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被别人否定时会感到愤怒,这与一个古老的话题有关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2-06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20
    赞:
    46
    为什么一个人被别人否定时会感到愤怒?

    [​IMG] leo kang,独立心理治疗师

    在科胡特开创的自体心理学(经典精神分析的一个关注 self 的分支)中,管这种情况叫做“自体破碎”。要理解自体破碎,首先要理解自体 self。

    这可能牵扯到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人的自我,自我意识,是何时以及如何诞生的(此处的自我,是广义的自我,不是自我心理学中特定意义的自我)。人,生来具有自我么?还是在社会中通过适应环境、与人互动的过程中才发展出来的?

    在自体心理学、主体间理论以及当代的依恋理论中,自我产生的时间被一再往前推。因为当代科学讲究实证,必须有实验能够证明自我的存在,所以,目前有关自我存在的实证是通过依恋理论证实的——自我在婴儿三周左右的阶段就存在了。因为三周大的婴儿可以进行目光对视。(我在一次 capa 主办的依恋理论讲解会上接触到这个数据,如果不准确,欢迎纠正。)

    如果人生来具有自我,那么这个自我的基本需求是什么?

    从自体心理学到依恋理论,似乎都在重复同一个答案:自我生来渴望及时、快速、正确的被响应。最容易理解的例子,就是小婴儿的哭。据说新妈妈具有一种本能,能够从哭声中判断孩子是因为饿了哭闹,还是因为要换尿布而哭闹。当妈妈可以正确的响应婴儿的哭闹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婴儿的自我(自体)被及时、快速、正确的回应了。在此种情况下,婴儿新生的自我的统整性就被保全了;反之,如果妈妈过分延迟响应,或者干脆忽略孩子的需求,那么婴儿的自我就被打碎了。

    换做成人的角度来看,也是类似的。当一个人的主张、需求,被错误的理解,并且给予错误的供给的时候,这个人的统整感就被打碎了。当一个人的观点被挑战,被批驳,则会引起更强烈的破碎感了。所谓“整个人都不好了”,大体指的就是上述情况。

    简单的总结一下的话,可以这样来说:

    人生来具有一个自体,自体基本的需求是维持其统整感——能做事的胜任感、被理解的感觉、被正确的响应的需求。当统整感被打破的时候,也就是“自体破碎”的时刻——整个人都不好了。

    自体,说到这里,是不是很像一个东西?是不是很像“自恋”?

    没错,从某种角度理解,自体关心自己的统整感,也可以称为自恋。自恋,虽然在社会语境中不是一个褒义词,但是在心理学语境中确实非常重要的一个词。自恋,是一个人发展的动力。

    为什么有的人似乎很强大,百折不挠?没什么能够摧毁他的自体?为什么有的人有很脆弱?稍遇到一些非议就要爆发?这关系到自体发展过程中是否受到过不正常的挫折。

    对自体的正确理解、及时响应是不可或缺的。同样,抚养着不可能永远正确理解、及时响应小婴儿自体的需求。这种缺陷不但是必然的,其实也是必须的。这种合理的挫折、合理的误解、合理的延迟,造就了小婴儿的自体逐渐接纳不完美的世界。

    有一点很重要:妈妈尽其所能照顾婴儿自体的情况下,无可避免的一些不完美,造成了婴儿合理的挫折,逐渐接纳不完美。在这个公式中,“妈妈尽其所能”是背景颜色。再这样充满爱的背景颜色下,“点缀”的不完美瑕疵,恰恰是孩子接纳不完美的世界的养料。在此种情形下长大的孩子,往往具有百折不挠的强大神经。

    而早期没有体会过被妈妈尽力理解的孩子,可以说是带着对被理解的渴求长大的。愿望可以被压抑,但永远不可能被消灭。自体渴望被理解以及正确回应的愿望被压抑的越久,越容易从其他的地方喷涌而出。比如,长大之后,随着身体力量和知识头脑的增长,孩子越来越体会到——我可以用力量让别人来理解我、顺应我。如果孩子诉诸于肢体对抗,那我们就遗憾地看到了暴力的产生。

    题主还说道一个情况,在与他人争辩之后,自己也明白那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甚至觉得自己刚才的做法很无聊。

    我觉得这种现象正说明题主的“自我功能(狭义自我,自我心理学中的自我概念,弗洛伊德理论中自我本我超我的那个自我,起到调适功能的精神装置)”是良好的。自我功能可以观察到自己做了不理性的事情,而且自我并没有太大的自我指责(起码不是严重的自我批评),这说明了良好的自我功能:具有观察力的自我、具有反思精神的自我、保护本我(自体)的自我。

    所以,上述是从理论的角度对题主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