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只有我完美了,别人才会喜欢我”的想法是什么心态,有什么逻辑错误,该怎么解决? 俞林鑫,就爱弗洛伊德 来谈一谈人的完美渴望。人满足完美渴望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个人奋斗,力图有一天实现它;另一种是把它寄托在另一个人、或某种主义、事业、信仰上面,间接地满足。 当你有幸遇到一个似乎是完美的人,你会特别地崇拜,崇拜到愿意献出自己。当你遇到某种完美的主义或信仰时,你也会愿意臣服于它。此时,你会充满力量,敢于应对一切挑战。所以,拥有信仰的人,是内心强大的人。 完美的幻想是人类克服死亡恐惧的常用方式。当一个老太太深信通过念佛能够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或者一个烈士相信自己的牺牲能够换来某种主义的普及,他们能够坦然面对死亡了。曾经跟一个信仰基督教的老太太聊天,她性情平和,她坦言通过阅读圣经,再也不害怕死亡了。 完美渴望的根源在于人类的弱小。你去看一个个体,无论他是小孩或成人,无论是男性或女性,你看久了,你便发会现他的弱小。当他有了某种需要,比如饿了、累了、性饥渴了、不被喜欢了......此时他特别需要别人,但这个别人很多时候是不可靠的!生老病死,爱别离,求不得,每个人都会不断地面对生活的苦。为了克服自卑感,为了解脱痛苦,人类的认知系统制造了完美渴望:当有一天,我足够强大了,那么...... 我们可以猜测,完美渴望越是强烈的人,内心的弱小感和痛苦感越强烈。这种痛苦主要指的是心理需要满足上的缺失:不被爱、不被欣赏、不被理解。缺的越多,受到的创伤越深,完美的渴望越强烈。 当完美的渴望无法被自我所掌控时,人会做出伤害自己或伤害他人的行为。成瘾者的内在便是心理需要的严重缺失。无论是网瘾、性瘾、酒瘾,或者思想成瘾(强迫性穷思竭虑),成瘾者均在追求一种完美的状态。他们深以为苦,却无法戒除,因为内在的缺失感太强烈。只有当他们在现实中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才能慢慢地转化成瘾行为。对于权力的无限追求,可以让一个政客变得疯狂,疯狂到即使身败名裂也无法摆脱。对于名誉的无限追求,可以让一个科学家丧失道德底限,做出令人大跌眼镜的学术欺诈。 如果人能掌控完美渴望,在道德或现实规则的约束下,完美便会形成某种向上的动力。通过个人奋斗,去努力达到更高的自我状态。此时,完美渴望具有建设性的一面,它成为了人类善行、美德、成就、进步等源源不断的动力。 掌控完美的途径之一便是看破它,去面对生活的实相。这个过程并不轻松,会伴随着哀伤的情感。当你发现曾经迷恋的某个人竟然只是一介凡夫,你一定会悲痛异常。当你发现曾经执着的某种信仰竟然可能是虚幻的,你一定会特别绝望。当你发现你再怎么努力也成不了一流,你一定会特别难过。但这些痛苦却开启了成长的道路,让你直面自身,面对现实。与此相伴的是:你的平常心增加了,完美幻想不再那么折磨你了,你更喜欢现实了。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