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umetics 仿生镜头有没有发展前途?真像媒体介绍的那么好吗? 叶锦心,爱好美食的眼科医生 我觉得这则新闻硬伤颇多。 先不论其真假性, 1、人眼(指正视眼)的远点实际是在无穷远处的,而 5 米是常规远视力的测量距离; 2、视标的设计,原理是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能分辨的最小距离(涉及物理光学的 airy disk 及视网膜细胞最小分辨率假说),而视力取决于屈光介质和视网膜,好比照相机的镜头和胶片的关系。 3、人的晶体是不会腐烂的(大汗…),蛋白质的成分怎么可能在正常人体内腐烂呢?!那你的肌肉怎么办?! 4、这种有晶体眼植入人工晶体(就是镜头啦)的手术早有先例,与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就是你们常说的激光啦)相比,需侵入眼内,对操作和无菌要求更高,相对的术后反应和感染的风险也更高。当然也阻止不了白内障的发生发展。 —————————— 所以结果来了: 1、如果你的视网膜上的细胞功能让你只能看到 5 米处的 1.0 视标(即 5.0),那么你换什么样的“镜头”都是没用的。 2、生物眼如果要达到所谓“5 米变 15 米”的效果,起码必须与脑部的视觉中枢相联系,也就是要涉及脑部的芯片植入手术(其实现在还真的有这种研究)。 3、这种手术肯定高风险啊,怎么可能比激光更安全呢? 以上。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