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为什么中国的学生不喜欢在课堂上提问?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3-05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087
    赞:
    46
    [​IMG] 知乎用户,好奇的眼

    做过学生,也带过学生,带的学生有中国学生也有外国学生,在国内国外也都带过学生,国外的学生有发达国家的,也有第三世界国家的。希望能从比较客观的角度给一些个人的看法 ,主要也是针对大学教育。

    客观原因:首先要明确一点,提问不是目的,提问只是师生互动和交流的一种形式。而我们的教育实际上并不鼓励提问,这才是我们看起来中国学生不问问题的根源。

    • 教学目的不同。我们的教学偏重于传授具体的知识技能,缺少思维的习惯、方法、体系、创新、深度、广度上的培养。前者只要老师把知识讲明白就好甚至死记硬背也能奏效,而后者需要在一个有互动有讨论,相互激励的环境里才能实现。现今社会很少有一个人就能独立完成的发明、发现或者创新,未来的孩子培养思维和互相激励的讨论则会尤其重要。显然下面这种组织形式更容易引起问答讨论,而不适合传授系统性的知识。[​IMG]
    • 时间安排不合理。大部分课程安排都是为了保证进度,很少有安排 1/3 甚至一半的时间来讨论。国外尽管有大课,但是也会安排助教指导的小课补足交流不够的缺憾。国内的教学这方面明显比较薄弱,通常是下课前五分钟老师才象征性地问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当然学生们不是忙着收拾书包就是心不在焉摸着空空的肚子准备第一个冲出教室。

    • 教室的安排,这点好多知友都已经提到了,确实一个大课好几百号人,对于提问者有很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一般来讲这种大课即使有师生问答很多人也听不清,效果不会太好。很难想象这种 3000 多人的大课会有任何人有提问的欲望。

    [​IMG]

    • 文化的暗示。我们的传统喜欢培养听话的孩子,潜移默化里,提问题就是不听(老师、权威的)话,这是非常负面的暗示。而在西方文化里,“听话”这个词在并没有直接对应的翻译,意义类似的词有 behave,但更多含义是“注意举止”。只要问话注意礼貌,就是被鼓励的。下面这种完全活动的座位和相对开放轻松的课堂是鼓励互动的最好环境。[​IMG]
    • 仪式化的流程。国外回答问题并没有人要求你用哪只手,只要老师注意到你就好。回头想想我上小学时候,甚至提问用哪只手举多高都有讲究。这种类似的仪式无疑也提高了提问的门槛,降低了大家提问的欲望。尽管大学会好一些,影响已经遗留下来了。[​IMG]

    再来谈谈主观问题

    • 没有问问题先给自己找台阶下。这点在好多知友的回答里也能看出来,比如怕影响教学进度或者怕别人笑话怕同学鄙视怕老师为难……可以有一万个理由不提问,却没有一个充足的理由去提问——那就是,你花了这么多时间,你父母花了这么多金钱让你来学习,你的学校和你自己都应该让你学明白弄明白,而弄明白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问老师。

    • 太在意别人的感受而忘记了自己的学习责任。作为一个学生,你不欠老师和同学什么东西,学校拿了你家的钱或者国家的钱,他们有义务有责任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让你学个明白。而提问就是学生去抢宝贵的教学资源。除了特别笨(根本问不出问题)和特别聪明(根本不用问问题)的少数学生之外,大多数学生都应该主动地问问题,这才对得起国家和你家花的钱,还有自己的时间精力。

    • 专门批评一下怕影响教学进度的想法。教学进度是老师的事不是你的事,你问问题多了老师会去控制时间和进度,他有一万种办法可以赶上进度,最简单的就是告诉你课下再讨论。套用常说的一句话,别做着乞丐的活(知识乞丐),操着老板的心。老师真的会因为多回答你几个问题影响教学进度被扣工资扣奖金开除出教师队伍吗?少年,你想的太多了罢。

    • 我们的同学习惯了被动的接受知识。受到前期教育的影响,国内学生会缺少主动思考的意识,通常老师教学时候学生思维不活跃,只是被动地听。这点我在另一个回答里提到会议有催眠的作用么?——逼着自己提一个高质量问题,你一定不会犯困。虽然国外同学会喜欢提问,问道“谁还有问题”的时候都会第一个举手,但是通常未经过认真思考的问题质量并不高,不过会有很多发散型的问题,让别的同学都会受到启发。相比之下中国同学问题少,总体质量略高一些,但是都是比较具体务实,针对某个知识点的问题,对别的同学帮助比较小。

    很坦率地讲,我不是搞教育的,也改变不了大环境。比如个人的经历,我最近去国内某一流大学旁听过一两个课程。像我这种脑子里都问号的忍不住嘴痒痒,快下课的时候举手提问,结果老师很不耐烦,同学们也不愿意浪费时间,让我大失所望。

    不过在小范围内我还是非常鼓励这种交流和讨论。

    • 比如我面试应聘者时候通常都会请他们“做一个报告,关于自己以往学习、工作、科研最出色的成果”,报告中间会问很多问题,通过这种交流让招聘和应聘的双方互相了解,顺带观察他们的交流能力、应变能力和思维深度。我非常反感那种用一轮一轮机械的面试笔试问题来过滤应聘者的方式,这是对应聘者的不尊重,也错过了让优秀人才了解公司和职位的机会。

    • 我们也尝试过,让大家把问题写在纸条上一起交上来,然后一个一个回答——尽管缺少了一部分互动,但是可以看到中国人提的问题并不少,质量也相当高。当然,外国同学口头的提问更容易激发大家的讨论,通过这种脑力激荡的讨论每个人都会受益良多。[​IMG]

    总之,提问多少并没有绝对的对错,提问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交流。从这点上来讲应该鼓励多提问,提高质量的问题。我个人更倾向于认为大家印象里国人提问少是缺少合适的激励环境和轻松的氛围。主观上也要克服自己的胆怯,不要有太多顾虑。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东西都不是从书本上学到的——和别人交流,问答互动学到东西占比会越来越大,好的学习习惯可以让人终身受益。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