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看电影只会说「太美了」「太震撼」也没什么丢脸的,慢慢就懂得多了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6-23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86
    赞:
    46
    一个非电影专业的人如何对电影有系统的了解?

    [​IMG] 知乎用户,致我们的软弱

    第一条,最开始影视技术方面的书不要看,不要看,不要看

    什么灯光,什么摄影构图,什么剪辑,不要看

    那些不重要吗?当然重要,重要死了,但不是现阶段的你能看懂的。别看知乎看多了以为文科艺术类真的是没有门槛,请尊重“隔行如隔山”这句话。作为初学者的你看了你也不可能马上真正领会到里面的要义,如果没有好的老师(“好老师”最低限度至少达到北京电影学院教师水平的平均值,不能再低)给你指导,你只会理解歪了,跟你没师傅就别瞎练拳一个意思。除非你是天才,不然自己瞎想歪的可能性大于 95%。

    初学者最好去看一些靠谱的名导演访谈,从感性进入,建立审美,收获人生感悟和具备对丰富情感的领悟能力后,再接触技术不迟。一开始看技术就是本末倒置,而且很容易建立狭窄的定势思维,看了一些理论以为掌握了真理,反而跑偏。文艺作品的欣赏首先是被打动,被感动,被震撼,分析是在建立了情感体悟以后的理性行为,不要用理工科的方式欣赏艺术,此乃大忌,也是一开始就瞎看太多技术书的人身上最常见的问题。

    如果你看到一段电影里的片段觉得“啊,太美了!”“太辉煌 / 震撼 / 忧郁 / 压抑了”,虽然你暂时说不出这电影到底用了什么技术手段可以造成这些效果,不要紧,先尊重你的主观感受,以后慢慢会懂的,这跟你的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有关,你急也急不来的……

    现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感受能力,学不会感动的人搞不了艺术,你要做的不是一个懂电影的人,而是一个真正的有血有肉且能自觉的“人”。中国可能是因为整个社会过于功利浮躁,过于重理轻文,太多不具备艺术细胞的人用虚无主义的方式去将艺术简单化,流行什么“一句话毁小清新”这种玩意儿,自己先毁灭了自己的诗性,将很正常的人类情感视作矫情,羞于将爱说出口,这是很悲哀的事情。

    别说影迷,电影学院的在校学生和毕业没几年的,对技术只懂皮毛的多了去了,没有艺术感觉只是生硬地理解技术没有任何意义,唯一意义是可以凑合着先上岗干活,但题主又不是干这行,一开始看那些没必要。如果要好好地学习电影欣赏和分析,一年半载是远远不够的,十年都不算什么,这些都是靠长期积累的事儿,而且对人生的认识是随着岁月沉淀而深化的。哪怕资深电影从业人士,也有大把因为文化差异而需要补课的时候,何况业余爱好者。

    有一套电影馆丛书,出了一系列导演访谈,看完那套收获就很大了,再对应那些导演提到的代表作看看,你很认真地读透,怎么算也得几年,到时候看进阶到哪一个程度再说吧。

    列几本,我没列全,可以自己查找看看:

    斯科塞斯论斯科塞斯

    伍迪·艾伦:电影人生

    法斯宾德的世界

    伯格曼论电影

    文德斯的旅程

    一个导演的故事

    我是说谎者

    魔灯

    基耶斯洛夫斯基谈基耶斯洛夫斯基

    费利尼对话录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

    雕刻时光

    我,费利尼

    莱昂内往事

    黑色电影

    低俗电影

    奥逊·威尔斯

    施拉德论施拉德

    看完这批就得花不少时间了

    另外电影方面的科普类,认识电影 算是一本吧,虽然里面的东西也不能当真理去理解,不过一开始认识一下基本概念还可以。

    《周传基讲电影》,咋说呢,说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对的,不过那套视频主要作用还是知识普及,以及“唤起对电影的热爱”,你看看也挺好,但是到一定程度了,知识体系更新以后就不用太理会里面的一些说法——因为科普的东西嘛,有时语气会比较感性和绝对化,电影有很多种不同的表现手法。

    另外电影的文学性是远不如纯文学的,看电影的同时别耽误了对人文学科知识的积累,总之什么音乐美术雕塑艺术史各种人文学科别拉下就好了,对进行外部研究的影评人来说,你的综合艺术素养决定你的高度,你要用毕生去琢磨透三样东西:美,世界,人类。

    至于技术方面的书籍,过几年再说吧,而且有的没经过实操也不可能懂。

    关于要学习的影评,首推罗杰·伊伯特,因为罗杰是一名剔除了精英意识的优秀影评人,感觉敏锐而情感丰富,懂技术但不爱炫,尽量站在观众的立场,专注于要评论的电影本身,从感性的观影角度而不是技术面去解析电影,不同程度的电影爱好者都能在他的影评里有所收获,而且阅读门槛相对低一些。

    他的书豆瓣链接有两本

    伟大的电影

    在黑暗中醒来

    罗杰的影评不长,极少用专业名词,但不要以为简单,真要读透并深刻理解一点都不容易,哪怕资深从业者也能从他的影评中有所启发,作为影评人拿到普利策奖不是开玩笑的,请认真阅读认真思考。

    至于上面有人说要你参与一部片子从头到尾的制作流程的……只能说对了三分之一吧。拍电影和影评人其实是两个方向的事儿,虽说有一定实践有助于对电影的了解,但你的实践归根结底收获主要来自你的个人经验,和做外部研究为主的影评人根本就是两码事,而且电影一线制作者在这方面有时候会有点盲目自信……你不要被这句话吓蒙了就行,要写好影评不见得一定要参与太多的影视制作,多接触这方面的能人了解了解就行。

    另外,个人的学习小技巧,在不影响之前的学习大方向的情况下,有空可以先了解了解

    如何分析一部电影的剪辑? - 知乎用户的回答

    有人提到电影史。

    看电影史有没有用?当然有用。

    但我还是要重复我的观点,提问者现在电影史看没什么大用。

    了解电影史的意义在于了解电影技术(艺术)的进化史,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电影本身。但这一切都只在你建立了艺术领悟力以后,看电影史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另外电影本身是文化史和社会史的一部分,光看电影史如果不看相关的社会史资料和文化史资料,那种认识是苍白的。而电影史本身只是一些局部的二手知识,且大部分来自于别的外部研究者,在初学阶段对建立属于你自己的电影观点也不利。

    举个例子,电影史上著名的经典电影,在很多榜单上排名前列(很多都是榜首)的《公民凯恩》,哪怕你是视听语言方面的专家,在读解这部电影时,也必须非常翔实地理解相关的背景资料及文献,才能充分解读,比如这本书:公民凯恩 就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里面对画面的解读见仁见智,但对电影背后的时代背景和政治隐喻是非常有必要去了解的。

    看一部 50 年代的电影,不能用 21 世纪的标准看,尤其在你并不是一位电影制作者的情况下。你要收获的感动,除了来自电影艺术本身的感染力外,还要去体会 50 年代观众和创作者的心,才是属于 50 年代的感动。21 世纪的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拥有的三观和经历的社会思潮都和 50 年代有巨大的差异,只有进入那个特定的语境,才能正确地欣赏。

    而这一切,都得在确定你已经入门后,才更能事半功倍,不然只是鹦鹉学舌而已。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