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觉苹果专卖店很大气上档次?苹果专卖店的装修好在哪里? shuojiong,建筑/设计/文/艺 从建筑师角度澄清一个专业外常见的认知误解——即讨论设计的时候往往在讨论风格、理念,似乎风格决定了效果。然而这并不是真相。就拿苹果专卖店来说——一种近乎极简的现代风格,三星在学,小米在学,魅族在学,可是,哪家做的让你觉得高大上了呢?这是因为:“上帝在细节之中(God is in the detail)”——by 密斯.凡.德.罗。 举个栗子,苹果第五大道店的入口,一个极简的玻璃方盒子: 上图是它现在的样子,下图是 2006 年苹果店初开时候的样子。现在的版本每个面只有 3 块玻璃,结构是同样透明的玻璃肋。而前一代玻璃盒子每个面有 18 块玻璃,且有点状的金属固件,在通透度上不可同日而语。苹果为了这些视觉和空间感受提升所做的努力,并不是简约、现代、禅意几个词就可以轻飘飘概括的。 顺带说一句,极简的玻璃盒子概念其实不少见的,只是...... 图片来自网络随意搜索。玻璃分割大小、颜色、反射率透射率、结构体系、玻璃框架材料尺寸、连接方式,每一样细节都可以让你获得的效果与所想的风格相去甚远。 再举个苹果店室内的例子,并和三星、小米作个对比(有知友反应之前照片空间差异太大,于是我尽量找了空间大小、层高相似的店面。但这就导致苹果的图片是好些年前的店,而三星是最近的旗舰店,对苹果其实是不公平的): 友商们在风格、色调、材质上都很敬业地在“借鉴”呢,可是为什么依然画虎却像猫呢?原因很多,我就先说一个: 注意看吊顶 注意看吊顶 注意看吊顶 灯光、空调、消防设施都是凌乱恼人却又不可或缺的元素。看看苹果店再看看其他家,这就是 “必须这样做” 和 “做成这样也 ok 吧” 的设计态度区别。 至此可能会有人觉得,平时逛苹果店或者逛商场,并不会像建筑师一样留意到这些细节,所以这些并不重要。然而,正是它们形成了整体的空间氛围,终究影响着每一个人。这也是建筑师 / 设计师的劳动价值所在,也是为什么有些人收 10 元 / 平米设计费而有些人收 1000 元 / 平米设计费。 最后放两张由 Foster&Partners 主导设计的最新一代 Apple Store(伊斯坦布尔)洗洗眼,都是逼 (jin) 格 (qian) 堆出来的啊。 旮旯,互联网产品经理/独立设计师 我试着从一个角度说说这个。 1,极简设计的核心表达 从一张常见的画廊图片开始。 20 世纪中期《纽约时报》着名的一位艺术评论家 Brian O’Doherty,曾经有过无数批判当代画廊空间设计的文章,甚至着有一本书《Inside the White Cube: The Ideology of the Gallery Space》。 “如今画廊博物馆都是清一色的密闭白盒子, 与外界无关,窗户都是封闭的,墙是白的,天花是唯一的光源……身处这种空间,你不会大声说话,不会大笑,不吃不喝,不会唱歌,跳舞……像这种压抑生命的行为,正是传统宗教空间所成就的。这样的空间会让觉得连身体都是多余的,只有眼睛和心灵受到欢迎……” 这句话在说画廊空间的设计,也是在说极简设计的核心:通过抑制空间的活动,而让你的关注点都在期望你关注的核心上。 所以从这来看 Apple Store 的空间设计。 色彩上来看,全部是白灰原木等中性色系,不带任何色彩,色彩和图案是一个空间中最先能吸引眼球的东西,在 Apple 的设计中全部放弃。 所有的材质选择和家具的选择都在去风格化,既没有选择类似 Jobs 喜欢的中岛乔治家具中出现的漂亮木纹,就连纽约中央火车站的案例,也在努力的“去风格化”。 有没有感觉 apple 的设计类似某种 Brian 提到的宗教空间,比如 John Pawson 的修道院。 2,极简设计后的极致表达 可能空间比例秩序上的东西邀请建筑学的大神可能更合适。 极致表达的意思其实在说: Apple 的玻璃幕墙,在保持比例和基础的视觉划分后,能做到多大尺度就做大多尺度的幕墙去维持那个完整度;所以就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花了多少钱从哪定制玻璃云云的新闻; 桌子等家具亦如此,没准石上纯也那张大桌子的逻辑应该类似; 有了极简空间的立意,自然在所有的细节都去做到那个极致。 ———————————————— 公众号:极少(holalessismore) 分享设计,家具,家居相关。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