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穆罕默德、买买提……其实是一个名字,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5-31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78
    赞:
    46
    不同语种中的不同姓名却出于同一来源是普遍现象吗?

    [​IMG] 知乎用户,知乎百事通(科普)

    这却实是比较普遍的。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是亚伯拉罕诸教同源,二是音译的目标语言不同,三是多次转译。下面分别解释。

    原因一:亚伯拉罕诸教同源

    世界主要的三种一神教,即基督教、伊斯兰教和犹太教都源自于闪米特人的原始宗教,并且都将《旧约圣经》中的亚伯拉罕(阿拉伯语音译“易卜拉欣”)尊为圣人。在基督教信仰中,亚伯拉罕是信心之父,《古兰经》中则称易卜拉辛为“众人的师表”。因此这三门宗教也被统称为亚伯拉罕诸教或闪米特诸教。

    根据《旧约圣经》和《古兰经》,亚伯拉罕有两个儿子:以实玛利和以撒。其中以实玛利(Ishmael,阿拉伯语音译“易斯玛仪”Ismail)是亚伯拉罕和女仆夏甲(Hagar,哈哲尔)生的儿子,穆斯林根据《古兰经》认为易斯玛仪是阿拉伯人的祖先,《旧约圣经》中也认为其为阿拉伯人的祖先。因此不少阿拉伯裔取名易斯玛仪,或译为“伊斯梅尔”。

    以撒(Isaac,阿拉伯语音译“易司哈格”)是亚伯拉罕与原配妻子撒拉(Sarah)之子。以撒又有两子:雅各(Jacob,阿拉伯语音译叶尔孤白,后改名以色列);和以扫(后改名以东)。据《旧约圣经》记载,雅各是犹太人的先祖,犹太教认为圣经是上帝和“以色列之子孙”的圣约。因此现在雅可布(即 Jacob)在西方也是一个大姓,犹太后裔居多,理工科的同学对于雅可比矩阵(Jacobian Matrix)一定不会陌生。而对于以撒这个名字,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大科学家: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

    上述人物关系如下图所示:

    [​IMG]

    《马太福音》27:46

    约在申初,耶稣大声喊着说:“以利!以利!拉马撒巴各大尼?”就是说:“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这里的“以利”(Elohim)其实是与“安拉”(Allâh)来自同一词源。我猜耶稣没准也喊过“安拉胡阿克巴”呢。。。

    :别把“以实玛利”和“以玛内利”搞混了,以玛内利是希伯来语“上帝与我们同在”(עִמָּנוּאֵל)的音译,现常用作基督教祝词。

    原因二:音译的目标语言不同

    我们以基督教为例。西方基督教国家的许多人名都取自圣经中的圣人,以表达崇敬之意,例如大卫(David)和约瑟夫(Joseph)等。《新约圣经》的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记录的耶稣族谱如下图所示,其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现在还在使用的姓和名:

    [​IMG]

    然而《圣经》是以希伯来语编写的,所以把这些人名从希伯来语音译为欧洲各国语言时,由于口音差异就产生了明显的读音变化。比如题主所说的 Juan(胡安)即英语中的 John(约翰)。约翰起源于希伯来语,意思是“主是仁慈的”。“约翰”是抗议宗的译名,而“若望”、“若翰”是天主教会的译名。“约翰”对应的英文是 John,对应的拉丁文是 Iohannes 或 Ioannes,对应的(古)希腊文是Ἰωάννης,对应的希伯来文是יוחנן。注意,希腊文Ἰωάννης中没有送气音 h,而拉丁文 Iohannes 中均有 h,因而,拉丁文 Iohannes 直接来自于希伯来文,而非来自希腊文。而中文的约翰则很有可能是根据拉丁文音译得到的。约翰这个名字是如此的广为人知,乃至在许多语言中的变体都有特定的翻译,包括:

    • 拉丁语 Ioannes(约翰内斯)
    • 英语 John(强)
    • 法语 Jean (让或尚)
    • 德语 Johannes(约翰尼斯)
    • 意大利语 Giovanni(乔万尼)
    • 西班牙语 Juan(胡安)
    • 俄语 Иван (伊万)
    • 荷兰语 Jan(扬)

    再举一个例子,就是上图中的西缅(Simeon),在不同语言中的翻译有:

    • 荷兰语 Siem(西门)
    • 英语 Simon(西蒙)
    • 意大利语 Simone(西蒙尼)
    • 德语 Simon/Siemens(西门子)

    原因三:多次转译

    当世界各地的语言发生融合,词汇由西方向东方进行传播时,发音也随着各地方的方言(口音)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例如穆罕默德在阿拉伯语中的发音是:/mʊˈħæmmæd/,而传播到了土尔其发音则变成了 /měhmed/ 或 /měhmet/,维吾尔语的发音与土尔其语非常接近(均属于突厥语族,而非阿拉伯语所属的闪语族),因此在从维吾尔语音译成中文时,穆罕默德就变成了买买提。

    再看耶稣这个词,在英语中是 Jesus,这是从希腊语的 Ἰησοῦς(Iēsous)音译过来的。而希腊语词汇又是从希伯来语中的 Yeshua(ישוע,约书华)音译而得,因此英语中也有从希伯来语中直译过来的变体 Joshua,这也是英美的一个常用人名,通常译作约书亚,昵称 Josh 译作乔西。

    此外,古今汉语读音不同也是原因之一,比如西伯利亚中的“西伯”极有可能就是古文中的“鲜卑”;我们现在讲的“回纥”其实并不是指回族,而是“畏兀儿”(Uyghur)的另一种音译,也就是今天我们讲的维吾尔;还有“土尔其”(Turky)则来自于“突厥斯坦”(Turkestan)。

    反过来,东方词汇音译至西方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国的英语单词是 China,一般认为来源于“秦”,但转从“秦”转译为 China 的过程却颇为曲折。首先,秦朝时的汉字发音已经很难考证了,但从宋代的《广韵》(从更早的《切韵》、《唐韵》修订而来)可知,“秦”一词的古音可能趋向于 dzin,而由于中国早在秦朝以前就与古梵国(现印度)存在贸易往来(三星堆文物考证),那么一统天下的秦朝就在梵语中被用来指代中国,即 Cīna(चीन,后译为支那)。随着文化交流,Cīna 一词流传到波斯,被译为 Chin,直到 1516 年,葡萄牙探险家巴波萨首次记录下 China 一词。又到 1555 年,China 被引进到了英语中。还有吐蕃(西藏的旧称)音译到英文中就变成了 Tibet,而吐蕃一词又可能来自于拓跋(据《旧唐书》)。诸如此类的一词多译还有很多,恕不一一列举。

    本文为 Devymex 于知乎原创首发,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发现必究,欢迎举报,谢谢!
    授权知乎日报转载,授权非营利性的公益机构转载,一般营利性机构 / 平台非特殊情况不予授权。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