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脑需要做创造性活动时候应不应该听歌? 周铂 这个问题提到的“创造性活动”定义比较宽泛,“艺术创作、文学作品创作、科学家进行思考和演算”不管从直觉上还是神经活动上来说都很不同。比如写作对于主要负责语言处理的脑区的调动肯定比较多,数学演算的话应该是前额叶主导,不过因为这些活动本身就是极为复杂的,不可能将其定位到某些脑区,所以也就不多说了。 但是,正因为任务本身不同,所以该不该听音乐这个事就很难定性地研究。听音乐是一定会占用注意资源的,这点毫无疑问。比如做数学题这种需要集中注意的任务,我个人认为听歌就不合适,但类似画画这种活动有可能就会被音乐启发(比如某些旋律会让人联想到一些场景什么的),而作曲的话……大概会被听到的音乐干扰吧。所以具体到不同场景,还是看个人的习惯吧。 这个问题肯定绕不开多任务处理,那么接下来我从这个角度说一下。已有的很多研究都表明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会导致任务表现降低,注意、工作记忆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但是也有一些研究发现,同时处理两个任务时,一个任务上的“成功”会促进另一个任务的表现。这方面的研究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索 attentional boost effect 和 temporal yoking effect(不知道中文该怎么翻译,这两个 effect 的英文名字都比较诡异……) 下面主要讲一个比较有趣的实验: 实验刺激由视觉刺激与听觉刺激两部分组成,每个试次中电脑屏幕上会呈现一个男性面孔或一个女性面孔,同时被试会听到一个高频率音或一个低频率音(可以看这个页面中的视频感受一下,点 Experiment 1 就行:JiangLab Demos)。被试的任务是,在高频音出现的时候按空格键,与此同时尽量记忆所有出现的男性面孔。这个学习阶段结束后会有一个测试阶段,用来检测被试对面孔的记忆成绩。这个检测既测了对男性面孔的记忆,也测了对女性面孔的记忆(不要怪主试“骗人”说不用记女性面孔……) 实验发现,当被试听到听到高频音(目标音)时,对屏幕上出现的男性面孔(目标面孔)的记忆成绩更好。当听到的音不是目标音,或听到目标音但看到的是女性面孔时,对看到的面孔的记忆都没那么好。于是,听觉任务上的“成功(探测到目标)”就促进了视觉任务上的记忆成绩。 但是也有人会问:你怎么知道是探测到目标音促进了记忆,而不是没探测到目标音抑制了记忆呢?实验者当然也想到过这个问题,比如在这篇The attentional boost effect really is a boost: Evidence from a new baseline 文章里,有的时候图片单独出现(基线水平),有时候图片和另一个任务中的目标刺激一起出现(目标刺激条件),有时候图片和另一个任务中的干扰刺激一起出现(干扰刺激条件)。实验发现当图片和目标刺激一起出现时,对图片的记忆好于基线水平和干扰刺激条件。所以人家文章标题都取得那么恳切,really is a boost……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种促进作用呢?有的人认为是另一个任务的“成功”提高了人们的唤醒水平(arousal),感性上可以理解为“更精神了”这种感觉吧,那可用的认知资源就会变多,分配到记忆任务上的资源也就会变多,于是记得更好。也有人认为是两个任务同时进行,于是人们很难将这两个任务“分开”做,所以只有在两个任务上都探测到了目标物(听到的是目标音,看到的是要记的图片)时表现才会好。 总而言之,这个领域还需要更多探索,比如使用的任务的难度就可能影响结果。如果太难的话会需要很多认知资源,那么也许另一个任务就只能干扰不能促进了;如果很简单,另一个任务也许就会起到维持“唤醒水平”、保证有足够注意资源投入、让被试不要睡着的作用,从而促进表现。 最后再强调一下我对问题本身的看法,做对于注意需求比较高的事时就不要听歌了,但像是画画这种本身很“艺术”又不需要注意高度集中的,看自己咯。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