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什么东西能让你在古代混得如鱼得水?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6-07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78
    赞:
    46
    [​IMG] 陈如业,偏题狂人

    我其实当年脑洞过,而且还召唤了很多同道一起脑洞过一番。作为一个现代人你要回去,你首先得明白这个是文化地震,语言不通,用的还是简体字之类的劣势,意味着你现在辛辛苦苦准备的很多知识到了那个年代会毫无用武之地。你唯一能够准确地击败古人的,注意你要打交道的一般都是古人中的人精,其实只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前提当然是你现在是个一般人,如果你是人精,有上天入地的法门,直接在现代努力就好了.....)。

    首先我们要定义滋润的生活。我觉得小商小贩如西门庆的人生恐怕是不能满足楼主的,好不容易六亲断绝大老远回去,不搞个中央部级官员以上,或是富可敌国的人是非常不合算的。

    两条铁律,1.太以前的时代你不能去,也不是不能,是非常不推荐。我觉得最早的你能够生存下来的朝代是唐朝,这是因为我们受中文的发音演变的限制,其实一两千年以来虽然中文的书面文字变化不大,发音却实在是走位飘忽,感兴趣可以去听听诗经的古音版本,简直不是中文。现在最早的比较完整留下来的教你发音的书是《广韵》,广韵是宋代编的,非常参考了唐代成书的《切韵》,所以大约摸唐宋的发音是可以习得的,而且你穿过去以后通过浸入式学习法,可以在一年半载的努力下重建古代语音,最终实现正常沟通。再者太以前的时代过于野蛮,还是中古时期比较怡人,这一点题主挑的唐宋很明智。2.不能前期风流后期被干掉,这样的话自己抄家伙搞王朝将会是非常高危的行业,必须排除。而且一旦改变历史进程(比如你把朱重八干掉自称朱元璋,或者你自建王朝之类的)会触发蝴蝶效应,一旦大线程改了,你未卜先知的能力就不一定有用了,而且还可能坑了你,接下来只能靠自己实力单干,简直白回去了。所以皇上这个职业必须排除,你只能抱各位皇上的大腿。

    你要以一技之长,或者一物之长投靠牛逼的人物,有以下诸多可能性,楼主请自选一番。

    可能性一,带新奇的古人没见过的东西回去

    这种可能性有很多备选方案,比如带蒸汽机回去提前工业革命改变中国近代的发展线程啦(容易改变大线程,不推荐),带塑料的瓶瓶罐罐回去卖啦,带缝纫机农科院研发的植物种子啦,反正是超过当时生产力所需和所想的东西回去的,都是非常美好的畅想,但是过上滋润生活的可能性却不高,不推荐实行。

    原因是这样的:中国之所以没能产生工业革命,不是因为我们蠢笨,也不是因为人品低下,而是传统的主流文化从来没有重视过推动科技的发展。这就是为什么清初就开始流入中国的如钟表这一类其实在机械复杂性上已经不知道甩中国人多少条马路的东西,没有能让统治者看到生产力上的差距,当时的人可能会因为这些事物很新奇有用而非常感兴趣,但是不会去专研去推敲。所以你即便带了回去,也不能为你牟利,古人称这样的东西叫奇巧淫技,不是正经诗书,不值得用功(此处袭人的嘴脸强势插入)。有本《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收录了一则江西巡抚刘坤一的奏折。引用一段,我虽然不认可其中多处思维逻辑,但是有一些还是讲得不错的,也想弱弱地提醒今天手握权力的人们,为什么真的可以搞科研的地方是其他国家,不尊重知识产权又是什么后果:

    洋人制造枪炮、兵船等项,日新月盛,非其才力聪明,有加乎中国之人也,特其获报甚厚,故用心极专,早作夜思,极毕世之精神以成一艺,父死子继,合数传之岁月以就一能迨艺能成就,名归之,利亦归之,故莫不争奇斗巧,以自求售。中国似宜略师其意,如有于洋人枪炮、兵船等项,以及水炮台、水雷之属,实有济于国用者,果能学熟,自行制造,并堪充当教习,或有另出奇巧,足以抵御洋人之船炮,无论其现在局中与否,一经试验有效,即予以不赀之富贵。苟能世其业,则世其禄而世其官。局员督办有方,官绅荐引得人,亦矛破格优奖,不得以常例驳之。如此重赏之下,计必鼓舞奋兴,各殚其才力聪明,以冀一得。将来制作之精,安见不远过于洋人?此其二也。​

    你现在知道许多洋务运动中的权臣,哪一个不是从正常的官场、科举出身的。有哪个靠增加大炮口径或者火药威力的人留存在中国历史上了?这还是在实际上有外敌压力的情况下才不得不重视科技的,如果是唐宋这种国力比较强的时候,你说世界上还有更先进的科技,我觉得大多数皇上的反应是“呵呵”,如果是宋仁宗还有可能拉着你的小手说,小朋友,有好奇心是好的,回去好好学习,考试的时候不可以写错别字哦,明年我给你个官来做做看哦~欧呵呵呵呵~【《喻世明言》赵伯摐茶肆遇仁宗】

    如果你带回去的奇巧淫技,在不被你所在的县的县太爷扣下来献上谄媚的情况下,即便这个东西通过层层上奏真的交给皇上了,皇上也喜欢,一路上层层官员也没贪墨你的付出,在奏折上说这是你搜罗来的东西(虽然一般的真实状况都是巡抚最后上折子献,你和县太爷都不会被提到)。

    淳化五年二月癸卯,南海商人献吉(具)[贝]布(尽)[画]海外蛮国及猩猩图(应该是是吉贝、布画,还有图)、玉带,上于此苑召近臣观之此条后原批:「后苑条移此。」。

    六年六月六日,龟兹国僧义修来献梵夹、菩提印叶、念珠、舍利。赐紫方袍、束带。

    《宋会要辑稿 》

    你看,个南海商人连名字都留不下来,倒是那和尚搞搞法器还能留个名字。这样的东西能给你换回百十两银子就了不起了,你回家能买四五头猪,做个小本买卖,你刚穿回去不久,没房没地,所以绝对不会是很滋润的生活。如果皇上实在喜欢你,把你收在身边时不时问问你奇巧淫物的玩法,自然有正儿八经科举出身十年寒窗的人看不过眼,上一本奏你“又数进奇巧戏玩之物,以蛊惑上心,希图宠幸,臣等连日寝食不宁,神爽飞越天生圣主,被这几个奸佞小人引诱蛊惑”之类的【《弇山堂别集》】,如果真是个圣主,你瞬间就被干掉了。

    关于真的在古代认真研究奇巧淫技的孩子们的心理,我这里有个很好的例证。南宋秦九韶《数书九章》,在搞举业的年代研究数学,就如同在今天研究历史,都是逆世界线而行。我前几个月读他写的序言真的是泪流满面,毕生的研究,没有人重视,只能“恐或可备博学多识君子之余观”,就是供喜欢混知乎的人,闲暇的时候随便看看,还要死皮赖脸地往六艺上去抬高逼格,真的是可怜啊。全文引用如下,我不高兴自己翻译了,你们随便看看好了:

    周教六艺,数实成之。学士大夫,所从来尚矣。其用本太虚生一,而周流无穷,大则可以通神明,顺性命;小则可以经世务,类万物,讵容以浅近窥哉?若昔推策以迎日,定律而知气。髀矩浚川,土圭度晷。天地之大,囿焉而不能外,况其间总总者乎?爰自河图、洛书,闿发礻必奥,八卦、九畴,错综精微;极而至于大衍、皇极之用。而人事之变无不该,鬼神之情莫能隐矣。圣人神之,言而遗其粗;常人昧之,由而莫之觉。要其归,则数与道非二本也。汉去古未远,有张苍、许商、乘马延年、耿寿昌、郑〔元〕、张衡、刘洪之伦,或明天道,而法传于后;或计功策,而效验于时。后世学者自高,鄙不之讲,此学殆绝,惟治历畴人,能为乘除,而弗通于开方衍变。若官府会事,则府史一二系之。算家位置,素所不识,上之人亦委而听焉。持算者惟若人,则鄙之也宜矣。呜呼!乐有制氏,仅记铿锵,而谓与天地同和者止于是,可乎?今数术之书,尚三十余家。天象历度,谓之缀术;太乙、壬、甲,谓之三式,皆曰内算,言其秘也。九章所载,即周官九数,系于方圆者为蚩术,皆曰外算,对内而言也。其用相通,不可岐二。独大衍法不载九章,未有能推之者,历家演法颇用之,以为方程者误也。且天下之事多矣,古之人先事而计,计定而行。仰观俯察,人谋鬼谋,无所不用其谨,是以不愆于成,载籍章章可覆也。后世兴事造始,鲜能考度,浸浸乎天纪人事肴殳缺矣。可不求其故哉?九韶愚陋,不闲于艺。然早岁侍亲中都,因得访习于太史,又尝从隐君子受数学。际时狄患,历岁遥塞,不自意全于矢石间。尝险罹忧,荏苒十祀,心槁气落,信知夫物莫不有数也。乃肆意其间,旁诹方能,探索杳渺,粗若有得焉。所谓通神明,顺性命,固肤末于见;若其小者,窃尝设为问答,以拟于用。积多而惜其弃,因取八十一题,厘为九类,立术具草,间以图发之。恐或可备博学多识君子之余观,曲艺可遂也。原进之于道,倘曰,艺成而下,是惟畴人府史流也,乌足尽天下之用,亦无瞢焉。​

    这里我也要补充一下为什么高度不推荐钦天监的职位。这简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重要所以重复,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在高中地理的教育程度下,非常熟悉日心说和地球自转,以及自转和公转所衍生出的一系列知识点(如节气晨昏地球偏转角,黄赤夹角等),在已经知道原理和答案的前提下,要读懂古文的测算类书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为什么?我贡献个图图,你们自己看。

    [​IMG]

    爱如生 --- 宋秦九韶《數書九章》卷四清宜稼堂叢書本 29

    没有句读,没有阿拉伯数字,搞清楚说了什么问题就要花好久。何况你做了钦天监以后还要写要算这样的东西。我读的时候因为不需要算,所以数字在我这里就是@#¥%@%%可以统统替换为 abcd,还借助了许多论文才弄明白,要我以此为生,不如就地把我做掉。

    可能性二 ,科举

    科举作为古代读书人最正经的出道方法,是非常值得考虑的,但是却很麻烦。正如我前面说的,就算你真的胸怀先进的知识见地,如果古人不买账也是白搭。不如从他们会重视的地方着手。就像之前提到的南海商人和和尚的故事,哪怕你把核反应堆都搬回去了,也极有可能落得个不如一条锡杖的效果。

    我们这里姑且认为你的古文能力和现在读硕士的中文系学生一样好。能看得懂,估计写出好文章是不行的。我和同道们当时商讨下来的觉得唯一可行的方案也是带上太阳能充电板和电脑,然后藏起来,每次当你要查资料的时候就对大家宣布说你要斋戒静心搞迷信活动,然后到密室里去打开电脑查阅资料。但是太阳能电板一定会暴露的,这个要怎么圆,你要自己琢磨琢磨,我反正没想出来。要考科举不一定要用到电脑,一朝中明经 / 进士其实并不难。难的是接下来怎么办,因为你和其他人不一样,你没这个行笔的本事,那么你接下来装逼就完全得依赖电脑了,这里我要说一句,kindle 是不可以的,因为它对 txt 文件不自带检索功能,那么就算你坐拥数据库,不带检索就是死文献。太阳能电板其实维修起来难度不大,还得学习基本屌丝的排除简单电脑问题的能力(插插内存条啊什么的),那要是电脑出了大问题呢?.........自挂东南枝。为了让脑洞顺利下去,我们先假设你电脑能够撑 60-80 年这样。

    既然你文章都写不利索,为什么我说中进士不难呢?因为你可以未卜先知啊!找一年有考题和优等生考卷留存的年份,然后提前十年左右穿过去。好了,这下麻烦了,唐宋年间不要说卷子了,就是登科录都不全,你最起码需要同一届同一个地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的考卷,这两个朝代就此作废了...如果要从科考出道,最好还是从明清着手,资料全你才能判断哪一年比较好下手,这里有一套非常好的文献著作一定要推举楼主,《明清科考墨卷集》,这个集子里有一大批上自洪武下至清末的考生卷子,而且种类繁多,不只有会试卷子,乡试甚至武举的卷子都有。你好好研习,有你高考审题答题的功底在,读完这套集子我觉得不中是天理不容的。然后真的到了会试当天,把你背下来的那篇文章的真正答主做掉(事先查唐书宋元明清史会要传记资料索引等,看他后来有没有做大官,挑那种家境贫寒中了进士之后又没什么出息的人下手,不要改变大进程),然后把他的文章从头到尾背下来,中。你不想做掉别人的话就只能好好研究行文的逻辑,然后在明代的时候挑一篇清代的差不多题目的文章找来背。这个中的概率小,因为年代间流行的文章是不一样的,而且不同一批的主考官其择取品味也是大不同的,你在明代用清代的文章可能因为思想太先进而闹出事端,直接被干掉,比如李贽李卓吾,大哲学家文学家批的一手好论语,思想太先进一直没功名,后来因为思想太先进就被干掉了。前车之鉴这要三思。

    那么为什么要提前十年呢?我前面说了,你得先练一年一年半的口语。然后你必须要提供你太爷爷爷爷爸爸等的户籍所在地,你作为一个完全不存在的人物,要怎么得到户籍呢?= =。哈哈,有个大招是谎称自己是外国人。来自朝鲜或者交趾都是非常好的选择,唐代还能是遣唐使,我们天朝是从唐代开始一直允许外国人参加科举的【《中国古代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启示》】,但是你要考虑到以后的出路,这个是有 glass ceiling 的,就算名次很好也一定当不上大官,所以和我们穿越的目的不符。而且万一考完了逼你回国,你也就 Bad End 了。所以这招作罢,那就只能在户籍上动脑筋了。这里撇出去说一句,当年在中国中过进士的外国人一般在本国非富即贵,结交这样的人对你没坏处。再者,中日韩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通用文字的,就是发音简直完全是两码事,日本离我们比较远他们有自己的文字系统和汉字混搭用,还要学训读,所以谎报朝鲜户籍真的非常值得考虑。

    关于这点有个很好玩的高丽留学生要介绍一下,叫李穑。他就是典型的文章很好但是口语不行的例子。说朱元璋很早就听说此人,数度召见,因为他口语不行闹过笑话。

    帝素闻穑名,引见数四,礼待甚厚,从容赐语曰:‘汝在元为翰林,应解汉语’。”李穑“乃以汉语遽对曰:‘请来朝’。”“帝未晓曰:‘说什么’?礼部官传奏之。”“穑久不入朝,语颇艰涩。”于是明太祖笑谓李穑:“汝之汉语,正似纳哈出。”《中国古代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启示》​

    外国人考中国进士的事情,我这里还有一本很好看的博士论文《明代科举制度研究》,其中第十章就是研究这个问题的,他说到来中国留学虽然东亚各国都有,但是考试的还是以交趾人居多。我们略提提这些不容易的外国人。我自己撸过一部分明代进士登科录,我也同意这个观点,但是我印象中应该是有一部分朝鲜人的,而且朝鲜有自己的科举制度,所以你可以考虑在中国刷了一遍以后再回朝鲜再刷一个进士出身,不要太传奇哦。

    在元参加科考中第的高丽贡士更多。史留其名者有朴仁干、安轴、崔瀣、李衍宗、李文靖、安震、安辅、崔龙甲、尹安之等《中国古代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启示

    黎庸,交趾清威人,景泰五年三甲第五十二名《明代科举制度研究》​

    中国的户籍制度的历史非常久远,这个学界还在探索有多久远。但是很确定的是自唐代开始我们的户籍制度已经完备到爆了。因为户籍的数量在四爷推行摊丁入亩以前,是征税的标准。所以朝廷是查的清清楚楚,而且乡里还有十户就有一乡保,你冷不丁蹿出的陌生人,又来历不明,要在某地落户从法律上看是非常难的,不知道花点银子走走门路有没有可能。因为户籍制度虽然严谨,但是它的主体精神还是防止有人生了孩子不上户口,瞒报,这样一家人的人口数目就少了,交的税也少,还可以逃差役。现在你自己要向朝廷申请户口主动交税,我觉得花点银子走关系,又不是什么逆着法律干的,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如果有人要害你,咬住你问你前二十年脱漏户籍不交税逃差役的情况,你就完蛋了,因为这个时候你又不能解释你穿越过来以前的日子是肿么回事。根据《大明律》你脱漏一口,而且已经成丁,杖六十。= = 于是你半年就在家歇菜了,如果花了银子下手轻一些你身体又好,还是不会残废的,好好养伤。看来主动申报户籍是有危险的。

    还有这样一种可能性可以落户。在一个月黑风高大雨瓢泼的夜晚,你路过了湖广布政司宝庆府武冈州新宁县【《中国行政区划史明代卷》】城西两里路的葫芦庙,见里面只有一个和尚在秉烛念经,你友善地上去搭讪说:大师父,你看天下的这样大雨,我因着家里闹灾荒一路逃了来,想在你这处借住一阵子,你看可否?和尚善心留你,你按时缴纳房租度过半年,和那和尚多次座谈参禅,和尚见你甚是喜爱。然后某一晚你突然跪下说:住持,请救救小生!小生我自幼为人拐卖,不知自己家在何处,多年来四处逃窜漂泊奔离不胜其苦,只因不曾落过户,也不敢向有司衙门交代。这半年居住,我觉得住持你着实是个好人,此地民风又这样良善。请住持无论如何赐我一副僧碟,容我于此地安生度日啊!住持!然后掩袖呜呜狂哭。住持不忍心,将你扶起说:此事甚是难做。按照《大明律》寺观庵院私自刱建增置要杖一百,还俗道发边充军的。真的不好办哪。这时,你仍是长跪不起大哭不已,那和尚心善,因着和你相处觉得你人品不坏,决定帮你一帮,动用特技“僧人の口技”找来几位当地的乡绅商量,这半年因为你施惠乡里做好雷锋天天扶老奶奶过马路,大家都觉得这是一桩好事体,便派了乡绅中最牛逼的一位去找本地父母官商量,这父母官年过六十,早已不是年轻气盛的娃儿了,只想着太太平平做过一任就可以致休,一听说你文笔还行(此时你口语已经很好,并已经熟读过墨卷集成了),时常搞结局很准的封建迷信活动,觉得你是可造之才,大手一挥给你落了户,还让你进学参加童试(擦汗,总算掰过来了),你果然不负所望获得了生员的身份,总算进入了科举体系里的最下层。这时恍然离你当年跨入葫芦庙已经两三年过去了,然后继续熟背墨卷,一路考上进士,明代会试是三年一次,七七八八加起来也有十年左右了。这时你就算跟我一样笨,文章就算不是一级棒的,但是勉强写一个还是没问题的,经部的书哪怕没有仔细看(不太可能,你进学的话就不得不看了),看过这么多墨卷随便来几句还是可以的,又有真正中过的考卷在手,装逼已经不是问题了。【这一段精神上参考了《儒林外史》】

    这时你要深深的牢记,你的籍贯出身是你的进学老师县太爷开恩赏的,是很有问题的,万一将来被政敌咬住,是可以翻老账的,所以你要夹起尾巴做人,千万不能嚣张。

    我靠,十年之功,你的目标也就是个二甲进士,头甲的目标太大,没有真才实学容易暴露。三甲的官员分配又不是很好,果然二甲是极好了。这个时候你三十而立,参加完殿试获得出身,就可以进入官员系统的最下级,然而凭借大量 txt 和电脑,你已然比你的同僚要早登科了许多了,真真是青年俊杰。如果你长的不丑,名次也好,皇上殿试的时候肯定会留意你的。那么你滋润的人生这时正要起步。

    然而,因为实际上你的文笔并不是进士级别的,你不可以进翰林,一进必死(但是真的如果在宋代能进崇文院三馆,实在是受人尊敬又日子好过还饭碗时间长不容易卷入政治缠斗的好差事,是作者我多次意淫的职位,楼主你古文不好就不要跟我抢了)。皇上见你年纪轻长得帅文章好,和颜悦色地和你座谈,你一定要将你近年来的所见所闻汇编成一套针砭时弊的策论,但是千万不要打击任何朝臣,对皇上要褒贬合一,不然你这种来历不明没有世家背景的小朋友绝对外放交趾布政司威蛮州了。记得要在犀利性和圆滑性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一定要有少壮之气,但是也不能像苏辙的殿试文章不知天高地厚,皇上性格好仁慈,他偏要说不仁慈的好处。还好碰上的是宋仁宗,不然不知道又是怎样的事端。我这里有一篇非常好的论文,《曾巩_苏轼_苏辙同题作品__刑赏忠厚之至论的高下比较》,结合苏辙的原文看能够很快了解前因后果。

    给皇上留下印象是增加你对就职领域的控制概率,因为决定权显然在皇上手上,你只有隐晦地表示自己喜欢什么东西才有可能被派到想要的职位上去。这里我不推荐走权臣的道路,所以你不要往吏部户部兵部或者外省总督巡抚的路子上发展,即便成功了,你不是世家背景容易被干掉,虽然你未卜先知能够规避不少风险,但是这条道路其实很艰辛,又容易影响大线程,我们放一放,不要太贪心。你又不能走内翰林礼部和御史的路子,内翰林一般给皇上作秘书或者参与大部头史书的修撰工作,你文笔不行凡是沾翰林两个字的都离得远远地,礼部是搞典仪的,文献学的功底要扎实,而万一政治缠斗开始,御史的人容易出炮灰,所以你剩下的能考虑的就是刑部和工部了。这是两个实干型又不容易出权臣的部门,非常适合保命 + 滋润的生活,其中工部常常有钱拿,而刑部总是秋后砍头的事情,瘆的慌,要不就工部把,好吧?我就不写多线程攻略了。

    当你还是个小小的二甲进士的时候,即便皇上再喜欢你你也是没有能力控制官位的。你会被随机分配到上面提到的各项工作中去。因为上文我多次引用宋明时候的例证,这次我们就挑新奇的元代好了,我这里有本很好看的《元代进士辑考》,下面的引用多出于该书。元代科举分汉人版和蒙古人版,这里是方便大家记忆才这样说的,其实是分左右榜,左榜是汉人和南人,右榜是蒙古人和色目人,所以历届两版中各出一个状元,特别好玩。理论上四个族群,每个分配 25 个进士名额。看上去很公平,其实这当中的道道很明显,蒙古人和色目人哪怕功底再厉害也是考不过南人(也就是原南宋人)和汉人(原北宋和金地区的汉人和金人)的,所以才要搞均分名额的制度。好了,接下来我们可以看看几个工部工作的人的升迁履历了。

    馬原景
    字周常,回回氏,居奉元路涇陽(今陝西涇陽),為懷寧馬氏第十七代。始祖馬依澤自魯木穆遷入中國,宋太祖時以長於回曆任司天監。其子孫在宋朝登進士第者十人,武探花及第者一人。原景鄉試第九名,本科會試第十六名授翰林編修,升修撰,侍讀學士,侍講學士。至正八年(1348)任湖廣主考官,又歷任左春坊大學士,詹事府少詹、正詹(原书注:詹事是明代官职,所以这里原文有误),禮部左侍郎,以工部尚書致仕。

    你看,这个人是二甲,从编修开始作,之后又去做学政,最后跳礼部,在工部尚书上退休。再来个蒙古人。

    月忽難
    字明德,蒙古人,其名為基督教名 Johanan 之音譯,似信奉景教(我插一句:还记得 ISIS 围在伊拉克的那波基督教徒后来美帝空投了救灾物资的新闻么,就是聶斯脫里派,也就是景教的人)進士,初任江浙行省掾史。至元六年(1340)遷臨江路經歷,尋擢工部主事。至正九年(1349)任江浙財富副總管,十一年去職。又曾任某部侍郎。今存詩一首。​

    最后来个汉人:

    梁日新 汾州平遙縣(今山西平遙)人。進士,授承事郎,官至工部侍郎​

    科举的过程,其实是非常好的打文献学基础的过程。如果不是因为经部的书太无聊我读不下去,我个人都很想考一考。基本上进士出身的人,即便在做官二三十年以后,还是能够赋诗写策论。所以你跟同年或者官场上认识的好朋友开 party 的时候,记得要推说自己文辞不行,不要暴露。差不多就这样。我觉得比如那个梁日新不错,挺滋润也挺安全的。嗯~你看了一位工部尚书一位工部侍郎一位工部主事的履历,你基本可以发现,进士一般都历任多个部门的工作,尤其是工部的人总是和御史扯在一起干,我说了,御史在政斗的时候容易出炮灰,你自己在敏感部门任职的时候要谨记你问题极大的籍贯出身,好好结交大家老老实实做人,在工部尚书 / 侍郎的任上善终的问题不大,Good End.

    可能性三,经商

    好了这个是我今天写的最后一个也是最简短最有可能实现的可能性了。因为操作起来简单。白银在古代不论放在什么朝代都是硬通货。但是生活在现代有个大好处就是,银其实不贵了,虽然金也没有以前值钱了,但是还是不很便宜,不如用人民币套白银穿回去消费来得划算。根据 白银期货价格 来看 ,今天白银的中间价大概在 3.332 人民币 / 克的样子(注意这个是纸期货不是实体白银,我身心疲惫就不查实物交易价了,有搞金融期货交易的同学请务必 enlighten me.)你既然穿越了,不如倾其所有全部买入白银,因为不管是经商也好还是以上任何一种可能性,你都极其需要银子。比如你有 20 万人民币的资产,全部转换成白银你大约可以有 6 万克=1500 两白银(宋元明清的一两的实际重量是不一样的,但是都在一两=40 克左右,我们今天取整,就按照 40 克算),其实白银价格容易浮动,在特殊时期和王朝晚期都会贬值,不如带大米回去安全,但是大米不好好保存会坏掉也不方便携带着跑来跑去,让我们还是选择白银吧。做商人你也是要搞户籍的,就是不用像进士的户籍一样那么严谨,完全可以贿赂有司衙门看上去像样的就好。能看到这里的实属不易,我来给大家看看这个非常麻烦的户籍究竟长什么样子。首先衙门手上会有一个当地所有户籍的总登记的本子,这个上海图书馆有藏《嘉靖徽州府歙县程玄信黄册析户册底》,我找不到图。每家每户手里还有一个户帖,长这样:

    [​IMG]

    好了,有了身份你就可以开始操作了。检索你电脑数据库里地方志和史书中志的部分。找到你所穿越年附近的饥荒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内容,提前收购物资(比如米麦)届时倒卖。在不被官府抓起来的情况下多次经营(必须要贿赂),应该在 10 年内能够成为巨贾。

    道光三十年.....,近年米价大贱,按二谷一米,每石己得银一两五钱六分。银价大贵,每石已得钱三千二百余文。
    《台湾通史》​

    找类似这样的文献,不断倒腾粮食和白银,根据时代大背景和你手上的灾荒实录,我觉得问题不大。

    啊,突然想起来,做商人也很麻烦,因为要学算筹。前面的算术书里面我们已经看到了可怕的中国古代算学,你虽然依仗阿拉伯数字自己可以做非常复杂的加减乘除,但是你跟其他商人交易不学算筹是不行的。我这里有个维基百科 算筹 写的不错,你拿去自习,就是看着吓人,其实不难的。

    [​IMG]

    祝福你,Good End。

    以上所有可能性都是建立在你是一个汉纸的基础上的,如果你和作者我一样是个妹纸,呵呵,没爹没娘没兄弟没户籍不能考进士,恭喜你,直接 Bad End Game Over. 如果要是硬有人要跟我争论说做个名震京城的清妓(虽然这也是不可能的,有种户籍叫妓籍),俘获几个才子佳人宋徽宗,出门左拐潘楼东街巷子边儿上的南北斜街【《东京梦华录》】...我综合考量了各种因素,觉得呆在现代比较好 ╮(╯_╰)╭。

    最后,码得辛苦,请大家注意知识产权,谢谢。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