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在网上分享自己听的音乐,不是因为太孤独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5-05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020
    赞:
    46
    人为什么会在社交网络上分享自己在听的音乐?

    [​IMG] Heinrich,生娃学工打折腿

    从通信角度解释一下:原因是文字承载情感能力的局限性。

    在自我情感表达中,文字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效率过低,而音乐则可以更加准确的表达。原因要从文字表达的本质说起:

    人类的信息交流基础是语言和文字,其中语言只是文字的载体。而一段文字实际上是一种离散信号,或者说是数字信号,而非模拟信号。

    离散信号除了时间离散,同时也是数值离散。措辞实际上是一种量化过程,当我们在说话之前选择某一词汇的过程实际是将某一种程度量化为统一标准。比如我该用“开心”还是“爽”,对那些人说“开心”,对哪些人说“爽”。词汇的选择是一种量化的过程,而量化一定会造成信息丢失(降低信噪比),根据量化噪声模型,量化编码每增加一个比特就会对应提高 6.02dB 的信噪比。也就是说词汇越丰富的语言,可以用更短的字符数传递更多的信息。

    打个比方:

    用语言描述一杯浓度为 0%-50%的糖水,由于词汇贫乏造成量化间隔过大,以至于只能用:“没味道,有点甜,甜,特别甜,甜死了”来进行描述。那么 45%或者 48%的糖水都将被统一表达为“甜死了”。

    可以看到在这个量化过程中,造成了信息的丢失。一杯水"甜死了"无法让听到这句话的人重新根据它复制出同等浓度的液体。

    然而借助数学工具,我们可以更精确化的进行表达,比如直接说成:“这杯水的浓度为百分之 48。” 遗憾的是,对于大部分事物,我们无法用数学描述,尤其是情感。

    精确描述情感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借用方言、语气、表情、肢体动作。比如天津话自带相声效果;东北话自带小品效果;表白时要盯住对方眼睛;吵架一定要在气势压倒对方等等。因此网络交流相较于面对面交流缺少了更多辅助信息,也更容易产生误解,无论是异地恋或是远程办公,都受制于缺乏协同文字的辅助手段而造成交流障碍。

    更高级的情感表达方式是艺术:比如诗词文学、音乐、美术、表演、舞蹈。主要方式是借助共有信息基础,或称为编码字典,来用尽可能短的信息长度传达更多的信息。(更精确的信息需要更多的信息载体)

    比如小学时常用的比喻修辞:这杯水甜如蜜。那么对于品尝过蜂蜜的人来说,这样的信息传输效率更高。但是这种传输方式要求发送方和接收方同时具备共同知识基础(编码模型),单就这个例子,编码模型就是将蜂蜜的味道与“蜂蜜”这一词汇在大脑中进行对应。如果一方缺乏这一知识,则信息由于无法解码而变得失去意义。越高级的艺术形式承载的信息越多,而对于公共知识的需求也越光,所以许多艺术形式并无法被社会大众所理解,因为他们要求观众具备大量的艺术鉴赏基础。

    最近在教一个德国人中文,讲到了曹操的短歌行,才发现难度不是一般的大。因为曹操的诗词大量借用《诗经》的典故,一句“青青子衿”就让老德彻底崩溃,这就是缺乏公共知识的无效信息传输。而对于掌握《诗经》的人来说,这种借代方式则可以用更少的语言更精确地描述出诗人本身的情感。

    回到本文重点:音乐相较于文字具备更强的表达能力,当一个人试图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一段音乐比一段男默女泪的文章可以更简洁有效的传达情绪,这便是分享音乐的原因之一。

    更重要的是,正因为用艺术形式传达情感需要大量公共知识基础,也让这种方式具备了加密性和定向性。类似于调频信息,频道正确的接收者才能完整接收信息。当社交网站用户用分享音乐表达心情时,他(她)会清楚的知道哪些接收者具备共同的知识基础,并选择这一知识基础来传达情感。就比如邓丽君的歌曲受众更可能是 60 后,而周杰伦的歌曲受众更可能是 80 后。又比如一句“無限大な夢のあとの”,不听二次元歌曲的人也许完全不知所云,但是有些人就能激动到不行。音乐的分享者在分享音乐的同时可以同时指明接收对象,这是传统信息交流无法达到的效果。

    因此强烈的个人情感表达需求,才是音乐分享的主要动机。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