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端午节前终结甜咸之争:当年跳汨罗江的粽子是这个味的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6-19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020
    赞:
    46
    最早投入汨罗江中的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

    [​IMG] Alison雷婕,餐饮从业者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刮起了粽子馅心甜咸之争的风潮,其实“白粽”就站在旁边笑而不语……

    南朝梁代吴均在《续齐谐记》这么写道:“屈原以五月五月投泪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以祭之。”,说的就是屈原在五月五日这天投汨罗江自尽殉国,百姓为了让鱼儿不食屈原尸身,将米放入竹筒,投入江中以祭屈原的故事。

    首先,根据这个说法,当时人们投入江里以祭屈原的是筒粽

    [​IMG]

    也许有人会说:差评!差评!人题主问的是“最早投入汨罗江中的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你在这扯啥竹筒粽?!

    关于“端午”的最早记载最早出现在西晋周处的《风土记》中,其中对粽有注释:” 俗,先以二节日,用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煑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夏至,啖之黏黍。一名粽,一曰角黍,盖取隂阳尚相裹未分散之时象也。“

    这段话大概说的是:根据阴阳之说的解释,仲夏季节阴阳达到均匀调和的状态,而农历五月五日 / 夏至的时候,人们有用菰叶包裹黍米,再用灰汁将其煮至熟烂食用的习俗,这样做法的食品叫做“粽”或者“角黍”。

    “用菰叶裹黍米”中的菰叶就是茭白叶;而黍米现在被称为“大黄米”, 类似于小米,但是比小米颗粒稍大一些,煮熟后有粘性,可以酿酒、做糕等…“以淳浓灰汁煑之,令烂熟,於五月五日夏至,啖之黏黍。”中的灰汁又是什么呢?灰汁指的是将草木灰浸泡并过滤后所得到的汁,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呈碱性,在煮主食的时候加入一些碱确实是能让口感变得更加 Q 软的,而且会有淡淡黄色的光泽。

    菰叶:

    [​IMG]

    黍米:

    [​IMG]

    就粽的用料来说,起初是用黍米,后来才开始用的糯米

    就馅心而言,起初是没有馅心的,之后才有各种甜咸的口味,乃至某连锁咖啡店推出的冰粽

    按照“为了纪念屈原而开始吃粽子“的说法,当时投到汨罗江里的粽子应该就是粽子的最初版本,是筒状的,而且没有馅心!

    《风土记》是较早记述地方习俗和风土民情的著作,“端午”最早就是见于这本书里,而这也是我们目前所知对粽子的最早文字记录,南朝梁代的宗懔也写了本记录了中国古代楚地(以江汉为中心的地区)的汉族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荆楚岁时记》,其中,端午节也在记录之中,但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说粽子的章节里,这两本书原文里都没有提到用粽子来纪念屈原的内容……

    那么问题来了,之前明明提到:吴均在《续齐谐记》中写到百姓为了让鱼儿不食屈原尸身,将米放入竹筒,投入江中以祭屈原的故事,难道是周处和宗懔在自己的书中漏掉了这么重要的情节?!

    从《风土记》、《续齐谐记》和《荆楚岁时记》三本书的作者所处时代来看,《风土记》的作者周处在吴亡国后,仕西晋,是三个作者里所处年代最早的;而《续齐谐记》的作者吴均则是南朝梁时期的人;《荆楚岁时记》的作者宗懔和吴均是同朝代人,而且宗懔比吴均还年轻不少。

    怎么会前人和后人都没有记录的情节,唯独吴均在《续齐谐记》中作了记录呢?

    我们来看看《续齐谐记》所记故事都有哪些,五月五日作粽祭屈原故事、田真兄弟三人分荆故事、张华识别斑貍精故事、九月九日桓景登高避灾故事、七月七日织女渡河会牛郎故事等等……其实这是一部神话志怪小说,更像是“天下奇闻趣事”的文学创作。

    《续齐谐记》文辞优美,书中不少故事广为流传,但是说到可信度,个人认为不如前人周处的《风土记》和同个朝代宗懔的《荆楚岁时记》,民间传说只把端午节的来源和过程通过纪念屈原的故事而具象化、拟人化了,但也不失为一个传统节日得以传承的好方式呢~

    最后回到主题:“最早投入汨罗江中的粽子是甜的还是咸的?”,个人认为即使当时人们投粽以保屈原尸身这件事情真的发生过,那么投到江里的也是没有馅心的黍米灰汁白粽,应该是无味的,顶多有灰汁的微微咸和苦。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