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之前对哥白尼的认识,可能都是错的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6-07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78
    赞:
    46
    1.拯救现象

    [​IMG] 海盗河马,河马老师

    (你所认识的哥白尼可能都是错的)

    1543 年的欧洲是一个乱世,各国之间、基督教的各个派别之间正处在剑拔弩张的气氛里,大战一触即发。70 岁的尼古拉·哥白尼在生命的最后一天,还有快递送来一个包裹。从德国纽伦堡,到波兰弗龙堡,直线距离 800 公里,快递送来的重要包裹是哥白尼的著作《天球运行论》的扉页。哥白尼并没有意识到,他手里握着的这一页纸,可能会成为历史上最重要的一页纸。但在当时,无论纽伦堡还是弗龙堡,上至教皇下到普通民众,1543 年的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没有觉得这一天有什么了不起。

    [​IMG]

    可是为什么?为什么这样普通的一天,一个普通的波兰小镇,会成为科学史上被引用最多的时间的地点?为什么快递送来的那一页纸,让哥白尼成为了人们口中的科学斗士?哥白尼是否真的将天文学从神学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为什么科学革命的发端,那么水波不惊?

    这一切的一切,今天就让我们一点一点弄清楚。

    这个故事,还要从古人怎么认识宇宙说起。

    拯救现象

    在 pm 2.5 不严重的时候,天空就像一个大水晶球一样慢慢转动。夜晚,星星都镶嵌在水晶球上,跟随水晶球一起转动。地球是这个水晶球的中心。我们就这样高高地坐在谷堆上面,看斗转星移,看夜空中最亮的星,看流星雨,看日出日落。我们每个人都会说,“天亮了,太阳升起来了”。我们谁也不会说,“天亮了,地球转过去了。”这样不够直观,也太麻烦。科学需要直观,需要简单。古希腊人认识世界就是从最直观、最简单的理解开始的。

    古希腊的哲学和天文学的主流思想认为,月亮以上的世界是天界,月亮以下是人间。天界是完美的、有秩序的、永恒的,与此相对,人间是混乱的、有缺憾的、短暂的、多变的。完美的天界就像水晶球一样生生不息地旋转着,不完美的人间只有跪舔的份。这就是歌中唱的:“我在仰望,月亮之上。”

    在古希腊人看来,完美的运动只有一种。那就是匀速圆周运动。以及匀速圆周运动的组合。你们看,夜空中的星星,就是在围着我们做匀速圆周运动。最遥远的那些恒星,都镶嵌在最外层的水晶球上。其它行星和太阳、月亮镶嵌在比较近的水晶球上。每层水晶球都做着匀速圆周运动。整个世界和谐有序,万古不变。什么叫做和谐有序呢?就是说,一颗星绝不会,也不应该突然跑到另一个地方去。运动的速度也不应该时快时慢。今天什么样,明天还是什么样。今年什么样,明年还是什么样。1000 年前什么样,1000 年后还应该是什么样。也就是说,给我一个公式,我用它可以预测每一颗星的位置。这个公式还得是匀速圆周运动。地球,就是这个运动的中心。古希腊人通过高超的天文观测技术和数学技巧,竟然真的得出了这样的公式。

    一切看起来都天衣无缝,世界太美好了,生活太美好了。

    但是,总有那么几个不和谐因素来捣乱。

    在天界捣乱的是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和土星。这五颗行星,并不严格按照水晶球匀速圆周运动的方式行走。它们会突然停下来静止不动,然后反方向走几天,再回归正常。一年中总有几次,行星们要如此反常运动。天文学家把这种反方向的运动叫逆行。逆行可不是个好消息。你不是说天界完美吗?你不是说天界的一切都有秩序吗?你不是说匀速圆周运动才是最和谐的运动吗?你看看,怎么回事,这五个害群之马怎么解释?

    天文学家有点慌了。要么,必须承认天界其实也是不完美的。要么,你得想出一个方案来解释这五匹害群之马为什么要逆行。

    古希腊人是地中海沿海的奇葩。他们坚持自己的信仰不动摇,不愿意让天界堕落成和人间一样出现不完美。所以,出路只有一个。那就是想出办法来拯救观测到的现象。

    拯救现象,成了古希腊后期天文学的最前沿问题,和最尖端科技。几代古希腊人都试图拯救现象。直到古希腊末期的天文学集大成者,托勒密,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他是怎么解决的呢?

    托勒密引入了两个新概念。一个是均衡点,另一个是大圈套小圈

    托勒密提出了这样一种宇宙体系。所有的日月星辰,还是围绕着一个中心运动,地球偏离这个中心一点点。于地球相反方向,在中心的另一边也有一个偏离一点的一个点,叫做地球的对点。地球、中心、均衡点,这三个点都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亮、恒星、行星,所有的天体,相对于那个对点来说是匀速圆周运动。OK,这是第一个概念。

    [​IMG]

    第二个概念,通俗地说就是大圈里面套小圈。比如火星,刚才说了,火星要围绕对点转圈运动。但是光这样还不够。火星自身围着一个点转一个很小的圈,这个点再围着对点转一个很大的圈。所以过去火星的运动轨道是一个圈,现在变成两个圈。就这样,每个行星都用圈套圈的方式展现出来。

    好,在托勒密的一番努力下,结果怎么样呢?结果出奇地好!根据托勒密的体系,观测到的日月星辰的运动都可以非常精确地符合。天文学家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只要按照这套体系,星辰的位置又可以精确预测了。

    所以大家看,托勒密拯救了现象。这是古希腊晚期的人物。之后没多久,古希腊的时代就结束了。欧洲进入了流行基督教的中世纪。中世纪的 1000 年间,天文学没有什么特别惊艳的发现。人们基本上就是沿袭托勒密的理论。随着观测越来越仔细,数据越来越精密,为了更好的解释现象,人们就会把托勒密体系里的圈子再继续增加。大圈上套小圈又不够了,小圈上再套一个小小圈,小小小圈……就这样套下去。

    在中世纪的 1000 年里,这一切都顺理成章,天文学家安然度日,天空安然运行,托勒密安然沉睡在坟墓里。托勒密的伟大贡献值得我们赞扬。托勒密写了一本书叫《天文学大成》,把他那个时代掌握的天文学都写了进去,非常丰富。这本书后来被阿拉伯人翻译成阿拉伯语,在世界的其它地方传播开。阿拉伯人觉得托勒密太伟大了,直接把书名翻译为《至大论》,意思是“最最伟大的理论”。我们今天对托勒密的赞颂其实很不够很不够。

    经过 1000 年的中世纪,人们已经习惯了托勒密的这套体系。宇宙依然是圆周运动,只不过不是简单的圆周运动,而是大大小小的圆周运动的组合。时光到了哥白尼的年代。为了符合当时的观测数据,一共需要几十个大圈小圈才够。由于当时的欧洲还是精英教育,能上学的人少之又少,能把数学学懂的人就更少了。所以托勒密的大圈套小圈体系在普通人看来极为复杂,甚至在大学里研究数学和天文学的教授看来,也非常复杂。这些教授也是徒有虚名混日子的,他们自己没把问题搞明白,就埋怨托勒密弄的东西太麻烦。无良教授们为了掩盖自己的无能而造谣,说托勒密体系需要 80 个圈的组合才够用。哥白尼听信了这句谣言,也觉得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小小圈,里里外外 80 个圈,太疯狂了,太复杂了。于是决心做一些简化的工作。

    信仰简单之美的尼古拉·哥白尼要披挂上阵了。

    (点赞当然感谢,更重要的是希望得到意见和建议呀。)

    ———————————————

    发自知乎专栏「我在仰望,月亮之上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