMG]

    图 2 早期地球假想图[2]

    大约 30 ~ 35 亿年前,又是一系列的偶然因素,地球的海洋中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细菌(Bacteria)和古生菌(Archaea),从此开启了地球的“新时代”。又过了无数年,这些肉眼无法观察的微生物从海洋、河流、湿地进入陆地,存活在岩石碎屑中。这些“前锋军”的出现也标志着“有生命的”土壤诞生了(图 3)!注意,人类诞生至今只有 200 万年,在图中基本看不出来。[3]

    [​IMG]

    图 3 地球时间表[3]

    最初出现在土壤中时,细菌的结构很简单,而且只能靠“晒太阳”养活自己,被称作“生产者”。当生产者的数量足够多时,很多微生物发现吃活的细菌效率更高,这些微生物被称为“消费者”。当生产者和消费者死亡后,岩石碎屑中就存在了很多生物残留物 (residue),一些微生物能够消化这些残留物,维持自己的生长;同时将残留物转换为生产者可以利用的无机物,这些清道夫被称作“分解者”。至此,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形成了一个首尾相连的循环;太阳就像汽车发动机一样,推动这个循环不停的运行(图 4)。随着循环的增加,岩石碎屑中的生物越来来越多,逐渐变成了现代的土壤。

    [​IMG]

    图 4 土壤生物链循环图

    3.2 现代土壤的演进过程

    让我们把尺度拉小一些,看看现存的土壤是如何形成的?正如楼房需要基础一样,土壤也需要一些岩石碎屑作为“基础”,称为“成土母质”。成土母质来自岩石的侵蚀,主要途径包括风蚀,水蚀,酸雨,微生物作用等等。例如图 5 就是一个典型的岩石风蚀照片。成土母质被风或者水搬运并堆积到某处后,就准备好了下一步的土壤演进。

    [​IMG]

    图 5 风蚀示意图[4] (有木有觉得略猥琐 ^-^)

    成土母质准备好之后,土壤生物开始发挥作用。跟上述类似,生产者是先锋,消费者和分解者紧随其后,形成完整的生物链。随着生物链的不断循环,其产生的生物质越来越多,生物链也变得更加复杂(图 6)。值得注意的是,分解者降解生物排泄物和残渣时,除了自己使用,还会残留一部分形成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质能够改善土壤通透性,增加土壤肥力和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是土壤形成的重要标志。至此,成土母质演进成为“存在固液汽三态且含有生物质的多孔介质”。

    [​IMG]

    图 6 土壤食物链示意图[5]

    3.3 土壤的宿命

    人有生老病死,土壤也不是永恒的。同样在降水与风的侵蚀下,土壤颗粒继续前行,在某个低洼地、河流或者湖泊沉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土壤颗粒被逐渐压实、变质,最终重新形成岩石。至此,尘归尘,土归土,万物循环中,动态平衡

    [​IMG]

    图 7 土壤物质循环图

    4. 总结(Take-home points)

    • 土壤是存在固液汽三态且含有生物质的多孔介质
    • 土壤是鲜活的、有生命的
    • 土壤是岩石侵蚀后产生的成土母质在生物作用下的综合产物。

    注:土壤的定义是一个非常严谨的工作,这里只是为了增加趣味性,稍微降低严谨性,以利于吸引读者兴趣和增加科普效果。如果有更进一步研究的想法,可以私信作者,严谨的探讨土壤定义问题。

    References:

    [1] Your Soil Health

    [2]Earth Formation

    [3]生命演化历程

    [4]科学网—风沙缠绵绕天涯

    [5] Soil food web

    PS:

    1. 除了标注以外,本文的内容均为原创,请尊重知识产权,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2. 由于作者经验水平有限,遗漏之处在所难免。如有不同意见,欢迎讨论,拒绝拍砖~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