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懈怠(social loafing)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前方之风 按公共选择理论的范式来解读,楼主的问题可以视作集体行动的困境——搭便车。(以下基于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来解释) 古典经济学假设理性个体谋求自身利益。因此传统经济理论认为,只要所有理性个体从自身利益出发,维护集团利益(成员共同利益)的集团行动就会志愿达成。“集团理论”也认为,集团会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以增进它们共同目标或集团目标。奥尔森认为,这些理论基于个体从自身利益出发而展开行动与集团从集团利益出发展开集团行动在逻辑上是一致的,然而这是错误的。 提供共同利益是所有集团的基本功能,集团越大,集团成员所提供的成本所能换来的实际收益越不明显,因此理性个体倾向于在大集团中通过搭便车的方式,来取得对共同利益的分享。当所有理性个体都采取搭便车的方式时,集体行动便无法达成。除非大集团内部存在强制手段来迫使成员采取集体行动,或者通过独立的和选择性的激励手段( @EricZhang )来吸引成员中的合作者加入特权组织来提高成员付出的实际收益,以及惩罚、清退不合作的集体成员。 小集团之所以容易达成集体行动,根本原因是由于小集团中的成员的个体成本的投入往往能够(至少有一个成员能够)换来超出成本的明显回报,成员越少,每个成员所能获取的份额就会越大。尤其是当集团内部的不平等程度越高、成员对共同利益的兴趣不一致的时候,少数成员越能够取得大份额的收益。即使这些少数成员承担集体行动的所有成本,也比不承担任何成本所得到的收益要大。 虽然小集团更加容易对成员实施强制、彼此监督,即使没有强制以及信息不对称,小集团中的成员也一定会因为巨大的回报份额的刺激来参与集体行动。而在大集团中如果没有选择性激励或强制,即使彼此能够监督,实现信息的充分交流,也会因为成员个体收益与个体付出的相关性过弱而难以达成集体行动。 回到楼主的问题,“大家一起拉绳子”视为一项集体行动,集体行动的收益是“拉动东西”或是“赢得拔河比赛”,个体的成本是“出力”,只要人够多(大集团),收益“拉动东西 / 赢得拔河比赛”(此处不讨论拔河对方也增加人数的问题)是一定可以做到的,而不需要个人出全力。在这个过程中,你个人的收益(把东西拉动 / 赢得比赛和受到夸奖)和集团收益(拉动东西 / 赢得比赛)并不会因为你付出的成本(出力)变化而产生显著变化(拉得更快 / 赢得更快涉及到效率问题,不予讨论),因此,理性的你会选择搭便车(随便出点力)而完成集团目标(拉动东西),由此产生懈怠。 解决集体行动的困境有三个办法:强制、选择性激励和小集团。以楼主的例子来看,你可以测量在“大家一起拉绳子”过程中每个人出的力,以强制手段(请鞭挞我吧~~~哈哈哈~~~)、选择性激励(多出力有糖吃~~~)的办法激励每个人使出自己的最大力气。或者你可以限定人数(小集团),比如说只指定 3 个人(每个人极限拉 100KG)把这 300KG 的东西拉走(不拉走就鞭挞,拉走就给糖吃哦~~~),来解决懈怠问题。 以上从某一角度解释该问题,有局限和漏洞请包涵。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