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遍访三城,拼贴出独一无二的王尔德(多图)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4-27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34
    赞:
    46
    【旅行】寻找奥斯卡·王尔德 In Search of Oscar Wilde

    [​IMG] HenryZ,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文 / 部分图片 by HenryZ

    声明:本文无本人同意,禁止任何媒体转载。

    能够实地寻访自己心仪名人曾经生活过的地方无疑是一番美妙而神奇的经历。就像天主教徒去梵蒂冈,穆斯林去麦加,佛家弟子去菩提伽耶,有些许“朝圣”的色彩,但更为重要的是能够获取和这些伟大的灵魂跨越时空的交集。

    大学时第一次读王尔德,便被他的天才所吸引。《道林·格雷的画像》里那些数也数不完的精彩词句,让人惊叹,“毁”人三观。出现多次的句式 “×××××, just as (正如)×××××",更是把文字与智慧玩的活灵活现:

    ”Nothing can cure the soul but the senses, just as nothing can cure the senses but the soul. “ (Chapter 2)

    ”唯有感知才能治愈灵魂,正如唯有灵魂才能治愈感官。“(第二章)

    ”All crime is vulgar, just as all vulgarity is crime.“ (Chapter 19)

    ”所有犯罪都让人不齿,正如所有庸俗即是犯罪。“(第十九章)

    [​IMG]2009 年电影《道林·格雷》剧照

    纵观王尔德的一生,有三个城市(国家)对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孕育他的都柏林(爱尔兰),成就并迫害他的伦敦(英国)以及为他送终的巴黎(法国)。

    就像人们只会关注蝴蝶在花丛中的曼妙身姿,却很少想到破茧之前的那条可怜虫。王尔德被世人和评论家关注的焦点,也集中在伦敦和巴黎这两座欧洲文化中心的”双子塔“,就连我认识的爱尔兰朋友谈起王尔德,也坦诚道:“His books are not Irish at all(他的作品没有一点爱尔兰范儿)。”

    其实这不难理解,作为一名有着天马行空想象力和无限潜在才华的同性恋青年生活在 19 世纪的天主教贫穷小岛,诚然是一件让人痛苦的事。尤其是当我有机会寻访到他就读的中学,这种感觉便更加强烈了。

    王尔德就读的寄宿中学位于北爱尔兰一座叫做恩尼斯其林(Enniskillen,现属英国领土)的小城,距他的家乡都柏林将近 150 公里。就连学校现在的工作人员,也不太理解为何家境殷实的王尔德会被父母送到这里来读书。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另一位大文豪,1969 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著有《等待戈多》的萨缪尔·贝克特也是王尔德在这所学校的同门师弟。

    [​IMG]位于恩尼斯其林的普托拉皇家学校(Portora Royal School)在教学楼门口左右的醒目标识。(摄影 by HenryZ)

    [​IMG]王尔德与贝克特两位著名校友的画像和照片。(摄影 by HenryZ)

    [​IMG]学校里教职人员的办公室之一(摄影 by HenryZ)

    [​IMG]学生们集会的会议厅 (摄影 by HenryZ)

    在粗糙保守的北爱尔兰农村,文艺青年王尔德无疑是一个异类,他在学校没有朋友,老师也并不待见他。但凭借天资聪慧,他在校的最后一年仍获得代表古典文学成绩最佳荣誉的普托拉金质奖章。

    1871 年,王尔德以 17 岁之龄获得爱尔兰最好的大学,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he Trinity College, Dublin)奖学金,回到了家乡。在圣三一学院,他遇到了启蒙恩师马哈菲教授,正是他的引导让王尔德喜爱上了古典希腊文学。王尔德的天赋开始锋芒毕露:他大一时成绩便拔得头筹,发表论文《美学道德论》来回击嘲笑唯美主义的学者们,并最终凭借九年的希腊语功底和扎实的文学素养申请到牛津大学莫德林学院(Magdalen College)全额奖学金。

    [​IMG]都柏林圣三一学院(The Trinity College, Dublin),爱尔兰最高学府。(摄影 by HenryZ)

    [​IMG]都柏林 Merrion Square 公园里的王尔德塑像。

    [​IMG]牛津大学(University of Oxford)一景(摄影 by HenryZ)

    从翡翠之岛爱尔兰到世界中心大不列颠,青年王尔德完成了蜕变,在出版《诗集》(Poems)后开始在英国文坛崭露头角。后来的声名显赫、跌宕起伏、颠沛流离、郁郁而终等便与故国没有了一点关系,唯一较为戏剧性的情节是在弥留之际被他的第一任同性情人罗斯规劝改信天主教,也算是信仰上的落叶归根吧。

    生于那个时代的王尔德是幸运而又不幸的,特立独行成就了他的天才,与众不同葬送了他的名誉。他生前未被理解,当同性恋事件闹得满城风雨后,普托拉皇家学校马上将他从”荣誉校友“名单中除名,并删除他在这里就读的一切记录,甚至连曾经对他钟爱有加的马哈菲教授也公开表示,他是自己教职生涯的唯一污点(“the only blot on my tutorship”)。然而就像许多名人一样,生前默默无闻甚至遭人唾弃,身后却载入史册,受人膜拜。在巴黎的拉雪兹神甫公墓,王尔德墓已成为必看的景致之一。来自世界各地女性粉丝们的唇印永远擦洗不完,让王尔德后人和巴黎市政府甚是苦恼。

    [​IMG]拉雪兹神甫公墓(Pere Lachaise)的王尔德墓。

    王尔德的一生是理想主义的,不满天命之年便陨落的他给这三座城市带来了永恒的记忆和如织的游客,他们想到王尔德,大多都会默念出这一句话:

    “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吾辈皆身处沟渠之中,然其必有仰望星空者也。”)

    2015.4.18 于北京

    ———————————————

    发自知乎专栏「冬日花园 jardin d'hiver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