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金庸为小龙女而写的专属之花(多图)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6-22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020
    赞:
    46
    【金庸武侠植物考】小龙女的花

    [​IMG] 蔓玫,蔓生之玫瑰。

    如果我没记错,按金庸老人家的说法,丘处机这首《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是写给龙姑娘的。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这或许就是老学究与少年郎之间的区别。同样觉得一个姑娘好看,丘处机的反应是洋洋洒洒写上一篇,把这种美化为一座万人观瞻的丰碑;杨过呢,虽也读遍四书五经,但他宁愿把诸多赞美付诸一张嘴,左一个姑姑美貌,右一个姑姑貌美,任凭什么人问及,终究只是场最私人化的体验。至于尹志平,又或者叫他甄志丙……人似乎并不是什么坏人,只是动物性的本能被压抑太久,在美的面前,终究也需要借这个机会寻求一下自己的出口。如孩童看见满枝繁花,比起静静地站着欣赏,跑上去用力晃一晃枝桠,甚至折断下来蹂躏的,倒是更多一些。

    扯远了。

    梨花并非不美。一树梨花一溪月,梨花夜色溶溶月,雨打梨花深闭门,都是极其优美皎洁的意象。《长恨歌》里甚至以它譬喻杨贵妃哭泣时的面容——梨花一枝春带雨,可见大家对它的美都抱有很高的肯定态度。

    [​IMG]

    (图:梨花。by @Jenna Nelson

    可是总觉得梨花仍然很接地气。真正了解植物的人,会明白我这句话。美固然美,但若论真正的出尘脱俗,梨花还差得远。当然,金庸先生不会太在意这个问题。何必想那么多?只不过是现实中的丘处机确实写过这么一首洁白清澈的词,用在《神雕侠侣》里,既然恰如其分,也就顺水推舟。

    还好。他在后面仍然设定了一种花,把它作为小龙女的专属。

    杨过顺着她的手指,见路边一朵深红色的鲜花正自盛放,直有碗口来大,在风中微微颤动,似牡丹不是牡丹,似芍药不是芍药,说道:“这花当真少见,隆冬之际,尚开得这般灿烂。我给它取个名儿,便叫作龙女花罢。”​

    深红色,真是与一袭素白轻纱的小龙女十二分的不合衬。牡丹芍药的富裕瑰丽,似乎跟这位从小清心寡欲生活在古墓里的姑娘也不相干。但偏偏有这么一朵花,开在最冷的天气里,总觉得好像有点别的意思。比如大家都晚节不保的时候,天地间都贫瘠乃至荒芜的时候,偏偏催生出这样火一般艳丽燃烧的爱情。

    它独树一帜。它不与群芳同列。它把最克制最冷漠最置生死度外的女子,变成最热烈最欢喜最渴望白头偕老的另外一个人。

    [​IMG]

    (部分影视剧《神雕侠侣》中的“龙女花”。从植物学角度而言,符合条件的植物为性喜冷凉、色泽浓艳、形似牡丹芍药的花卉,如毛茛科的花毛茛 / 洋牡丹或欧洲银莲花。但这些花卉原产地中海沿岸,宋朝末年几乎不可能出现在中原地区。

    等会,注意上面这个图 3。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范文芳的龙女花既不红艳,也并不怎么像芍药牡丹——哎呀,兄台你真是好眼光。

    是拿错道具了?还是导演不想在意这些细节?

    这个话题就很有意思了。

    不知道金老先生写“龙女花”的时候,是否全然凭借自己的想象。但巧得很,现实中的的确确存在叫“龙女花”的植物

    [​IMG]

    (龙女花 / 西康天女花。图不知出处。)

    根据最新版《中国植物志》中记载,龙女花的正式名叫做西康天女花Oyama wilsonii。另有别名上关花、大理木兰,原产云南大理一带,仅在漾濞苍山一带有所分布(这么说来倒是跟段王爷一家有所渊源,细思恐极)。至于它的形态,和《神雕》书中也有很大之区别:开花时间并非隆冬而是春夏(农历三月),颜色并非深红而是乳白。加之这一植物隶属于木兰科天女花属,所以比起牡丹芍药,它其实应该更接近玉兰一类的花朵。

    所以,当我们再倒回去看剧照,其实范氏小龙女手中握着的,才最接近“真正的”龙女花。

    [​IMG]

    [​IMG]

    顺便再多说两句。现实中的龙女花,身世之传奇程度恐怕并不亚于武侠世界里的小龙女。

    首先颜值比较高,这一点有目共睹——花瓣洁白丰盈,花蕊深红。高高开于枝头的状态,倒是比金庸的设定更符合那个白衣飘飘,一片赤子心的姑娘。更重要的是:此景难得几回有,它不多见啊。

    因为分布狭窄、数量稀少,龙女花自古一直被视作云南地区专属的花中珍品。有人说它是由龙女变成,比如《滇海虞衡志》:

    龙女花,天下止一株,在大理之感通寺,犹琼花亦止一株在扬州……昔赵迦罗修道于此,龙女化美人以相试,赵以剑掷之,美人入地,生此花以供奉空王,至今数百年。​

    此龙女非彼龙女,涉及佛教情节,想来应是龙王的女儿一类。但这也不重要了——美人如玉剑如虹,该有的元素都有,故事已经颇具可读性。又有人说,当年朱元璋一统江山、威震四海,大理的得道高僧就是携一匹龙马、一株龙女花前去觐见,作为地方特产里最珍奇的礼物。到了陛下面前,马嘶花放,皆大欢喜,一时间传为美谈。

    清朝年间,龙女花已先后出现在多部关于记述云南风物的典籍里。譬如大理府通判黄元治的《荡山志略》:

    惟见白花一株,始悟为龙女,花因以名……有异香,鬃(花蕊)黄色,中一鬃,状若如意,叶如茶。​

    陈鼎的《滇游记》:

    楼(写韵楼)前白茶花,高数十丈,数围,花如玉兰,心殷红,滇南只此株,埋务分种皆不能活。​

    剑川(云南大理)州牧陈泓的《滇南新语》:

    龙女花,树高五丈有余,围七尺余,叶如木笔大倍之,花于秋如盎,瓣类莲,洁白似玉。攒从黄须中有一须,长四五寸,结顶状如意,出瓣外。香类似昙,闻数里,一开千类百朵,远望凝层雪。滇南惟此一棵,树在大理苍山感通寺前。​

    虽然关于“仅此一株”的说法有些渲染得过分了,但都算是对龙女花最详实可靠的记载。毕竟见过它的人并不太多,尤其后来战火连年,据说龙女花还绝迹了一段时间,大有关门谢客,回到天上去的感觉。直到近些年,相关人等很花上一点心思力气,才在大理的深山中又把龙女花找回来:所有人都小心翼翼尊重着它的遗世独立,生怕一个不小心,这样的珍奇美丽,又要回到天上去了。

    说句实在的,这么个出尘世外、飘飘欲仙、不肯俯就的性子,确实也挺像小龙女的。但求给它找一名杨过,从此笑傲江湖,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

    这么想想,也是很有意思。

    ———————————————

    发自知乎专栏「浪漫植物学派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