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改变自己爱说泄气抱怨话的习惯? 罗林,心理动力学取向兼故事治疗,微信号:szhswx 其实题主的问题就是一种抱怨。哈哈,当作是一个玩笑:) 抱怨一直困扰着你,先是奶奶的抱怨,再是妈妈的抱怨,随后是自己的抱怨。抱怨的你觉得自己充满了负能量,让周围朋友从喜欢自己到疏远自己。你自己都讨厌这样的自己,但抱怨还是如影随形存在着,提醒着你是这么的无奈和疲惫。 心理咨询师有一种看法,任何一种观念行为如果长期存在,可能都是需要注意的信号,提醒着它不可忽视的含义。 抱怨背后的心理含义是什么呢? 抱怨首先是一种沟通交流方式。我给他说我的坏心情,可是什么也做不了。于是他的心情也很坏,觉得也充满无能为力。于是,一方觉得无法忍受这种状态,忽视甚至疏远双方的关系。于是抱怨的人表达情绪,却得不到足够的回应,只能孤独地咀嚼这种抱怨。 童年的你已经感受到抱怨的痛苦。奶奶在你面前抱怨妈妈,顺便也捎带上了你本人。你想要改变这种抱怨,可怎么做也得不到肯定,内心充满了无能为力。妈妈在你面前抱怨婆家,把你当成了少数可倾述的对象。妈妈的不快乐又给了你,你变得更加地不快乐,以至于都不愿和爸妈一起住。可是你还要完成爸妈的任务,因为家里经济紧张,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劳力,一个必须听话帮忙的小大人。 你的成长叙述让我感到,童年的你没有当成小孩,过早地知道一些不必知道的,过早地失去一些本该拥有的。奶奶、妈妈、爸爸的负能量都传给了你,你成了堆积整个家庭负能量的垃圾箱。可是你希望的是肯定和疼爱,于是你觉得很痛苦、很无望。内心深处的这种烦恼,也通过自己传播给了别人。 这种传播,心理学里称为投射性认同。家庭、教育和社会经历,影响了我们的自我结构。我们的自我中,有喜欢的部分,有不喜欢的部分。我们把喜欢的部分保留下来,把不喜欢的部分排斥出去。投射性认同就是把这些不愉快的部分,通过言语、行为等方式转移到别人的身上。让别人感到自己同样痛苦的时候,自己有种排出不喜欢部分的感觉。可是,别人因为感同身受自己的痛苦,加剧了和自己的疏远和分离。反而让当事人处在人际孤立中,从而认同和固着自己的心理模式。 题主的投射性认同,把自己的烦恼投射给别人,希望获得别人的理解和接纳,可是却引起别人的厌烦和疏远。你过去的烦恼是没被当成小孩,现在的烦恼是想被当成小孩。可是时间的流逝,以及年龄的增长,这种愿望变得越来越难。题主也在渴望关爱和遭到嫌弃之间矛盾痛苦。 那该怎么办呢? 如果从心理咨询的角度,因为心理咨询师接受过专门的训练,能够觉察、反思和接纳这种心理和关系模式。我们咨询师接受了个案的渴望、烦恼和厌恶的感受,用自己的能力整合和转化这些感受后,并灌入自己正面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以合适的方式在个案内心重新内化。 这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当事人本人能够做什么呢? 这里简单介绍一个沟通上的 ta 技术。它综合了精神分析对自我状态的分析,及叙事疗法对生命剧本的理解,是比较符合本人胃口的沟通技术。 ta 技术认为,我们存在三种自我状态: 父母自我状态,父母在我们小时候给我们的信息规范。表现在我们身上有两种特点,一种是关爱的父母角色,说话的时候很温暖柔和,可以安慰别人;一种是严厉的父母角色,不赞成别人的表情,说话的时候声音很严厉。这两种状态很大程度上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 儿童自我状态,我们内心世界还没有长大的内在小孩。表现在我们身上的特点是,年轻天真,感性冲动,逆反心理,看待问题时可能有孩童般的创造力,但是也容易陷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 成人自我状态,成年的我们对现实的判断和理智选择。父母自我状态和儿童自我状态,其实都是我们童年成长经历的参与。更加成熟和适应的我们,会发展出专注、平衡、客观的态度,说话时不会过于情绪化,也不会过于严厉批判。 这三种状态在我们的交流中交替存在着,影响着我们的沟通质量和人际关系。如果双方的自我状态不在一个频道上,双方的沟通交流可能出现误解和不畅。ta 技术认为,沟通有三种方式:互补沟通,交错沟通和暧昧沟通。 互补沟通中,刺激和回应都是平行的,双方期待都可以得到满足,谈话是顺畅的。比如一个女孩向朋友抱怨。女孩:我今天好烦啊,好痛苦啊,累死我啦!朋友:怎么啦,那么痛苦啊,说给我听听,我来安慰安慰你。女孩表现出依赖别人、孩子气的儿童自我,朋友表现出善解人意,温柔可亲的父母自我。这个时候,女孩表达的信息被朋友接受了,属于互补沟通。 交错沟通中,刺激和回应是交叉的,双方的预期自我状态不同,让人感到不愉快致谈话中断。比如,同样是女孩向朋友抱怨。女孩:我今天好烦啊,好痛苦啊,累死我啦!朋友:我也忙得要命,哪有时间听你说闲言碎语啊!这个时候,女孩还是儿童自我状态,朋友是成人自我状态,朋友会觉得女孩太幼稚,女孩会觉得对方太冷酷。两者就出现了交错沟通。这或许本不是源于双方的品质不一样,而是交流时双方没理解对方的自我状态。 暧昧沟通中,自己的期待隐藏在谈话里,如果对方能够了解接受,谈话就是愉快的,反之就是不愉快的。比如还是上面的例子,女孩:你今天很忙么?朋友:恩,是比较忙。女孩:好的,幸苦了。朋友:恩,谢谢。双方真实的信息隐藏在常规社交话语之中,因此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其实很多情况下,我们的态度都表现的不是很明显,需要双方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这种情况下更需要 ta 沟通技术,来指导我们如何理解自我状态和沟通方式,并学会如何转化改变自我状态促进积极的沟通关系。 ta 技术用心理游戏的方式,定义各种沟通中的心理模式。在心理游戏中,ta 技术认为,我们会有三个立场,被害者,迫害者和拯救者。比如,奶奶对题主的抱怨,奶奶觉得是受害者,题主也觉得是受害者。同样,妈妈和题主的沟通,题主和同事的沟通,交流双方也都觉得自己是受害者。其实前者希望得到后者的安抚,结果只把受害的感觉传给了后者,结果让后者在痛苦无助中排斥前者。 这个时候该怎么做呢? 一种是学会识别心理游戏中的信号,主动跳出心理游戏的进行。这可以用在在家人向自己抱怨时。比如,用成人自我的谈话方式回应:“我能理解你的痛苦,你需要我什么样的帮助呢”,针对别人的隐含意图诱使对方也采用成人的交谈方式。或者在合适时机中采用夸张的自我方式回应:“爸妈又来了,我好累啊,可怜可怜我吧”,可让对方了解自己沟通的不恰当,从而中断这种不合适的工作方式。 一种是学会正面满足自己的需求,主动去直接获取正面的结果。这可以用在自己想向别人抱怨时。比如,尝试使用自我肯定的方法,说出自己的优点,写出自己的优点。也可以采用各种正面安抚发自己的方法:洗一个放松的澡,听一首好听的音乐,吃一顿丰盛的晚餐,来一次快乐的旅行。这些不是为了别人,而是纯粹为了自己。自己有更多正能量,结交更多好朋友。 ta 技术还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如何令人失望,学会掌握自己的人生脚本。你的生命是一个丰满的故事,有开头、剧情和结尾,有角色、冲突和高潮。你可以试着写出这个脚本,看看脚本现在的主题是什么。好的脚本是一个有明确目标并为之努力的线索,坏的脚本是困在烦躁的关系中没有方向走不出来。你可以自我决定是否改变剧情,根据现在的环境和资源,审视可以完成什么样的改变?目标是不是明确?改变是不是安全?代价能不能接受?学会用成人自我看待,并树立自己理想的目标。记住,你在创作自己的的脚本,导演自己的人生剧情。 影响我们的内心的,有遗传、环境、脚本和自我决定。而改变我们内心发展方向的,只有自我的决定和力量。希望能对题主有帮助:) 为了回应有些人觉得,我的回答不给建议,我多写一倍文章介绍了 ta 沟通技术,欢迎认可的朋友们多点赞:)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