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都知道儿科急诊医生缺乏,但想出这个昏招只会让医生越来越差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7-31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04
    赞:
    46
    如何理性看待卫计委为解决儿科医师,急诊医师紧缺而采取的执业医师考试定向加分录取政策?


    问题补充: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关于医师资格考试短线医学专业加试专业内容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出:为缓解院前急救和儿科岗位专业人员匮乏的现状,根据岗位实际工作的需要,自 2015 年起,在医师资格考试中,对儿科和院前急救岗位从业人员,开展加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

    [​IMG] 田吉顺,新书《医生是怎么看病的》7月上市

    虽然看到这个消息时我被雷成外焦里嫩,但现在还是试着理性分析一下这条政策。

    根据博弈论的观点,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性,拥有信息一方需要向另一方传递信号,从而使双方有机会达成最优的合作模式。

    举个简单例子。招聘的时候就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企业不了解应聘人的情况,不知道来应聘的人是不是将来可以胜任相应岗位的工作。这时候,应聘人就是拥有信息的一方。为了达成合作,应聘人需要通过某种信号向企业传递一个信息,让企业相信自己将来可以胜任工作。这样的信号途径有很多,比如说学历或者毕业学校,通过自己受教育水平来向企业传递自己的能力信息。之所以文凭可以作为信号来传递信息,是因为教育程度是有成本的,能力低的人要获得更好的教育水平,需要付出更大成本,那么他会选择放弃,于是这个成本可以把能力高低的人区分开来,企业也就可以靠这个来区分是否胜任工作。

    这在医疗行业也有应用。医疗行业也是信息不对称的市场,比方说患者不知道什么样的医生是好医生。现在政府通过设立一些考核监督制度来传递信号。比如政府评审出医院级别,希望使得级别越高,医疗质量水平越高;政府设定一些职称评定标准,希望使得职称越高,医生业务水平越高。这样的评审就是一种成本,水平一般的医生要在更高级别医院获得更高职称,需要付出更大成本,那么他就会选择放弃,这样就可以把「好医生」和「一般医生」区分开,让大家可以简单的评价大医院的高职称医生就是好医生。(这里对于评审的内容不做评价,仅讨论这种形式。)

    现在看国家卫计委出台这项政策会带来什么影响。我们知道儿科学是和内科、外科、妇产科并列的最重要的二级学科,儿科学不是简单的对某个系统研究,而是要对人类一定年龄段所有系统全方位的研究,需要医生同时兼具内外科思维,这种要求至少不比其他二级学科更低。

    根据卫计委政策,如果一个医学生执业医师考试成绩比较低(没过及格线),但是加考儿科学的成绩加起来能够到达及格线,那么这个医学生也是可以拿到儿科专业的执业医师资格的。这看上去「合情合理」,毕竟加考内容是儿科学,我把这个医生也局限在儿科学领域了。但是如前所述,如果一个人对于整个内外科的知识有欠缺,你怎么保证他对儿科的认识是好的?对于医学的认识只有 50 分的人,考两次加起来他就变成 100 分了;但是显然,对于这种「100 分」的医生,大家都知道他只有 50 分的水平。

    现在如果按照这样的信号输出,我们知道水平是 50 分的人是可以做儿科医生的,那么这样就会阻挡真正水平是 100 分的人选择做儿科,因为在这个领域里,你已经没有方法去区分 50 分和 100 分的人了。这样的结果就是,即使是有 100 分能力的人想要做儿科,他的最佳选择也应该是放弃,因为将来他和 50 分水平的人向外传递的信号是一样的,这对于 100 分的人来说就是很大损失。那么久而久之,你就可以保证在儿科领域里,最终都是 50 分的人在做医生。

    同理可得,急诊科的医生也都变成 50 分的人。

    所以,随着政策出台,那些本来没有能力拿到执业医师资格的人,通过选择儿科和急诊科可以最终做医生,短期内或许可以解决儿科和急诊科医生不足的问题。但是这样做的远期结果,必然是导致这两个学科成为临床医生中水平低一等级的科室。到那个时候,儿科和急诊科就可以作为一个信号来向外传递信息了——什么?你是儿科医生?哦,看来你水平不咋地啊!

    以前政府出什么昏招好像都能找到冠冕堂皇的理由,证明自己的政策其实是好的,只是执行时出了问题或者情况出现了变化。但是这次,我特别想听听官老爷们的解释,因为我通过理性思考,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能为这种昏招找到什么借口。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