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三国时代的将军们,有些穿过了铠甲(多图)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6-01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78
    赞:
    46
    三国时代将军与士兵们的盔甲是怎样的?三国早期群雄争霸,以及后期三足鼎立的盔甲造型风格等有怎样的发展?

    [​IMG] 吴浩帆,大道归一

    本文不仅列出真实历史的三国盔甲,而且推理出关羽、张飞、马超、赵云、曹操等人在历史上可能穿戴的盔甲,顺便纠正《三国志》陈寿记载的一个细节差错。(本文最精彩之处在推理出赵云在长坂坡保护阿斗时穿的铠甲,在介绍两当铠的地方,持续更新中)

    说到大气磅礴、烽火四起的三国时代,你们都不会陌生。说到三国里那些驰骋沙场、攻城略地的将军,也许你们对他们会冒出如下的想象:

    [​IMG]

    亲,这种带着袍肚和捍腰的披裹式盔甲其实是属于五代宋朝时期的……

    又比如这种,老版《三国》

    [​IMG]

    [​IMG]

    亲,这里关羽和周瑜的头盔是模仿日本平安时期后的前立,护耳是模仿日本的吹返,周瑜身上两条白带长条有模仿日本大铠的栴檀板与鸠尾板的嫌疑。

    [​IMG]

    再比如下面这种,

    [​IMG]

    电视剧《盖世英雄曹操》

    [​IMG]

    高希希版《三国》

    这种类型的盔甲其实混杂了游戏、欧洲盔甲的风格,并非传统的中国盔甲。

    以及最雷人的穿越

    [​IMG]

    《铜雀台》周润发版曹操

    [​IMG]

    《铜雀台》曹丕

    这特么是魔戒或者欧洲版的同人志穿越吗?

    国内一些影视作品对盔甲的考究远远不够,导致我们对三国的盔甲风格认知出现偏差。但其实也有一部电影比较客观地反映真实历史上的三国盔甲,即吴宇森的《赤壁》(虽说里面有些台词较雷)

    [​IMG]

    赤壁的舞美由叶锦添设计,里面其实不仅盔甲,军营,居室等都比较符合汉朝三国时期的风格。

    那么问题来了,真正三国时期的盔甲真的是这样的吗?有何依据?待我细细道来。

    证据通常一靠实物出土,二靠雕塑图像,三靠文献资料。三国由于时代较远,战乱频仍,以及提倡薄葬,导致其留下的出土实物不多,这时需要从时空上拓展联系寻找实物,时间上从两汉到南北朝,空间上必须联系同时期的高句丽和日本的实物。

    也许有人产生疑问,需要那么麻烦?有毛线关系?

    时间上选择两汉到南北朝,是因为三国其实仅是这段时期中间的一小过渡,其盔甲风格上承两汉,下接两晋南北朝。这么长的时段难道不会出现大的误差?答曰,有误差,但不会过于偏离,因为盔甲的变革如果没有生产技术上和武器上的变革推动,一般不会有太大波动。例子见欧洲十三世纪前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的锁子甲;以及中国元明清 600 多年的布面甲

    [​IMG]

    上图乍一看以为是清朝的,其实是明朝的布面甲,由于热兵器的兴起,布面甲造型从元代延续到清代。而同理可证,三国时期的盔甲肯定有两汉南北朝风格,这一时期军事上影响盔甲的变量主要三个,马镫的使用,内亚骑马民族入侵,与中亚西亚的接触。后两个因素三国具备,则其盔甲风格必定相符。

    空间上联系同时期的高句丽与日本,是因为这两国当时属于中原王朝的藩属国,军事技术上受中国影响。出土实物已可以证明这一点。

    根据上述三种盔甲证据,三国时期的盔甲有如下几种:齐腰襦铠,筒袖铠,玄铠,盆领铁铠,明光铠,黑光铠,两当铠,环锁铠、马铠、皮甲。

    穿戴方式有:右衽式,两当式,套头式,对襟式,后开式。

    甲片类型有:长条型,方块型,鳞片型,铁环。

    一、襦铠

    先说襦铠,襦铠在文献资料上的记载有汉朝时慕容酋长的使用,“《述异记》曰:乾罗者,慕容廆之十一世祖也。著金银襦铠,骑白马,金银鞍勒,自天而坠,鲜卑神之,推为君长。”东晋时期的有车频《秦书》曰:“坚使熊{辶貊}造金银细镂铠,金为线以缧之。'庾翼《与燕王书》曰;”致襦铠一领,兜鍪一副。'襦铠既然在汉朝和晋朝都出现,说明中间的三国也会存在。为何叫襦铠呢?

    因为其穿戴形式是模仿襦服的形式,即在右肩和右胁系带为了符合周礼右衽的要求。秦兵马俑的盔甲也是右衽式。

    [​IMG]

    西汉时期齐王墓金银襦铠,关键地方均在铁片上用金属线缀上金银片作为装饰,属上乘铠甲,多为一军主帅或者一方诸侯所用,可以对金银片的位置分布进行改变,以制造出不同于敌方或者朝代的金银襦铠,刘备,曹操,孙权,袁绍等一方势力领头人均有可能穿此铠甲。

    [​IMG]

    这是西汉南越王出土襦铠复原物,可以印证我的甲片编缀纹饰变化以区分敌我的猜想。

    [​IMG]

    东汉时期鲜卑墓葬出土襦铠,从其右侧可见系带细节。

    根据甲片大小可以分成不同等级,我猜想或许可以对应汉朝官制将军、中郎将、校尉,

    1.

    [​IMG]

    2.

    [​IMG]

    3.

    [​IMG]

    关羽张飞在随刘备入许都被曹操封为中郎将后,有可能身披图 2 类型襦铠。建威中郎将周瑜、军师中郎将诸葛亮也有这个可能性。

    二、筒袖铠

    筒袖铠,指铠甲的两袖呈桶形包围上臂,对上臂保护较好,可避免襦铠那种片状护膊举手时,下腋,上臂不幸中箭。在西汉和晋朝都有实物雕塑出土,而《南史·殷孝祖传》中记宋武帝曾经赠送给殷孝祖以名贵的铠甲,就是“诸葛亮筒袖铠、铁帽”,极为牢固,用二十五石的强弩也无法穿透这种制工精良的名甲。在《宋书·王玄谟传》中,同样记有赐给王玄谟以“诸葛亮筒袖铠”的事迹。这证明它在三国时代存在。穿戴方式应为对襟式。

    [​IMG]

    西汉筒袖铠

    [​IMG]

    根据东晋陶俑复原的筒袖铠,与上图西汉的比较可知形制未出现太大变化,印证我在前面提到的推理。筒袖铠不可套头穿,因为若无开襟,只是套头,铁甲窄得不能撑开,两个桶形袖在套入时会阻碍两手伸入。

    前面提到诸葛亮改良了筒袖铠,估计其属下将领老年赵云、魏延、蒋琬、费祎、马谡、姜维、吴壹、邓芝、王平都有可能穿戴。

    三、盆领铁铠

    盆领铁铠,顾名思义就是铁铠的衣领配有铁盆保护脖子,这种铠甲配备的头盔的顿项比较短小。

    文献资料有孔融《寘刑论》曰:古圣作犀兕革铠,今盆领铁铠,绝圣甚远。孔融死于赤壁大战之前,他的这番评价估计发表于建安初期,很可能暗中针对曹操的军队进行批评,要知道他对曹操的很多举措都明嘲暗讽,盔甲自然难以例外。“绝圣甚远”一个“远”字,说明装备盆领铁铠在当时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这反映了在汉末到赤壁前曹操的很多将领都配有盆领铁铠。


    另一个将军也可能穿过盆领铁铠,此人是马超。《三国志张既传》记载“建安初,约与马腾相攻击。腾子超亦号为健。行尝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挝超项,几杀之。”阎行高举断折的长矛刃砍到马超的脖子上,”几杀之“说明没砍空、马超没躲得过,但马超得以活下来说明他极有可能穿的是盆领铁铠,铁盆领挡住了矛刃的扫击。

    实物上可发现东晋陶俑、北魏骑兵陶俑、五胡十六国前燕的铁盆领。从韩国考古可知同时期的高句丽也有相似类型的。当时高句丽与中原北方几个政权有军事冲突,可能借鉴了这种盔甲,这一点著名盔甲考古专家杨泓先生在其论文《日本古坟时代甲胄及其和中国甲胄的关系》已论述,不妨细看。下面实物即为韩国复原的盆领铁铠。

    [​IMG]

    [​IMG]

    [​IMG]

    这三图均为对襟式穿戴。配对的头盔保护脸颊的顿项较短,因为盆领承当了保护脖子脸颊的功能。

    [​IMG]

    [​IMG]

    此为两当式盆领铁铠,穿戴时先像穿坎肩一样穿上那连着两块披膊的盆领,再在外面穿上两大片身甲,在两肩处以皮带系住。

    [​IMG]

    此为侧襟盆领铁铠,铁盆领与身甲连缀在一起。(未完,待填坑。)

    [​IMG]

    根据东晋陶俑复原的盆领铁铠,属于盆领铁铠与筒袖铠的合体。推测曹魏后期主要将领多穿此种盔甲。

    四、两当铠

    三国时期,曹植在魏帝国建立后受当朝皇帝猜忌一直得不到上战场的机会,回想起他和父亲曹操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感慨不已,失望至极后上了《先帝赐臣铠表》,表示退出军国大事的关注,却不知给我们后代考古留下一道珍贵的盔甲资料。

    “先帝赐臣铠,黑光、明光各一具,两当铠一领,环锁铠一领,马铠一领,今世以升平,兵革无事,乞悉以付铠曹”这里一下就提出五种盔甲。这里先说两当铠,为什么?因为它与赵云有关系。本文最大的亮点即将来临。

    两当铠,顾名思义,其一当胸,其一当背。有点像屠夫在前身围的那种肚兜,只不过同时在后背也加了一块肚兜罢了。前后两大片用皮带在两肩处扣上,左右两肋间可扣也可不扣。其可能起源于周代和秦代的前身甲。盛行于南北朝隋唐,后来演变成一种宫廷武官与侍卫的礼仪服装。关于它的文献资料太多,就不多述。

    [​IMG]

    无披膊的两当铠,轻骑兵所着。

    [​IMG]

    带披膊的两当铠,防护性更全面,多为将军所穿。

    [​IMG]

    围裙为皮革制的两当铠,多为宫廷侍卫所穿。

    [​IMG]

    电影《赤壁》甘宁所着的这身两当铠是我见过的复原与设计兼顾得比较好的,基本形制符合文物,却又在边缘处加上汉代风格的蛟龙纹饰,显示穿者的地位和身份。

    那么谁穿过两当铠?曹植提到自己有,算他一个。他的两个哥哥曹丕,曹彰在曹操未立太子前地位差不多,所以他们也曾穿过两当铠、明光铠、黑光铠、锁子铠。

    但我要说赵云在长坂坡保护阿斗时穿的就是两当铠,你信不信?

    让我们用《三国志》史料来推理。

    1、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及於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先主传》

    2、随先主於荆州,产后主。值曹公军至,追及先主於当阳长阪,于时困偪,弃后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於难。《二主妃子传》

    3、亮与徐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於事,请从此别。"《诸葛亮传》

    4、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张飞传》

    5、及先主为曹公所追於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赵云传》

    6、初,先主之败,有人言云已北去者,先主以手戟擿之曰:"子龙不弃我走也。"顷之,云至。

    7、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曹纯传》

    建安十三年(公元 208 年),曹操命令曹纯与文聘带领精锐骑兵虎豹骑五千追杀刘备,从以上史料我们可以知道:

    1、刘备一开始与其家属、部将在一起,在迁徙人群的前列,这些家属有后主阿斗,甘夫人,两个女儿以及徐庶老母。可以推出还有其他宠妾,以及诸葛亮妻子黄氏,张飞妻子夏侯渊之女在这个马车队列里。

    2、虎豹骑动作迅猛,有部分虎豹骑已杀到刘备这边,他们兵分两路,一部分追杀抛弃家属的刘备和张飞孔明等部将,另一部分开始劫掠抛在后面的家属,而且战绩不错,抓到刘的两个女儿和徐庶老母。

    3、刘备令张飞断后,并且缓过神后发现赵云失踪。可以推出刘备此时身上应着甲,因为逃得太突然,来不及脱掉铠甲。而且为了防止更大叛变他用扔手戟训斥手下,这种手戟一般装在铠甲背后的负箧上,杨家湾兵马俑有例证。

    4、虎豹骑与张飞隔着一条河僵持,却被他唬住。问题是,他们大可放冷箭射杀张飞啊,之所以没做,可以推测张飞当时身上也穿有铠甲,虎豹骑担心即使射中张飞也不能杀死他,反而可能激怒对方导致铠甲上带箭的张飞过来报复。

    5、刘备、张飞二人着甲,那么赵云自不例外。当时的赵云返回乱军中寻找后主与甘夫人,一个是主公的继承人,一个是主母,其他宠妾其他家眷他抢救不过来,只能选择地位最重要的,历史就是这么残酷。

    6、赵云当时保护阿斗的姿势是抱在前面,问题是,是像下面一样绑在铠甲的外面吗?

    [​IMG]

    答曰,不可能。第一,阿斗要呼吸,即使用襁褓包住他也要露个脸,绑在铠甲外,赵云骑马奔逃动作幅度大,怀里的阿斗会甩动,这时阿斗的脸极易被铠甲上的鳞片刮伤或者撞扁。

    其二,只要暴露在外,很可能遭受来自前方或者侧面的冷箭射杀。赵云的战场经验告诉他虎豹骑有放箭的可能,赵云不敢冒这个险。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来自吕布,“布恐术为女不至,故不遣兵救也,以绵缠女身,缚著马上,夜自送女出与术,与太祖守兵相触,格射不得过,复还城。”吕布把自己女儿绑在马上,自己贴在女儿身后共骑一马想突围,结果被乱箭射回突围失败。赵云如果把阿斗绑在铠甲外,面临的是吕布的结果。这决定了他只能把小阿斗先绑好在自己身上,再在外面罩上铠甲。吕布的女儿身量大,要像小阿斗一样塞进铠甲里办不到。

    所以阿斗被绑在怀里的实际效果是这样,

    [​IMG]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一是留有空隙给阿斗呼吸,二是赵云躯体与铠甲形成稳固的夹层防止阿斗甩动,三是赵云胸肌与铠甲内层的皮革都是相对有弹性缓冲作用,阿斗即使撞到也没有大碍,四是外面铁铠可以防箭。

    那么既然知道赵云把阿斗绑在铠甲内,那么问题来了?什么铠甲可以撑得这么大依然还能围得住?

    襦铠、筒袖铠、对襟铁铠都不能,因为它们都是像龟甲一样紧紧包住人体,而两当铠却可以撑得这么大,因为两当铠在肩头的系带可以像书包一样调控长度,更何况它的两肋是没有扣上的,可以塞得进一个婴儿。你们联想一下孕妇的吊带裤就可以理解。

    [​IMG]

    另外,两当铠由于轻便,当时多为骑兵所穿,赵云那时在军中率领的也是骑兵,本人也极大可能穿两当铠。

    综上所述,赵云在长坂坡保护阿斗时穿的是两当铠。

    (未完,待填坑。)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