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济的给排水专业这么好,同济的几个校区还年年被淹地这么惨呢? 李心雨,做个傻逼 在我们给排水领域,只有暴雨淹城才会有这么多人关注,我想就着这个问题得瑟一点专业知识。非同济,所以同济的具体情况不甚了解,只能总结一下其他各位题主的分析。主要想谈一点我国排水的现状。 首先关于同济大学被淹,主要可以认为是地势、管网以及排水下游三方面的问题。 1. 地势 看其他各位更了解情况的答主的说法,同济大学被淹地区的地势要比周围偏低,可以说是个洼地,那么自然周围的水在排不出去的情况下,会汇集到洼地中来。本身排水能力就不够,再汇水,自然淹成一片海。 2. 管网 我国的城镇排水管网普遍规划、设计标准偏低,在大环境偏低的情况下,小区即使标准定高了也没用,因为标准偏低的下游管段不能接纳你排出的水。我想同济大学的设计也不可能私自高出周围市政标准过多;当然,就知友们指出,市政条件也不足,同济大学的排水能力设计高了恐怕也没用。 3. 下游 我这里讲的下游主要指接纳雨水排水的自然水体,包括江河湖海。青岛德制下水道区域,面积很小,并且是在几乎三面环海的排水条件最好的区域。上海虽然也沿海,但是城市面积都扩到这么大了,绝大部分很多地方不可能直接入海,还是得先入河、入江,这就会遇到河道排水能力的问题。如果暴雨太大,河道涨上来了,管网系统再好也没用。 接下来我要讲我国的排水现状了。 一、为什么淹 1. 规划、设计标准 我国建国后规划、设计的大部分城镇的排水系统,规划、设计的标准是 1-3 年的暴雨重现期。这个和发达国家是有差距的,发达国家部分是做到 5-10 年以上的,发达国家的特大城市,则可能会做到更高。 2. 暴雨重现期 我刚才提到了暴雨重现期的概念,规划、设计中是重现期是一个计算参数。各位看官可以通俗的认为成 3 年重现期即,平均每隔 3 年左右会遇到等同或大于这个雨量的暴雨。但是举例来说,比如北京 721 暴雨,那是我国有完整气象资料以来(建国后)最大的暴雨,也就是说,在 61 年中没有遇到过等量或更大的暴雨,那都没法定义成几年一遇。对于这样的暴雨,即使我国城镇的排水规划、设计标准跟西方一样选取,也还是会一定程度的积水的,当然程度会轻很多。 二、为什么当初不能做成不淹的水平 当初的规划、设计标准我们现在来看明显是偏低了,至于为什么做的这么低,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刚建国没经验,二是刚建国没钱。 三、为什么现在不能改成不淹的水平 1. 影响太大 比如说上海这样一个基建比较完整的城市,想象一下把河道全部挖深,再把全部道路刨开一遍,换管子,搞不好还要影响其他的电力、通信、天然气等等管子,在部分地方还要把这些管子刨了重铺,搞不好还要影响地铁...我要是政府拿主意的我就不干,一年淹一次就淹一次吧,影响比这个小多了。 2. 钱 公认全球排水体系最好的东京市,排水管道总长约 1.58 万公里,最大管径 8.5m。我一个同学今天刚好跟我讲过,自来水铺 0.3m 直径的管子,一米大约 500 元上下,即一公里 50 万上下。另外,随着管径的增长,工程造价远不止是成比例的增加。东京的江户川工程,即首都圈外郭放水路,6.3 公里管子,加上 5 个蓄水池,92 年开工,06 年完工,总投资约合 180 亿人民币。你们自己去感受把一个如北京上海之类的城市的排水系统换一遍(想提高标准,就是相当于换一遍,没什么可利旧的地方)需要多少投资。一个市政府要是拿得出这笔钱,我国离共产主义怕都不远了。 四、不要盲目崇洋 我国一淹,必有人要提青岛、提东京、提巴黎。发达国家的排水做得的确比我国好,但是好也得按照基本法呀。我这里把实际情况给你们汇总一下。 德国人修的青岛老城区的地下排水系统,有那么神吗? 日本多地遭遇大暴雨 东京部分地区可“看海” 至于巴黎那些个大得不着边的地下水路,我们知道,良心指的是给流浪汉提供住处,要是现代社会都照那么修地下水路,明摆着对地铁建设不利呀。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