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角度,研究一下「生孩子」的问题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6-16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020
    赞:
    46
    能否通俗地解释 Gary Becker 是如何解读「人们怎样决定生几个孩子的」?

    [​IMG] 刘锐,我真的什么都不懂

    Becker 对生育理论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篇论文里,第一篇是 1960 年一个会议文集里的“An Economic Analysis of Fertility”,第二篇是 1988 年发表在《经济学季刊》(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的和 Barro 合作的“A Reformulation of the Economic Theory of Fertility”。我试一下尽量通俗地介绍这两篇论文的贡献。

    经济学里分析人的选择时总是都是讲人在这件事的好处或者叫收益和坏处或者叫成本之间权衡。比如,购买耐用品时的好处就是未来的效用(耐用消费品)或生产力(耐用生产品),坏处就是减少了当前的消费,可能以后每期还要花钱维护。有时也可能需要在耐用品的质量和数量之间权衡。20 世纪 50 年代后期,Becker 想到:难道子女不也是一种耐用品吗?于是他指出,父母面临子女数量和自身消费之间的权衡,以及子女的数量和质量之间的权衡。当时经济学界很少有人研究生育,大家觉得这是个社会学问题,Becker 的新视角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很多反对。1960 年出版的一本会议论文集收录了 Becker 的论文,论文后面的 comment 是负面的,写这篇 comment 的经济学家在文中说了句经典名言:“经济学是关于选择,社会学是关于没法选择。”他认为很难想象人们可以在少量优质子女和大量劣质子女之间做选择。事实上,后来 Becker 的方法逐渐被接受,但他本人也不提子女的质量了,而是用子女的效用代替了子女的质量。这就是 1988 年的那篇论文。另外补充一句,生育子女的成本除了直接减少消费的物质成本之外还有间接减少消费的时间成本,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时间成本更为重要。

    1988 年论文的题目是“A Reformulation of the Economic Theory of Fertility”。这论篇文是怎样重写生育理论的呢?文中父母的效用函数是这样的:

    [​IMG]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个效用函数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表明消费和子女的数量影响效用,第二部分是所有子女的效用之和。第二部分是最关键的,这意味着 Becker 把利他主义引入了生育理论。因为他发现利他主义对于生育决策是很重要的。最大化这个效用函数的父母仍然面对自身消费和子女数量之间的权衡,但子女质量和子女数目之间的权衡被子女效用和子女数目之间的权衡代替了。这也很符合现实,如果我们少生一些,那每个子女得到的就更多,就更快乐,比如我们经常看见这样的夫妻对话:“我们不要再生了,就把现在已经有的这个养好。”在这之后,学界在研究生育等家庭问题时往往要考虑到父母对子女的利他主义,因为利他主义确实会影响经济行为。

    在 1989 年 Barro 和 Becker 的 econometrica 论文“Fertility Choice in a Model of Economic Growth”把生育理论和增长理论结合起来,其中也应用了类似的利他主义效用函数:

    [​IMG]

    这里 c 是自己的消费,n 是子女数,后面一个 U 是每个子女的效用。由于子女的效用函数中又包含他们的子女的效用,这样可以无穷递归下去。这样一个人的效用函数里实际上包含了后面所有代子女的消费,这就和无穷视界的 RCK 模型很像了,而对子女的关心程度就等价于两代之间的贴现率。这样,考虑了利他主义之后,就可以解释使用 RCK 模型的合理性。这可以算是引入利他主义的生育理论的第一个重要成果。

    简单谈了一下,深入当然是谈不上,但不知道是否足够通俗了。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