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从『价格歧视』角度,解释学生证半价现象? 冯晗,经济学 可以,但并不总是如此。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价格歧视是有一定垄断权力的商家,就相同或类似的产品,向需求价格弹性不同的消费者分别收取不同的价格,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定价策略。 所以当我们说一件事情是价格歧视时,我们实际上隐含地认为 1.被收取不同的价格的商品,在本质上是类似的;2.商家是利润最大化的;3.被收取不同价格的消费者,其需求价格弹性是不同的。 这些条件,第一个我觉得可以模糊对待。商家为了区分不同价格弹性的消费者,经常会刻意制造产品差异,如果真的要完全相同的商品,那这个概念就没什么意义了。 比如我记得很久很久以前,IBM 有一款打印机,分高低端型号,而所谓的低端型号其实就是加了一块控制芯片限制了打印的速度。成本相对高端型号其实还要更高,但售价当然是高端型号远高于低端型号。这两款打印机是不是同样的商品?当然不是。但这件事算不算价格歧视?我觉得应该算。类似地,iPhone 64G 比 16G 贵这么多,尿不湿 L 比 M 的贵很多,夏天的羽绒服比冬天便宜 n 多,甚至高端品牌设置低端子品牌等等,这些行为,都可以被视作价格歧视,或者至少价格歧视是这些行为背后的原因之一。 所以价格歧视的确是不少学生证半价行为的良好解释。电影票,学生机,乃至各种学生套餐,都可以视作价格歧视。 但另外两个条件,却必须严格对待。这两个条件任何一个得不到满足,价格歧视的逻辑就是不完整,因而不成立的。所以我们不能一观察到类似商品对不同人群存在不同定价,就说这是价格歧视。 比如我当初就读的高中,它会对中考分数略低于分数线的考生收取高额的赞助费,这是价格歧视吗?不是吧。 又比如 @慧航所说的火车票半价。它是价格歧视吗?如果它是,我们就得认为铁道总公司的定价是出于利润最大化目的的,并且学生在买火车票时的价格弹性更高,而且通过学生证半价行为,铁道总公司获取了更多利润。我不觉得这三个条件是理所当然成立的。别的不说,春运时就算没有那些买半价票的学生,难道火车票就卖不完了? 甚至一些看似相似的现象,背后的逻辑也未必是一致的。比如很多企业会给本企业员工提供一些优惠,这是价格歧视吗?多半不是吧。与此同时,我家边上的银泰,里面有不少餐厅在工作日会针对商场内部员工提供折扣套餐,这是价格歧视吗?我觉得是。餐厅是利润最大化的,商场员工工作日也只能在附近就餐,很多人收入也一般,价格弹性多半比这时候还来逛街的人高。 同样地,并非所有学生证半价,或者针对学生的打折行为都是价格歧视。 所以比如我读书时,浙大门口有家理发店一直是学生证八折,这当然是价格歧视。但与此同时,浙大食堂对外来人员收额外搭伙费,现在好像是 20%?这算价格歧视吗?我觉得不大能算。一方面学校食堂的定价未必是利润最大化的,另一方面学生对学校食堂的价格真的比外来人员更敏感吗?也未必吧。 这里面尤其要注意的是,收入低不是需求价格弹性高的充分条件。虽然这两个因素在现实中可能是高度相关的,但我们还是不能由学生收入低,就直接推出学生价格弹性高。 极端点,我老家有所初中,它的食堂是由外部人员垄断承包的,然后它在经营学生食堂的同时,也提供一个教师专用窗口。然后你觉得,学生窗口和教师窗口会有价格差异吗?哪个价格会更高? 教师虽穷,收入总比学生高吧?但事实上,那个食堂的教师窗口售价要远低于学生窗口。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