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巴罗莎,刀锋 当最顶尖的天才们穷尽了人类的想象力后,评论者哀叹扣篮已死。然而,扣篮真的死了吗?没有——他只是在等待下一个重塑时代的艺术家,而已。 文 /@巴巴罗莎 “J 博士”朱利叶斯·欧文说吉祥物把扣篮搞砸了。“吉祥物搞砸了一切。曾经看到 6 尺 6 英寸大概 250 磅的普通人扣篮是很棒的事情,但当吉祥物们踩着蹦床在天空做那些夸张的动作时,我感觉他们就像是在玩一场次世代的游戏,普通运动员可做不来这个。”暂时把“6 尺 6 英寸 250 磅的家伙”算不算是普通人的问题暂且放在一边,也许 J 博士想表达的是:吉祥物破坏了扣篮艺术本身的美感和人类追求极限的可能性。那么,扣篮艺术的极限在哪里呢? 我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但我知道扣篮艺术源自何处。 1976 年,J 博士在 ABA 扣篮大赛上从罚球线腾空滑行,将篮球灌入篮筐。他的扣篮为 ABA 的时代画上了句点,同时也缔造了一个新的开始。虽然 1984 年全明星上重启的扣篮大赛上,他并未重塑辉煌,冠军最终让位于拉里·南斯。不过,扣篮脱胎于篮球,成为一项独特的审美艺术自此是开始了。飘逸灵秀如迈克尔·乔丹,刚猛凌厉如文斯·卡特和多米尼克·威尔金斯,扣篮自此开宗立派。 2007 年拉斯维加斯的扣篮大赛上,乔丹欧文卡特威尔金斯齐聚评委席,算是成了一个轮回。 需要特别标注的是:扣篮不同于篮球或者其他形成产业化的大众娱乐形式,它是一种独特但不稳定的感官享受。其艺术性来源于真正伟大的表演者,扣篮本身带来的的快感不起到主导作用。礼帽于常人只是礼帽,只有到了魔术师的手中,它才能幻化为同向奇妙世界的万花筒。乔丹和威尔金斯之后,“美感”这个词汇扼紧了身后一众扣将的喉咙,扣篮艺术开始剑走偏锋。1991 年,迪·布朗依靠蒙眼扣篮获得扣篮大赛冠军,自此算是开了奇巧派的先河。 虽然拉里·南斯早就在扣篮大赛上玩过诸如“双球扣篮”的小技巧,但纯粹依靠耍弄奇技淫巧夺冠的,迪·布朗是第一个。在他依靠蒙眼扣篮获得冠军后,跟风者不计其数,当然,以后来很多惨痛的失败案例看,蒙眼扣篮的难度还是不小的。于是,在扣篮本身无法制造纯粹的感官体验后,玩弄各种小把戏,或者说“创意”,制造脑洞刺激,成为了扣篮大赛的新方向。 技术不是艺术,他无法拯救扣篮。1997 年科比获得扣篮大赛冠军后,NBA 的扣篮人才无以为继,最终停摆。文斯·卡特拯救了它。2000 年的扣篮大赛(这场比赛颇有为文斯·卡特加冕的意味在内),以赛亚·托马斯顶礼膜拜,卡特向摄像机做出了“It's Over”的动作,扣篮大赛在几记足以进行无数次重放的美妙表演过后浴火重生,并走向了新的巅峰。 但我们也许又忘记厘清一个事实:扣篮不是消费品,他是一项审美形式。我们要看的并不是“扣篮”,我们要看的是“文斯·卡特的扣篮”或者“迈克尔·乔丹的扣篮”。在创造美的主体不复存在之后,扣篮大赛走向衰败是不可避免的。杰森·理查德森也许是最后一位真正的扣篮王,在他之后,扣篮大赛彻底走向了外太空。吹蜡烛扣篮,光脚扣篮,飞车扣篮,超人扣篮等等噱头大于实质的扣篮鱼龙混杂,“My Boy”贾维尔·麦基最终让扣篮在完全相反的方向走向了极致。中间虽有安德烈·伊戈达拉,德玛尔·德罗赞等扣将的反扑和复辟,试图重新建立扣篮者秩序,树立尊严,但终归是棋差一招,缺乏改变时代的能力。 是的,人们在厌倦平庸的扣篮之后开始寻找新的乐趣。如同 J 博士所表达的那样,历代扣将们所苦苦追求的,无非是腾空高度,滞空,以及飞翔的长度,而蹦床吉祥物们在瞬间让他们为追求自身极限所付出的努力化为乌有,决定扣篮水准的唯一条件变成了蹦床的弹性。 手枪取代弓箭,石英钟取代机械表,不只是吉祥物,如今扣篮正在成为“每个人都可以玩的游戏”,一种名为“SlamBall”的蹦床篮球在国外日渐兴起并开始在国内推广,诚恳的说,乐趣和可看性的确不小,不过样的游戏无法不让扣篮的奠基者扼腕叹息。 记者曾玩笑式的询问卡特,他是否可以做出吉祥物那种 360 度空翻扣篮,卡特讪笑着摇摇头。很多扣将都说所有能做的扣篮动作已经被前人想到做完了。那么扣篮艺术是否真的穷尽了它的可能性呢?也许我们尚不能盖棺定论。但世界探究扣篮艺术的好奇心并未随着扣篮大赛的迟滞而僵化。美国有一个名为“TF Boys”……是 TFB 的扣篮团体,正努力探究扣篮更多的可能性,里面很多的扣篮动作是目前的 NBA 扣篮大赛还未曾实现的。 “高手在民间”这句话应用在扣篮上正合适,NBA 拥有世界上最会打篮球的人类,但他们并不是弹跳最高,扣篮最好的那些。否则詹姆斯·怀特的出现也不会让整个联盟躁动起来了——谁不想看看 NBA 所不曾拥有的,能够 720 度扣篮的世外高人呢? 扣篮大赛陷入了低谷吗?是的。 扣篮死了吗?没有。 它只是在等待下一个重塑时代的艺术家。 原文|加入社区 ——————————————— 发自知乎专栏「洋葱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