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世界上到底有没有鬼?」,但重点显然不是「鬼」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6-28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86
    赞:
    46
    如何让一个六岁的孩子相信,这个世界上并没有鬼?

    [​IMG] Sedio Lee,临床心理16年

    学龄前的孩子,按皮亚杰的说法是泛灵论(animisim)的,而且正好处于各种概念开始发展的起跑期。也就是说,之所以 6 岁以后被称为“学龄”,正是因为孩子们从这个岁数开始,才开始真正去“认识”这个物理的世界,在此之前,无论孩子背了多少知识,都很难形成我们成年人的“体验”,因为孩子的心理发展还没有到达那个阶段。

    3 岁的孩子看什么都是有生命的,所以会对桌子说话;

    4 岁的孩子认为能动的就是生命,所以会用手操纵恐龙汽车玩具来游戏,会觉得天上的塑料袋飞得不如鸟快,因为塑料袋好胖;

    5 岁的孩子认为能“自己动”的才是生命,所以发条玩具比塑胶玩具更好玩;

    到 6 岁 7 岁,这种泛灵思维也还多多少少存在着。他们虽然“知道了”那些机器和塑料都不是活的,但是……不对!一定还有什么东西是活的,是存在的,是你们这些睁眼瞎大人看不见的,专吃小盆友的。也许在门背后,也许在床下,也许每个周日晚上都会从天花板上爬下来ಥ_ಥ

    这是一种泛灵思维的遗存。你告诉他没有鬼,告诉他不要信,都没用的。那些只不过是话语,是知识,那不是他们的“体验”。

    当然也不要顺着他们说有鬼,更不要“因势利导”,利用孩子的恐惧来达到任何“教育”的目的,例如背几遍乘法口诀鬼就不来了,咱们不想培养出一个强迫症的唐僧是吧?

    所以,其实不用特殊“干预”,随着孩子心理人格上的发展,其怪自败。而且时间都不会太长,分分心,多陪陪,多安慰,多游戏多社交,少看电视少听故事。这种恐惧情绪也就几周,多则几个月也就过去了。乱干预反而不好。

    一般性知识在上面,下面是干货^_^

    前年有个家长,孩子的情况和你侄女一模一样,找到我帮忙。本来想说没必要大惊小怪,后来脑子一抽,想起来一本世界古典文学名著《哈利波特》,有个章节里霍格沃茨老师让学生们直面自己的最大恐惧,并要求用滑稽来战胜恐惧。情节记不太清了,好像老师是卢平,道具是什么顽皮鬼,罗恩怕蜘蛛,哈利怕摄魂怪,最后当学生们把具象化的恐怖客体,用内心(魔法)的力量,将其化为滑稽的形象后,在大家的哄笑声中(团体心理支持),就自然而然跨过了这一道坎。

    这给了我灵感。

    想象不是无中生有的,其鬼怪形象必然来自记忆提取的碎片化表象的捏合,或者是直接引用了某个镜头,其余都是在此基础上的脑补。那么,是否可以把这个形象也具体化出来,虽然 6 岁的孩子还无法运用幽默的力量,但可不可以用安全的可爱形象 replace 呢?

    巧的是,这个孩子爱画画,我有个护士也画得不错。于是我诱导孩子把鬼的形象画出来,同时我和护士还有妈妈在旁边陪伴、安慰、逗孩子笑(弱化刺激)。等到孩子把画完成之后,我的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活脱脱一个贞子,惟妙惟肖。ಠ_ರೃ

    我问这个女鬼有名字吗?孩子说不知道。我问她会做什么可怕的事情?孩子说怕她抓我咬我。我心下冷哼一声,果然是小孩子,naive,贞子怎么会 low 到亲自动手?不过这么高端的精神攻击也难怪你不懂(`_´)ゞ

    我让护士也画贞子,画得萌点儿。护士改来改去,越画越像独眼喜羊羊。然后我让孩子跟着护士画,俩人开始编各种关于喜羊贞子的温馨小故事,又在旁边画了森林草原太阳房屋河流以及各种小动物,最后把我们连同妈妈爸爸一起画进去,大家一起拉着手开开心心的玩耍起来了……v(^_^v)♪

    后来我跟家长说,你回家用纸板做个萌萌的贞子玩具,最好是毛绒绒的,用来扮蠢逗孩子开心。意在消除原贞子形象的威慑力,转化成人畜无害的开心果。另外,你们看经典恐怖老片我不反对,只是不要带上孩子,嗯,还有我 ε-(´∀`; )。

    孩子不到三天就不再害怕了。

    多说几句。根源上,不切实际的恐惧很多都有一些先天人格和早年环境基础,例如安全需要没有被满足、所谓的“皮肤饥饿”、社交困难、创伤性经历、游戏内容缺乏等等导致心理发育缓慢的情况。这就不是几次心理行为游戏、几次生物反馈能解决的了。

    另外,如果孩子怕鬼的同时,出现歇斯底里、挤眉弄眼、猛啃手指、哭叫夜惊、尿床、多动、秽语、攻击等情况,请先去看神经内科,然后再来看心理。

    [​IMG] 陈实,跨界的儿童游戏治疗师

    题主一开始就说到“打完题目以后感觉这个要求别说是对孩子了,恐怕连成年人都做不到吧”,我想题主真正关心的不是孩子怎么不相信有鬼,而是孩子怎么能够不害怕。我就从这个角度回答吧。

    孩子的想象力很丰富,区分现实和想象的能力也还在发展之中。而且孩子相对的弱势也会使得孩子更容易有恐惧和担心。怕鬼便是很容易发生的事情了。记得我小时候看西游记就被吓得不行。

    外显化,形象化恐惧对象

    最惊悚的恐怖片往往不是一个怪物僵尸晃来晃去,而是都不知道恐惧的对象长什么样子,什么时候会出现。鬼存在于孩子的想象中,看不见摸不着,如果能引导孩子把让他害怕的鬼形象化地从内隐的想象外显化出来,恐惧感会降低很多。而这个过程也是孩子左右脑的认知,情绪功能协同运作,整合自己经验的过程,反而可以起到增加孩子心智能力的作用。

    一边画画一边讲故事就是很容易操作的外显化,形象化过程。“哇,你说的鬼听起来蛮吓人的,对了,那个鬼长什么样子啊?你给我划一下,这样我要是看到了我能认出来,我们可以一起把他赶跑”,家长可以用这种好奇的方式引导孩子把害怕的鬼画出来,说出来。

    形象化其实背后也是一种掌控感的获得。有朋友问孩子不敢想怎么办,其实起名字就是个好开始。“那我们管他叫什么呢?讨厌鬼?吓人鬼?恶心鬼?还是就给他起名叫那个鬼?”,之后想啥时候改名字就改名字,甚至起很很搞笑的名字。

    这个过程越具体越好。“这个鬼有头发吗?”,“他用什么武器啊?”,“他平时不吓人的时候都住哪儿啊?”,即便孩子说不知道的时候,也可以试探一次“那你觉得他可能会 xxx”,或者家长猜一个看孩子接不接受。

    将鬼人性化,“这个鬼有同伙吗?”,“他有朋友吗?”,“他为什么这么生气,要到处吓人啊?”,一边问一边让孩子说出自己的猜测,也同时画出来。这个过程其实是帮孩子感觉到他害怕的鬼也是有鼻子有眼,有生气有难过,有喜欢恶作剧吓人,有朋友有爸爸妈妈,那么也就没那么害怕了。同时也能让孩子从鬼的角度去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是不是也是自己害怕才吓人的?”,“他是不是因为没有朋友啊?”。

    探索孩子的现实恐惧。有很多时候,孩子对鬼的恐惧是有现实原因的,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比如家里有人去世,生病会让自己害怕生命安全;家里关系紧张,自己希望得到陪伴和照顾。那么在让孩子画鬼说鬼的过程中,孩子设计到鬼身上的故事或者自己身上的故事,都有可能跟自己的现实恐惧有一定关系的。“他为什么会来吓你啊?”,“他什么时候会出来吓人啊?”这些问题都可以从鬼的角度和孩子的角度来探索孩子害怕的原因。当然,父母不要过度解读孩子的故事,有些映射还是需要专业的解释的,父母可以对于值得怀疑,比较明显的点在生活中多留意。

    在故事中给孩子找力量。“假装你现在拿着的是魔法笔,你在鬼身上画几笔,把它变成特别搞笑,你想起来就觉得很傻很呆的样子,你会怎么画?”,这样孩子能把恐惧的形象改变成搞笑的形象,并把两者建立起条件反射,以后想到鬼就很容易自然想到这个搞笑的形象,就没那么害怕了。“假如你有一个魔法宝物,鬼一看到这个东西就不敢靠近,吓得屁滚尿流,你觉得这个宝物会是什么样子?”,家长可以让孩子画出来,然后挂在自己家里作为“镇宅之宝”。或者“他原来是害怕 / 没朋友才出来吓人的啊,那我们跟他看看能不能做个朋友呢?”,这是更好的一种解决方式。

    鬼,神话都是人的投射。以上介绍的方法并不是要孩子接受世界上没有鬼,而是不戳破这一点的情况下通过形象化方式让孩子能自己感觉到想象的鬼其实跟生活很近,也用自己想象的资源去帮助自己抵抗想象的恐惧。而这个过程中充分调动孩子的主动性和想象力,孩子想出的方法会更容易相信有效。家长不用让孩子去接受自己觉得有效的方法,只要保持好奇心,甚至装傻充愣,陪着孩子,引导孩子。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