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为什么总有好多人比你提前看到最新的电影?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7-08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93
    赞:
    46
    电影为什么会提前点映?

    [​IMG] 关雅荻,filmmaker...ultra runner...

    目前在国内,所谓的发行前点映就是一种电影宣传推广的环节,主要用来造势,比如请媒体、影评人等提前看,好提前写稿啊,从宣传需求角度,哪能等到上映后再请媒体和影评人呢……

    基本上,大范围发行的影片,点映跟发行策略关联已经不是很大了。

    如果是低成本电影或对市场信心把握不确定的片子(跟成本无关,只是发行方不知道该对片子的判断产生犹豫时往往也会组织点映),点映后收集到的反馈,可能会影响到发行策略,但目前国内这种情况基本没啥实际指导意义,而好莱坞就完全不同。

    好莱坞的点映虽然大制作商业片,也跟国内类似,基本是用于宣传。

    但对于美国市场的院线结构,点映对于一些文艺片和艺术片,具有着重要的市场指导意义。

    比如《卧虎藏龙》,发行前点映,通过问卷调查,发行商已经知道这片发行时不能主打主流市场,而是针对中年知识分子阶层,文化精英,把他们锁定为第一部分核心观众。

    这一部分发行规模很小,几个厅都是有可能的,这时候虽然也发行了,但其实对于后面逐步扩大的发行规模,最终进入主流市场来说,也可以看过是“提前点映”。

    《卧虎藏龙》通过第一批观众口碑和票房数据,逐步有序的扩大目标观众群和上映银幕数量,比如后来针对武侠动作片迷、功夫迷做市场营销,针对性扩大银幕数(发行规模),然后再针对家庭妇女群体,相关媒体再投放广告。

    最后才针对最主流的年轻观众,当然后来奥斯卡获奖,再来一轮。

    (具体推广顺序,记不清了,参见《十年一觉电影梦》)

    所以,对好莱坞来说,某些市场前景不好确定的片子,提前点映除了营销推广的媒体策略的必要步骤之外,对发行策略的制定和执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靠极少银幕做超强口碑点映,逐步扩大发行规模的成功案例不少,最近的《黑天鹅》啥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票房口碑达不多预期,也就是没了后续,更是多数,比如《赤壁》,合并了一集在北美上映,口碑还不错,但单银幕产出就是上不去,也就顺理成章下画了。

    这种数据,去http://boxofficemojo.com上随便找个好莱坞文艺点的片子,看它的发行时间,点映时间和逐步扩大银幕数量的时间,就能大致推出它一些基本的发行策略。

    还有一种点映就是为了参加影展,去参赛,或者去卖片,其实参赛为了获奖,还是为了帮助卖片,都需要做一些点映,参赛片公映其实效果跟点映一样,媒体口碑至少会出来一部分。

    这就是为什么刚过去的上海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参赛片《肩上蝶》(是参赛片吧,别记错了)因为知道自己这版口碑不行,干脆不给记者看,媒体报道说片方改了一个最小厅,自己拉了几十个人进去充数,说没座了。

    这就是典型的,宣传想跟电影节借势,但提前点映又没信心,没信心进什么主竞赛单元啊。

    对照好莱坞,国内是因为全国 30 多条院线没区别,其实就是一条院线,因为全国上下放的电影都是一样的,所以市场形成不了差异性,也没有发展到观众细分市场,也没有相应的小片口碑传播的成熟渠道(《疯狂的石头》实在是 n 年一遇呀),所以提前点映在国内只是为宣传服务,对发行策略意义不大。

    可能有人说,咋没意义,提前点映对《我是植物人》《钢的琴》的发行策略应该有积极意义吧,因为口碑也不错啥的,其实都是伪命题。因为国内市场结构现状,点映起不到这功能。

    现在国内发行电影,就是一翻一瞪眼,没机会和空间给你大调整策略的。

    看刚刚的《武侠》从 7 月 4 号改为 2 号正式上映,但人家老板在微博上又说了一句,1 号点映。。。

    可见,在中国点映还有一个功能,就是想提前又不好意思说,或者不方便直接提前的,那就“点映”吧。。。

    跟点映形成区别的是“试映”,前者一般是可供发行的完成片,在国内一般拿到发行许可证后,在影院里租场放映,请媒体啊,影评人啥的,因为国内影院规定,是不允许放映任何没有发行许可证的影片,因为你是商业机构嘛。没证等于猪肉没盖章,不但不让卖,也不让拉到市场摊上去叫卖。

    “试映”则一般是未完成片,后期还没做完,找一帮砖家呀,或者过路打酱油的围观群众,发问卷,用点小礼品贿赂一下,让看完填问卷,然后根据意见继续修改等。

    好莱坞比较经典的一次试映就是《ID4》,一帮打酱油观众片方邀请说看一部还未上映新片,没说名字,但开演之后,观众发现是居然大肆宣传的《独立日》,全场就爆棚了,然后整个过程观众在欢呼中看完,片方心里彻底踏实了,据说好评率极高,一部大卖片也是这么一路考验过来的。

    国内按好莱坞路子“试片”的,有,很少,规模也很小。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