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理学家们对「爱情」的研究会唤起公众的负性情绪? 1975 年,伯奇德和哈特菲尔德从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得到一笔 8.4 万美金的研究基金,用以研究浪漫爱情。该基金引起了威斯康星州参议员的抗议,他在公告中声明「我反对它不仅因为没有人能证明坠入爱河是一门科学,也不仅因为我确信即是划伤 8.4 万美金或是 840 亿美金也无法得到一个所有人的认可的结论,我反对它还因为我根本就不想知道答案……我相信其他 2 亿美国人都想为生命中有些事情留下一点神秘的色彩,而恰恰我们最不想知道的就是为什么一对男女会坠入爱河……」 而在随后的《芝加哥论坛报》上,这一言论获得了 88% 的读者的支持,大家对于这项研究都持有较为反感的态度,为什么一个研究会唤起大家如此强烈的负面情绪? 匿名用户 其实答案基本上都在题目描述里了,公众可能会觉得“花这么多钱做这样的学术研究用啥用”?更多地可能会觉得要是这样爱情就会变得无趣了,也和自己的生活经验距离太远了 题目里提的问题是来自补充的案例的,所以无法绕开案例,而看这个案例,则无法绕开当时的历史背景。1970-1980 那段时期,对于爱情的学术研究多集中在哲学和文学、艺术领域,辅以社会学的稍微涉足,心理学(这个非常想向自然科学靠拢的学科)方面的研究几乎为 0。案例中的两个人可以说是开创了心理学领域里对于爱情的研究的先河(比较惨的是后来名声都给斯滕伯格抢了)。但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总会惹来非议,那个议员的评价就是其中之一。其实议员心底里想的可能是花这么多钱研究爱情值不值得,是不是会浪费纳税人的钱;但是和公众讲的时候不能只提这个(虽然这个理由也能博得公众的认同),还要加上更容易让人接受的理由,就有了题中的描述 如果从更一般的角度来说,为什么公众不待见对于爱情的学术研究,是因为学术研究里的爱情太无趣了。下面是一个从神经科学角度切入的和爱情有关的研究里的截图: 公众第一反应可能是:看不懂;这没什么,学术文章也不是写给公众看的。第二反应可能是:爱情就被你用脑子里那里亮了一下,然后一堆数据就解释了啊,你 TM 在逗我?我看见 ta 吃不下睡不着,就因为脑子某个地方亮了一下? 而对于终极问题的态度,其实还是要看这个问题落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科学)研究”两个极端中间连续体的哪里 像宇宙怎么来的这种问题,公众一般都不怎么管,信上帝的信上帝,信科学的信科学;虽然可能会觉得浪费自己的税来研究也没什么用,但是不会有特别强的正面或负面态度。因为和自己的生活离太远了 但是像爱情这种问题,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原本科学没怎么插足的,但因为科学和技术不断发展而开始向日常生活领域进军。这类型“终极”问题公众通常都有自己的一套体系来理解,而科学现在想要来取代这套自洽的体系,很容易让人不舒服。虽然我不觉得爱情能算什么终极问题 参考资料 Aron, A., Fisher, H., Mashek, D. J., Strong, G., Li, H., & Brown, L. L. (2005). Reward, motivation, and emotion systems associated with early-stage intense romantic love. Journal of neurophysiology, 94(1), 327-337. Reis, H. T., Aron, A., Clark, M. S., & Finkel, E. J. (2013). Ellen Berscheid, Elaine Hatfield, and the Emergence of Relationship Science.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8(5), 558-572.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