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小孩子撕书不是「人性本恶」,可能只是想「找点刺激」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6-08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020
    赞:
    46
    为什么小孩子比较喜欢撕书?


    问题补充说明:

    这个例子可以成为「性恶论」的论据吗?

    [​IMG] 李老西,西瓜的(xi)

    结论先上:不是“恶性论”的论据。以下内容背景为 5 岁以内儿童。

    首先要先扯上一个概念 --- 感觉刺激。

    感觉刺激相当于是大脑发育的营养部分。所谓感觉刺激就是五感的不同体验。

    人在足够丰富的外界环境比如公园 山水间,或者不常见的天气都可以接收到足够多的感觉刺激,所以相对来说生活环境越封闭的城市儿童,对大脑的发育是及其不利的,反应速度明显不及农村儿童。(只是平均来说)

    如果外界的刺激不足以满足本身的需求,脑子就会告诉身体:爽一发吧。于是乎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自我刺激。比如:撕纸 踮脚 晃动手 转圈 飞快的冲刺 开关门或者其他的开关。这一系列相关的行为都属于 -- 自我刺激。

    这些行为有害吗?未必。

    但是就像医学里的抛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偶尔为之有何不可,但是任何事情只要过量的绝大多数就有害。小酌可以怡情,海饮就是酗酒。

    所以基本演变过程是:刺激不足 --- 自我刺激(不加约束)--- 行为问题。

    就好比撕纸,直接可以产生触觉听觉视觉的刺激,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其他人表情的变化是比较有效的感觉刺激来源(注意,是有效不是有益。)

    有效和有益的区别是:好比我很饥饿,我需要食物。

    有效:只有米饭可以充饥。

    有益:菜米肉蛋奶齐全。

    因为如果这一行为持续发生的话感觉刺激是有衰减的,而如果教养环境不发生改变的话,这一行为就会持续加剧。从而演变成行为问题。而家长如果不做出适时的引导的话,那孩子就会一直撕根本停不下来,从而限制住自己的其他刺激来源。

    所以撕纸根本不是一个问题,一直撕才是问题。

    改善方法是:增进有益来源,减少疏导无益行为。

    1.尽可能去不同户外活动,摸摸草地,玩玩泥巴,或者摔一跤都是对大脑非常有益的刺激。

    2.订立简单规则,可以撕纸,但是只能撕一张。撕完无论如何都不给了或者干脆直接制止,平静的拒绝说:不可以。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