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大片是如何在国外做营销的?以及如何在中国做营销?有什么营销方式值得取用? 黑色菠萝,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题目很大,仅举一些我非常欣赏的电影营销案例,抛砖引玉: 《雷神 2》:发布会上的洛基 这个发布会相信很多人都看过,《雷神 2》上映前火遍整个视频网站。在圣迭戈国际动漫展,漫威最开始规规矩矩地公布所要上映的影片,突然之间,话筒失灵,整个发布会现场暗了下来,接着就想起了洛基骚包的声音:“Humanity!”之后,同样在圣迭戈国际动漫展,《复仇者联盟 2》的主创见面会上,漫威也采用了这个套路,乔什·布洛林扮演灭霸手持无限手套登场,但无论从创意表现,还是演员表现来说,都不及抖森的洛基。 [果然字幕组]2013SDCC 雷神发布会官方版中英双语 《阿凡达》:UGC 要口碑 UGC 是每一个营销人都想做好,但都很难做好的一件事。《阿凡达》国内上映前后,在时光网做了一个 minisite《阿凡达》全球影迷创意视频、图片大赛,并组织了一场创意视频大赛,凭借着电影本身的超强号召力,这个活动的参与量非常恐怖,也诞生了不少用户自己拍摄的优秀病毒视频,下面这条就是其中的代表,可惜时间已久,只有开心网有链接,视频很有意思,不妨一看: 阿凡达创意视频大赛 1105 号视频作品:God's eyes 《This is it》:遗作玩饥饿 “遗作”在电影市场上,往往很有关注。《黑暗骑士》、《速度与激情》这两片子就是证明。天王 MJ 的《This is it》更是如此,在营销上,《This is it》便充分的利用到了这一点,手法上最大的亮点就是限时上映。电影毫无疑问都有一个上映生命期,《This is it》将其扩大化,便形成了人们争相观影的局面,对影片票房提升有很大影响。 《魔女嘉莉》:对电影神还原的病毒视频 新版《魔女嘉莉》翻拍于 1976 年布莱恩·德·帕尔玛的老版,相对于经典的后者,新版的成片质量差强人意,但是影片前期的一条病毒视频却堪称经典中的经典。病毒视频充分地再现了影片中人类对异能的好奇与恐惧,充分地再现了影片的精髓,同时线上线下的配合传播也几近完美。 【藤缠楼】咖啡店里的超能力女孩[魔女嘉莉] 《2012》:全球热议世界末日 肯定有无数人还记得 2012 年末,有多少人在讨论世界末日这个话题。这个话题从 09 年《2012》上映,到 12 年《2012》重映,尤其是重映的阶段,在社会化媒体渠道引发的讨论可谓甚嚣尘上,关于这部电影所诞生的新闻、话题、段子、讨论更是数不胜数,甚至连《新闻联播》也特地出来辟谣,足见营销之成功。《世界末日—科学?荒谬?》播出 121219 《科洛弗档案》:“无”营销 《科洛弗档案》是电影营销的一个经典案例,简而言之就是悬念营销,可以说它是在悬念营销方面走得最彻底的,甚至夸张到,参与这部电影制作的演员,在电影上映之前,都不知道自己演的是什么;电影先行版预告片连片名都没有,等等。它的这种大胆的营销方式让影片在上映前积攒了观众极强的期待,虽然第一人称的拍摄方式褒贬不一,但并不影响影片票房大卖。 科洛弗档案 先行版预告片 《普罗米修斯》:废弃车站的妙用 地铁包站这种营销方式算是非常常规的了,但无论哪个领域,营销方式都偏常规,最多也就是在视觉效果上花点心思。这其中,当然有很多原因,最重要的应该是就是地铁运营方对地铁内部推广的形式有很多限制,也造成了地铁包站这种营销方式始终没有什么特色的地方。《普罗米修斯》非常巧妙地避开了这个限制,利用一个废弃的地铁站大作文章,片方租下巴黎地铁 9 号线已被废弃 73 年的圣马丁站,把它打造成了下面这个模样,对于突然经过这个地方的乘客来说,肯定会大吃一惊。乘客拍摄的图片、视频,在社交网络上,也会引发大范围的传播。 《钢铁苍穹》:众筹与开放 《钢铁苍穹》是正儿八经的发烧友电影,导演季莫·沃伦索拉是重度科幻影迷,片子资金筹集也有一部分是通过网络众筹完成的,制片人邀请任何对影片对影片感兴趣的人参与投资,同时可以对电影自己的意见,并还能够在电影上映后得到票房分红。严格来说,众筹并不是这种电影筹集资金的主要方式,因为电影在戛纳电影节市场便获得了多个国家的电影电影制作公司的投资,但众筹的方式,非常适合这种低制作、发烧友、处女座的影片。除此之外,配合众筹,影片在拍摄的过程中,也几乎采用了全程开放的宣传策略,在电影官网和社交网络渠道上,随时都能看到影片最新的拍摄紧张。对于电影来说,保密策略并不是唯一致胜的法宝,剧透也未必是电影票房的毒鼠强,从这点来看,《钢铁苍穹》的营销策略,无疑是最“互联网”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奢侈品捆绑营销 《了不起的盖茨比》捆绑奢侈品做营销,算是找到了一条最准确的道路。影片中充斥着各种国际大牌:Prada 礼服、Tiffany 珠宝、Brooks Brothers 西装等。通过和各大奢侈品牌合作,比如 Brooks Brothers 专门为电影推出了 The Gatsby Collection,设计灵感就来自于影片中呈现的上世纪 20 年代的装束,又比如 Tiffany 和片方在豆瓣进行了深度合作,在电影条目里对 Tiffany 产品大量曝光,Tiffany 在官方小站中推出电影视频,这些方式让影片在上映之后,通过娱乐、服装、时尚、女性等领域获得了大量的关注。 《女巫布莱尔》:伪纪录片的“骗局” 又一个经典电影营销案例。《女巫布莱尔》是电影史上投入产出比拍得上号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影片非常新颖有趣的营销方式。宣传方制作了一个非常有创意的影片官方网站,不断发布人物失踪新闻,并精心设计了相关海报;在网站上发布对失踪者朋友的采访和其他各种资料;线下宣传团队在周刊、杂志及录像店刊登失踪人物的寻人启事;在电视台播放相关纪录片,也是影片的部分内容。所有的这一切,在上映前期为影片营造了真实的错觉,配合着影片手提摄影伪纪录片的方式,让影片的内容获得了极大的传播。 《钢铁侠》《汽车总动员 2》:AR 的成功尝试 前段时间在朋友圈还蛮火的一个 3D 小熊,使用的就是 AR 技术,这也不是什么新的东西,早在 90 年代就被提出来了,伴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AR 应用案例才逐渐地出现在大众面前。AR 无论是互动性还是趣味性,都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技术,但因为需要用户单独下载一个 APP,因此操作流程过于繁琐,也导致了 AR 始终半红不紫。《钢铁侠》和《汽车总动员》都运用了这一技术。 【iWebAd】iron man 《变形金刚 4》:预告片“萃取精华” 《变形金刚 4》的票房大热,不能用来否认它本质上是个超级烂片。但预告片却拍得非常好,原因其实很简单:《变 4》预告片就是一个脑子还没秀逗的迈克尔·贝。2 分多钟里,视觉再怎么轰炸也不至于疲劳,也造成了对电影期许的很大误解。当然,优秀的预告片很多,但成片质量和预告片质量的差别之大,以及成片质量和票房不对称之恐怖,《变 4》独占鳌头。 变形金刚 4:绝迹重生中国版终极预告片 先就这么些吧,想到了其他的再补充。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