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感是否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情绪?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冯丹彤,精神分析师、长程动力取向心理治疗师 没有任何一种感觉是纯粹消极、毫无存在价值的。即使是在痛苦、委屈、震怒等等负面的情感体验背后,往往有其存在的必要和价值。如疼痛的感觉,提示了身体某处的病变;委屈的感觉,提示了付出与获得、遭人误解和渴望理解的失衡;愤怒的感觉,提示了自己身心遭到了威胁,需要启动自我的保护。孤独感的存在,提示了自我某个层面的“失联”状态,每一次让人感觉凄凉、沉寂的孤独感,都在提示我们需要与某个人、某种心理活动、某种生存状态,建立和保持联结。 内心失去联结的感觉,在中文里有很多表达的词语:举目无亲、孤家寡人、异客、茕茕孑立,形影相吊、镜中的陌生人等等这些词语在描述了人在不同层面体验到的孤独体验。 参照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师欧文·亚龙对于孤独的解析,可以把我们日常体验到的孤独感,分为人际孤独、心理孤离、存在孤独三个层面。其中任一层面出现了失联状态,都会导致孤独感的出现。 第一个层面是人际孤独。意指和他人的分离。 我们和自己熟悉的人,有了地理上的距离、无法面对面交流时,我们会自然地产生想念、怀念的感觉。我们可以暂时把注意力大量地投注于外界的事务,但伴随着身心的疲惫,我们内心想和人交流、谈心的渴望也会慢慢升起。在匆忙之余如果没有人可以去倾诉、交流,那种无人应答的孤独感,会很强烈。尤其在遭遇事业不顺、人际冲突时,内心的创痛感,在无人可以倾诉的背景下,会被放大、掺杂更消极的无助与自责感,“为什么我连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 这是人际孤独的本质,这种孤独感,提示着我们,需要留出时间和亲友交流、必要的时候需要见面聊个痛快。而现代,QQ、微信、陌陌等即时沟通软件的盛行,给人们缓冲这种人际中的孤独制造了条件。当我们体会到人际的孤独,需要做的,只是敢于正视内心渴望和人保持联结的需要,主动地迈出沟通的第一步,受到邀请的人,如果也需要这种交流,两个人持续的对话就一起缓解了这种孤独感。 第二个层面是心理孤离。是情感和理性、自我要求和真实感受之间的分离。 欧文·亚龙总结道,人如果过多的压抑了自我的情感,只在认知和理解上,和自己保持联系,压抑自我的感受和欲望。把“应该”或“必须”当成自己的愿望、不相信自己的判断或埋没自己的潜力,都被称为心理孤离。 在日复一日的生活、工作中,我们时常体验到重复感,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体会不到这么做的意义,只是盲从于大多数人的意见、遵从于过去的习惯而维持原样。这一过程已经不再带来新鲜的体验,我们成为我们心灵上的陌生人,我们与内心的需要、深层的体验失去联结。这导致我们的内心变得空洞、做事情变得没有热情。觉得做了又当如何,只是业绩更高、成绩更好、有了更好的皮包和手表,但是内心却不再能体验欣喜与满足。这时候,即使我们渴望表达自己的空洞感、无趣感,也很难被人理解、听懂,这就自我与心灵孤离的写照。 这种人群中的孤寂、疏离的感觉,我们很少归类为孤独感,更多说成是人变得麻木、空洞。但这麻木的背后,是自我与基本的需要、真实感觉的疏离。心理孤离的感觉,提示着我们要正视内心情感与理性、真实需要和自我要求之间的分离。 第三个层面是存在孤独。指的是“个体自身与任何其他生命之间无法跨域的鸿沟,是一种更基本的孤独——人与世界的分离”。 我们每个人都渴望与世界有深刻的联结,希望看得懂世界的变化,也融入于世界的变迁。但是我们每个人所体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体验,与外部世界接触越多,我们会越发看到自己的特殊性。 我们性格的完成正是在和世界一次次的交流中确立和完善的,但是独特的经验、阅历塑造了我们的性格的同时,囿于自身经验的局限,我们越发地难以从别人的交往中,获得我们完全一致、我们彼此认同的感觉。 我们越发地承受着只有我是我,我也只能是我的困境。成长的过程,不断驱使我们走向未知、告别熟悉的环境和惯常的依赖。这不断触碰未知的自我、未知的世界时,我们饱受着无法被人理解、无法再放下自我、投身于关系的孤寂感。这是无法抗拒的孤独,是最强烈的孤独感。存在主义心理学认为,人注定孤独,是人不可改变的终极现实之一(其余三个是死亡、自由和无意义)。 而对抗存在孤独的最主要力量是关系。存在孤独感的出现,提示着我们需要寻找完整而意义的爱,来“弥补孤独的痛苦、分担孤寂”。 所谓完整的而有意义的爱,是指,需要建立基于对对方完整的认识和接纳、认可对方是独立、有感情的人,建立一种马丁·布伯所说的“我和你”的关系。 如果要想建立真实而深刻的关系,以此缓解存在性的孤独,需要我们能够真实地倾听他人,放下对他人的期待和刻板印象,让自己在他人的反应中成长。 综上所述,孤独感并不是只有消极意义的情绪体验,它的存在提示我们不同层面的“失联”状态。我们要想从孤寂和落寞的感觉中幸存下去,首要的是去体验、去觉察自己体验到的是哪一种孤独感,学着去接纳、面对它的存在,理解它想表达的需要,以此,在内心和行为上做出调整,打开未知生活的另一面。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