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还能用经济学来解释吗? 王相及,书虫 这个很好解释。 首先说一个我觉得比较靠铺的解释。 核心 idea 是:“价格是一个衡量商品质量的信号。” 对于一个不太了解商品信息的消费者,或者他了解这个商品质量所需要的(时间)成本很高——也就是有钱人,“只买贵的”的策略是一个用最小时间成本来选择正确商品的最优决策。 这个策略是理性的:如果市场真的是竞争市场的话。在竞争性市场中,质次价高的商品必然会被淘汰掉。通俗的来说:贵有贵的道理。有钱的消费者持有这种信念。 而没钱的消费者,担心买到质次价高的商品,由于时间成本低,舍得花时间上各种论坛比较商品参数,各种纠结,然后作出选择。是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得价格趋向于理性,帮助富人们节省时间,践行“只买贵的”的最优策略。 但是,当所有人都采用“只买贵的”的策略时,价格这个作为质量的信号就失真了:因为没有人会去真的研究商品信息,生产者有动力生产质次价高的商品。此时,只买贵的就成了一个不理性的行为。逐渐的,人们发现“只买贵的”的买来了很多质量很差的商品,就会意识到市场价格信号不准确,于是即使是有钱人也开始研究、比较商品信息了。 由于目前的世界是信息化世界,信息完全流通,有一群没钱但是时间充沛的穷人天天在研究怎么省钱,所以我觉得只买贵的是一个很聪明的行为:如果你不在乎那么多钱,同时时间成本很高的话。 (在以上的讨论中,富人、穷人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概念。) 另外一个解释(我觉得不那么靠谱),是 Robert Frank 在 Darwin Economy 那本书中介绍的,通俗的来说就是攀比。 攀比是可以被理性化的(也就是找到一个 utility function 来描述。)在这个世界中,价格是一个显示自己有多少钱的信号。 比如,你买了一只 10 万块钱的 apple watch——一只 1 年后就会过时的表。我是死也不信苹果有什么值 10 万块的黑科技的。这个表,你亮出来,可以含蓄的告诉别人,我有钱到了不在乎 10 万块的地步。 攀比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当别人显示出比你有钱,会推导出别人比你成功,会让你郁闷。 为了避免郁闷,人们只能尽可能购买让别人知道很贵的商品来释放“我比你更有钱”的信号,来让别人郁闷。 可见,两种解释的核心区别就在于价格到底解释的是什么种类的信号。这两种推导出来的市场结果也是不一样的。第一种解释的结果,是贵贱只能在“不同”的商品中出现。第二种解释却允许贵贱在“同种”商品中出现。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