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中文学名是根据怎样的规则命名的? 知乎用户,海洋生物/水环境/同性性心理/轻微考据控 有幸在一位已逝世大师弟子手下干过一段时间,仅来浅谈一下自己的拙见,欢迎指正。 诚如 @梁海 先生所说,「严格来说,不存在「中文学名」这种概念。所谓「学名」只有一种,即国际通用的基于拉丁语的 scientific name。」但一般来说,为了便于和俗名分开以及便于统一同一鱼种的名称,我们一般也会将种志或者其他一些图鉴等专业书上的鱼类名称称为中文学名,而这个名称也基本是统一的(这里需要指出,大陆和台湾其实差别挺大,参见臺灣魚類資料庫) 之前流行过这么一个段子:授人以鱼,考人以鱽鱾鲀鲃鲂鲉鲌鲄鲆鲅鲇鲏鲊鲋鲐鲈鲍鲎鲝鲘鲙鲗鲓鲖鲞鲛鲒鲚鲜鲟鲔鲕鲑鲧鲬鲪鲫鲩鲣鲨鲡鲢鲤鲠鲥鲦鲺鲯鲹鲴鲶鲳鲮鲭鲵鲲鲰鲱鲻鲷鲸鳋鳊鳁鳀鲾鲼鳈鳉鳃鳄鲿鳇鳂鳆鳅鲽鳌鳒鳎鳏鳑鳐鳍鳘鳛鳕鳓鳙鳗鳚鳔鳖鳜鳟鳞鳝鳡鳠鳢鳣鳤。用来吐槽某些老师教学水平之差劲。 不过足见汉字博大精深,以及——鱼类种类繁多。所以鱼类命名从古至今这么久的历史,其实是一个大课题(没经费估计很少人研究)。 鱼类中文学名命名原则是基于分类的 中国古代分类主要是依靠外部形态,同种异名或者同名异种的现象在古代名物中非常普遍,如鲫和鲋均指同一种鱼类,这里打住不提。 来说说现代,郭郛、成庆泰和李约瑟等老先生充分肯定了中国汉字本身在动物分类学中占据的特殊地位,指出生物的分门别类能够在相似的动物汉语命名上体现。如“鱼”旁的鲤、鲂等表示鱼类的 单音节汉字能够清楚地向读者展示它们与鱼相关。李海霞从语言学的角度,结合鱼类的生物学性状、生物习性等方面,为我国古代汉语动物命名做了大量的诠释工作,认为鱼类命名能够体现鱼类的主要特征。 她指出鳗源于蔓,显示鳗鱼具有身体曼长的主要特征; 鲅源于拨,表示鲅鱼(即蓝点马鲛)拨尾健游的样子。 这些研究也表明汉字名物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汉字具有表音表意的特征,偏旁部首能够清楚地表示从属关系,如字中含有“鱼”部首,这个汉字所表达的意思就基本和鱼相关。其次,如果展开丰富的联想力,还能根据鱼类汉语名称想象出鱼的体形是长形还是扁形,想象出鱼的游行能力是否强健。 由于汉字具有表音和表意两大特征,所以,方言对于鱼类的命名也具有较大的影响,打住不提。 来说说中文学名命名规则,这里又要吐槽一下大陆了,连臺灣魚類資料庫这样做的比较好的基础大型网站都没有,只能上台湾或者 fish base 上查(别问我为什么,问经费)。 首先得指出,提问者所说的神仙、飘飘、豆娘、黑白关刀、青魔这些都是俗名,而绝不是学名。为什么? 这里又得提到林奈老先生了,生物学领域里通用的命名方法和分类系统来自西方科学体系,这个体系与 18 世纪分类研究者林奈(linnaeus,1707-1778)密切联系,因为他对植物命名的双名制的坚持和宣传,确定了双命名法(属名 + 种名)的公认地位,随后被运用到所有生物领域。 中文学名大部分其实也是按其一定规律而来,一般是XXXX+ 其属名或者直接属名或者 XXXX+ 鱽鱾鲀鲃鲂鲉鲌鲄鲆鲅鲇鲏鲊鲋鲐鲈鲍鲎鲝鲘鲙鲗鲓鲖鲞鲛鲒鲚鲜鲟鲔鲕鲑鲧鲬鲪鲫鲩鲣鲨鲡鲢鲤鲠鲥鲦鲺鲯鲹鲴鲶鲳鲮鲭鲵鲲鲰鲱鲻鲷鲸鳋鳊鳁鳀鲾鲼鳈鳉鳃鳄鲿鳇鳂鳆鳅鲽鳌鳒鳎鳏鳑鳐鳍鳘鳛鳕鳓鳙鳗鳚鳔鳖鳜鳟鳞鳝鳡鳠鳢鳣鳤 1、以身体的突出特征命名,如锯鲨、三刺鲀、长须真巨口鱼等。 上图为三刺鲀(有三个棘刺) 上图马面鲀(脸像马) 2、采用颜色特征命名,如银色新银鱼,金色小沙丁鱼等。 上图红斑须唇飞鱼。 3、采用产地或最早发现地进行命名,如中国粘盲鳗、日本海马、非洲长吻银鲛等等。 上图为日本须鲨。 4、从生态习性上命名,如噬人鲨、海鳗、寄生鳗等。 上图为噬人鲨。 5、采用命名人或者发现人名字或姓氏命名,如蒲氏粘盲鳗、乔氏银鲛等。 上图为乔氏银鲛。 6、还有一些无实际意义的命名,如美鳐、花鰶、真鲷等 上图为真鲷。 7、当然有些是混合来的(其实我觉得大部分都是混合来的),如 上图日本锯鲨。 图片来源: 台湾鱼类资料库 参考文献: 洪纬 .明清以来传统鱼类分类方法研究(1491-1947) [D].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 2013-4-11. 欢迎指正:),欢迎点赞:)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