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爸爸你好,爸爸你为什么这么有钱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5-06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48
    赞:
    46
    万达的商业模式有什么独到之处?

    [​IMG] 王岳,古建筑保护与修缮 \ DT 地产 \ 公园研究者

    “理解万达的人知道,万达是一个 2.0 时代的门户网站,不理解(的人)认为它是商业地产。”

    在我眼中,万达始终在不断地褪去自己身上的那些标签。从万达出来而复制万达的人,或是只有细微改变而没有赋予行业新看法的人,终究是在重复万达所犯的错误。很多人不太喜欢这样的结论,大概是因为万达和万科一样,都是中国一个职业经理人履历中最好的名片,却不能从企业发展中总结出下一个企业中可以采用的东西。

    先从选址谈谈我对于万达模式的理解。万达其实没有模式,它有的是经验和对这个时代中低层起步消费者的认知(从屌丝做起,不妄图改变他们的生活,在其一生中万达广场是不能被取代的)。做商业不变的规律是地缘因素,但地缘和地段根本不是一个东西,万达一般都是选择地缘而不是地段。以前写过一个专题,研究万达拿地中的土地进化论,万达和万科比较相似的地方是一般都拿比较差的地块,

    “比较差的地块”不是指是否处在城市中心、城市发展区、郊区、市镇化地区,而是一般少有人敢插手的地块,各种自然条件都一般的那种。就我的规划经历来看,万达广场对自身的认识是很简单的,就是城市副中心基础配套,你可以当它是除新城区政府外的地标。万达自身很清楚,基础就是追求“品质对生活的改变”,而不是“品牌对生活的改变”。因此 2011 年以后万达所有的动作都是围绕“做基础生活,提升区域品质”做战略调整。关键就在于万达广场是一个“高质量洗脸盆”,不是一个“水晶果盘”,更不是“镶钻名贵大瓷盘”。

    2011 年以后,对自己有清晰认识的万达基本就沿着这个方向发展了。依据“高质量洗脸盆”这个通俗的定位,万达陆续整合已经从“高质量洗脸盆”变为“钻石区域洗脸盆”项目,通过资本手段盘活了一部分业已成功的项目,获得了宝贵的资金需求。

    万达广场的大部分项目以新城区用地为主,5 年资本周期中, 3 年为培育周期,一般在第 4 年采用杠杆手段脱手。表面上是脱离的,但是又通过“内容供应”保持自己做对项目的实际控制权。除了几个特例项目外,万达基本保持了自己最擅长的土地整理方式,从城市发展角度看,“政府最需要的是商业”是一个战略性的考虑,而不是战术性的需求。小地区政府愿意拿出较好的土地资源给万达,原因很多不再赘述,但他们不愿意给别人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国内只有万达做基础商业很成功,其余都失败了,有的成为了烂尾工程。

    2005 年万达也有过一次关键的错误,就是在省会城市优势地段新建大批万达广场。这一错误定位直接导致了万达和本地零售(高中低)三者均要直接竞争,“好汉难敌群狼,何况饿虎”。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是万达内部高层的意见不统一。选择成熟的二线城市(省会城市)做商业,好处是商铺价格可以有明显的价值基础,当时急于做渠道下沉的国内品牌为争夺“入口铺货”的机会,相对二线省会城市“百货大楼决定门槛,奢侈品购物决定天花板”的通病,在城市成熟区的万达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做过零售的都知道招商是一个难题,因此万达小订单招商时代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也就是“订单招商模式”的出处,但万达从一个建筑承包商要横跨做百货的代价可想而知。

    二线城市终归是要成为一线城市的,待到政府班子一换,领导的思维方式发生变化,恒隆直接成了万达广场的替代品。这标志着万达可以离开主桌了,背后就是万达内部分裂成两派。认为万达是百货的是一派,觉得万达买传统房地产的项目利润应该回补百货,利用这个优势提升百货体系价值,以百货为中心的综合体才是正路;但是另一派认为万达的优势根本不在百货,而是在综合体,所以应该提升对“零售内容”的控制,而不是“零售功能”的提高上。

    那个时候很多业内人还是觉得万达做得不错,但是万达老大已经觉得不对了,最明显的是买房子赚的那点很容易都搭在百货上了,而百货只有高端才有价值。纵观当时的万达,在百货领域不是一塌糊涂也算是留级生了。他想,这样不行,咱还不是百货大楼啊,万达是供销社啊,做高端和“工农兵”不是远了?于是万达终于明白,自己最擅长的不是做“一个城市的中心,而是做每个城市的中心”,好戏终于开始了。

    后来万达的地区城市中心作品就像“五月花”号,无论是在一线城市的新城区,还是在二线城市的副中心、三线城市的新中心,每一步做的都堪称完美。为了满足全新的定位,在项目的用地面积、用地指标上都做了精确的配置。“万达不打巷战,而更精通于攻城战”,在这一作战前提下,“万紫千红”计划全面启动:“万千百货”,“大歌星 KTV”,“天堂内街”,“万达电影院”等被全面配置到了万达项目中,万达实际上从租售模式转变为租赁模式。(对于万达业态规划、运营招商、定位等就不写了,自己百度吧)。

    万达的“五月花”效应最大的特点是:

    现在有万达的地方一般都是“净地”,圈内做零售的人一般都不喜欢做,但是做综合体的正好相反。“净地”在经济发展中的副中心、城镇化、市镇化三级都是“刚需”,是唯一的商业消费场地,基本等于迪士尼。“万达可能不是这个城市最好的,但他是距离你最近的电影院”。由于当前阶段我国城市人口的差异性,《新闻联播》仍然是最高收视率的节目,所以万达不愁没有 1 级 - 5 级的市场,在这分区中也没有比万达更厉害的全国性对手。

    龙湖、万科的商业定位在 6 级 -7 级,但是每个城市的 7 级 -9 级才是主流;1 级 -5 级的市场基本就是水果批发市场、小商品、小综合体。万达选择做微软而不是苹果、做大众而不是奔驰、做可口可乐而不是依云,现在看绝对是一个“实惠、现实但缺乏战略”的选择。电商对于万达的冲击实际上并不明显(万达内的苏宁是个例外,不过它也有方法圈住客户,而且没有陷入细分市场的误区),真正对万达有冲击的是“万达自身的品牌进化结构”。笔者认为万达应该学习“小米”优化客户体验,而不是一味采取老套的零售思维,全国的万达少有老年人这也是一个遗憾。

    为了方便深入阅读,笔者还特别准备了工作中对业务的总结:

    A. 万达内容市场

    “万达做的是纵向产业链,而不是逆向产业链”, 必须性和必要性是规划工作中的重点。2011 年以后的万达,就是为新城区用户提供熟悉的城市生活环境。为此,万达从一般的零售消费转向体验式为主的空间租赁概念。由于地区商业拥有良好的“用户资源”,很容易通过较为完善的品牌餐饮、大型仓储超市、新鲜菜场、3D 电影院、快时尚品牌服饰旗舰店、公用咖啡空间、专业店、特色餐饮、眼镜卖场和 IT家电卖场等主要功能满足市场分区。根据地域不同,在“9 + X”上匹配室外商业街、家居建材卖场、小型写字间、办公空间等,用目的性购物增加用户粘合度,利用周末活动提高用户好感度。

    因此,万达没有业态之说,有的只是内容之说。O2O 时代后基本是推送业务为主,包括线性推送、区域推送。“人未到,座先占”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最理想的是现金结算一体化。我一贯认为万达是才是最互联网的东西(你约会要吃饭吧,朋友要去 KTV 吧,陌陌要滚床单吧,着急总要去超市吧,建材总要买吧,电器你总要看看吧,电影你总不能搬回家吧,你总不是在家吃火锅吧),万达一贯认为互联网帮助了万达客户更舒适地住在城市发展区,万达也是如此帮助客户在新区域获得与市中心一样的生活质量。要想获得 O2O 推送,首先要有足够的内容作为支撑,网络无论什么内容其实都是在社交而已,但是人总要生活在现实世界吧。从另一个层面讲,本来所谓的线上世界和线下世界就是一个世界,二者高度重合。

    承认了内容是万达广场的核心,也就能明白,为什么黑石愿意投资万达,也愿意卖,因为大家是一种思维方式。在淘宝和阿里之间一直有一种产品是断档的,为此有了天猫,但是大家做得都不成功,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有万达。两种产品实际都是“物流”理论,只是东西被不停地搬动而已,而弥补这一鸿沟的就是体验。传统商业受到冲击后,零售行为不断改变(比价时代的开始,苹果制衡时代的转变),当零售行业匆忙进入网店市场后,反倒是只有万达保持“蛋疼中的淡定”,着手对地区品牌进行升级调控。

    体验消费最直接的体现就是电影院和餐饮。我做过一个有意思的内部研究,是“吃饭等电影开始,还是电影结束后再吃饭”。这个研究的意义在于,在哪个位置放上电子屏幕,又是在哪分发小店的传单。万达内部有一个体验度优化的功课,和互联网公司的产品总监工作差不多,就是不断的优化功能、集合、调整、替换,通过小众品牌渗透大众品牌,哪些可以最后成为经典,哪些可以成为招牌。

    由于定位较为基础,客群的流动性很高,什么口味的都有,所以需要大量的内容支持。作为一个综合体而不是百货商店,在万达内部生态环境内,确实有不断被淘汰、不断被进化的品牌。如果地面面积有条件的话,万达绝对不会有 -1 层,-1 层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零端消费”,可以培育一些小众的店(城市综合体和万达的区别就和四驱 SUV 和两驱的 CRV 一样,看起来差不多但是后者定位更高一些)。

    B. 万达规划形式

    综合体这个概念在国内也生根十多年了。从批发市场,转业成为室内主题公园,到现在内容为王的时代,万达大概更替过六代产品。我有幸从一名小策划开始做到了现在,见过“媳妇和婆婆”后决定继续做下去。卖铺时代的万达实在是毫无技术可言,也注定了“买商铺”这样的行为一定不是适合万达发展的模式。现在商铺产品基本是在弥补住宅的不足,因此在万达买房子可以说绝对是初期投资或自用的最好选择。但是随着项目的发展,在规划上“商住分离”的条件下,“万达内街、万达内区”的概念显现出来,2012 年后期基本是“大功能分区、小功能合并”。毫不客气的说,万达每个项目都是依据“ 0-18 岁理念”设计的,每个项目在 18 年后基本就是这个区域的“中心老大”,所以开始规划时的大尺度实际是给以后用的。万达内部实际上没有所谓的“动线”一说,再说了,“动线”实际上也是个伪命题,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万达的设计可不是让你逛商店的,而是为了让你离不开万达”,这是一个关键的不同。

    C. 周末活动

    万达一直都很重视活动,可经过多年的努力,我都没有参加过几次有分量的活动。但你要清楚,万达每周末的大多数全国项目中,会有车展、房展、销售打折等,而传统的百货却不做,那些占地惊人的市民广场连个摊位都没有。

    D. 用户体验

    2013 年上半年,集团组织了多次讲用户体验的课。相比同业对手来说,万达人员结构年轻化,有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可以在创新中奠定自己的地位,不同在于万达考虑是每个家庭的用户体验。万达实际是一部手机(顶级山寨机),它满足你一切需求。

    最后贡献一个链接 王健林央视《开讲啦》 ,希望能让大家理解这家在中国做事的企业不易之处。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