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蘑菇和食用蘑菇有显著的区别么?人工培育的蘑菇用什么方式确保其是无毒无害的? 赵世奇,学过化学,懂点生物 看具体的蘑菇类型了,说实话,很多毒蘑菇即使是经常在山上的老人也辨别不出来的,这也是为什么发生过老人采集到毒蘑菇全家中毒的原因。没有人知道所有的毒蘑菇都长什么样,总有那么一种在你知识体系之外,什么变色啊,颜色鲜艳啊,都是骗人的,所以永远不要尝试去采集它,我曾经见过一种叫毒粉褶蕈的蘑菇,我自认为它是个好东西,其实它很毒…… 人工培育的人家很小心,有专门的接种室,并且接种时,接种环等等都有严格控制,接种后环境也有严格控制,所以很难长出来毒蘑菇,毕竟没有孢子和菌丝可以进入栽培体系。 好吧,你终究还是不听话非要吃毒蘑菇是不是,很难受是不是,先打 120,然后扣嗓子,不行喝肥皂水,起码吐出来一些。然后带上没吃完的蘑菇,可以让医生分析你吃了什么,如果都不行,那么如果你很幸运,大夫抢救成功了,如果没有赶上 120,那么我也不知道怎么办…… 查看知乎原文 蘑菇的毒性和其鲜艳程度,有什么关系吗? 孙翔,被禁止吃蘑菇的真菌学家 四个字:毫无关系! 进入夏季,关于毒蘑菇的问题也多了起来,这里要重申的是: 毒蘑菇有很多,不熟悉的不要吃。至少要经当地经验丰富的人辨识。 如果有人发生中毒,请保留吃剩的蘑菇,以及汤,并记录病人有哪些方面的症状: 精神方面:幻觉、兴奋、焦躁等 神经方面:心率、瞳孔大小、出汗等 溶血性:黄疸、肝肿大等 胃肠道:如呕吐腹泻 这将为抢救争取时间。 毒蘑菇的辨识是非常困难的,有一些书籍可以参考,但是不要以为看看书就可以在野外胡吃海塞了。 查看知乎原文 专业生物学家是否有能力准确分辨毒蘑菇? 孙翔,被禁止吃蘑菇的真菌学家 首先蘑菇是真菌。 其次,在野外鉴定蘑菇,包括确定有毒的物种,难度较大。因为: 真菌种类多。每个分类学家一般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不可能知道所有的物种。记得一篇论文称一个分类学家能够仅凭大脑的记忆力分辨的物种数是 2000 种左右(其实我觉得一个受过五六年专业训练的分类学博士能够不借助资料定出几百个种就非常了不起了),而世界上已经描述的真菌是 20 万种(这其中有一小部分是蘑菇,我不知道具体数字),这样如果在野外什么资料都没带的话,碰上记不住的真菌认不出很正常。但是有一些便携的小册子可以帮助人们分辨常见蘑菇,中外都有这样的口袋本,有经验的专家应该能认出大部分见到的种类。 大型真菌宏观形态不稳定。子实体在成熟过程中形状和颜色纹路都会变化很大,而成熟之后视类群不同,也可能在形态比如颜色、伞盖大小之类的特征上变化很大,或者是缺乏可识别的特征。比如一种蘑菇的伞盖直径是 10cm-25cm,另一种蘑菇的伞盖是 18cm-30cm,那么你看到一个 20cm 的蘑菇时,就不能仅凭这个特征给它归类了。又或者在一堆不认识的灌木下的枯枝败叶上生长了一个圆头细杆的蘑菇,菌盖光滑灰色,没有任何特殊的斑点纹路,菌柄白色无托无环,而且还被同伴踩了一脚看不出中间是否空心,既无法分辨它是菌根真菌还是腐生真菌,也没有明显的形态特征能让你一眼就认出来,这样的情况只有回实验室看显微镜查资料了。 有很多类群研究得很少,比如小菇属 Mycena 这样的一些不引人注意的,人们对其生态学特征了解甚少的类群,对这种一无所知的类群也不会有人敢冒险尝尝的。 当然我也不是在为真菌学家开脱,一个真菌分类学家应该根据根据蘑菇的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宏观形态来判断其种类或区分相近种,但在野外总是没那么简单。 但是如果最后他带着蘑菇回到了工具齐备资料充分的实验室里还不能确定的话,那就是职业素养问题了。 对于评论中问题的补充: 显微镜下形态主要看什么?每种蘑菇细胞样子都不一样?不会吧…… 看菌丝体的细胞形态和繁殖结构。繁殖结构是最重要也是特征最明显容易区分的。 对于蘑菇来说,繁殖结构位于菌盖下的菌褶。如果你扯下一片菌褶放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菌褶上布满了担子,而蘑菇的“种子”担孢子,就挂在担子上准备释放。 没有显微镜的话可以通过制作孢子印来直观的观察这一现象。方法是把蘑菇去掉菌柄,菌褶朝下放在一张纸上,如果菌褶是浅色的就放黑纸,菌褶是褐色或深色的就放白纸。过夜后拿起菌盖,就会发现纸上沿菌褶方向布满了孢子。不一定非得野蘑菇,找新鲜的平菇或香菇也都可以做孢子印的。 平时蘑菇也是这样释放孢子的。在清晨的林间阳光斜射下,菌盖下慢慢泛出孢子形成的烟霾,周围的空气轻轻拂动,令人感到永恒的美。 由于我平时不注意积累,也不愿从网上随便拿别人的图,另外也比较忙,所以很少挂图。 不过关键词都在文中给出了,可以自己查找相关图片,希望大家能够得到知识。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