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调炫枫,生命潦草,我在弯腰 我国有不少自己的新药啊,有数量庞大的中成药,还有各种在我看来有些莫名其妙的药物,不过看它们的批准文号,大多是 05 年以前批准上市的,当时药监局的环境就不说了吧。 所以,问题是,我国为何没有受到世界范围认可的创新药? 主要是,我国的科研模式,与开发新药的模式不符合,科研投入不够 根据 @胖鱼 提供的图 可以看出,2013 年,全球研发投入前十的制药企业研发投入在 40-100 亿美元,那么它们当年获批了几个新药呢?很可能连 4 个都没有,也即是说,平均研发一种新药,投入在 10 亿美元以上。 并且,据我所知,这些公司其实自己做化合物筛选及非临床研究的并不多,你在表中所看到的这点钱,其实大部分投入到临床研究上了,而化合物筛选及非临床研究多是由第三方实验室完成的,那部分的研究费用,还没写到那个表上。 所以,几年前我还在上学的时候,老师就说过,欧美国家研发一种新药,平均需要 10 亿美元,需要耗费 10 年的时间 上图是 2014 年全球制药企业科研投入前 25 名 而国内的制药企业呢?2014 年 67 家上市制药企业公布了研发投入,总共53.56 亿元,约为……呃……不到 9 亿美元,照这样看,罗氏公司一年的科研投入,可以抵得上670 家国内制药企业了。并且,按照 10 亿美元 -10 年的原则,这67 家企业加起来也不能研发出一种“欧美概念的新药”来。 那么欧美药企投入那么多在研发领域,到底图个什么? 从上图可以看出,销量最大的药年销售额在百亿美元以上,而科研投入最大的罗氏公司也不负众望,占据了榜单的 4、7、8 位,单是这三种药品年销售额加起来已经远大于其科研投入。 根据专利保护原则,从申请专利保护开始(申请了专利保护才能进行临床研究)到专利到期,一共 20 年的时间不批准其他企业仿制,研发周期约 10 年,那么这个药可以独家销售 10 年,那么专利到期之前,就能抹平研发费用。 中国市场 2014 年销售额的数据却无法找到。 从上图最右一列中也可以看出,销售额比较大的药品,适应证也是特定的,比较集中在感染、肿瘤、内分泌、心血管、自身免疫、哮喘等领域,这些领域的用药具有特点是患病人群多,用药时间长,替代药物少,治疗棘手等,目前新药研发主要亦集中于这些领域。并且公司研发部门“术业有专攻”,比如上图中的吉列德,基本专攻病毒感染领域,规避了平白投入资金到不擅长领域的风险。而你如果开发的新药都是用于治疗“咳嗽咳痰、头疼脑热、痛经肾虚”等这样的疾病或者说病症的,竞争者太多,替代药物太多,不可能有很好的预期利润。 至于一些“老药新用”,比如研究发现黄连素可能有降血糖的作用,或者二甲双胍可能有预防卵巢癌的作用(此处仅作文章论述之用,不作治疗指导,请按照说明是用药)但必然是没人愿意开发的。因为进行新适应证的临床研究一样需要投入 10 亿美元,耗费 10 年,然而没有专利保护,二甲双胍 10 元 1 瓶的国产药照样会挤占你的市场。而不做临床试验意味着不会修改说明书,写进指南什么的更是希望渺茫。 综上所述,中国的制药企业科研投入少,非良性竞争过于激烈,加上研发方向与全球市场需要不符,短期内仍然很难研发出“重磅炸弹”,从制药研发及整个制药业发展来看,尚不及印度。中国制药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可能会有人惊叹以上企业的暴利以及年收入的巨大,我想说,人家是企业,就是要追求盈利为第一要务,不受你们的道德绑架,你不服你也可以去跟他们竞争,谢谢。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