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an Wang,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生 上图这位小帅哥是我们变态心理学课堂上常用的例子,名叫 Ted Bundy。这张图片中,这名男子面容整洁,看起来很自信。而现实生活中的 Ted 在很多人眼中确实是这样,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优等生,一度在政治中比较活跃。然而,光他自己承认犯下的罪过,都有三十多起,很多人认为他杀死的人在 100 个以上。几乎所有的被害人都是单身女性。 Ted 在生活中喜欢撒谎,事实上撒谎,偷窃已经成为了他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对杀掉的这些被害者没有任何愧疚。在法庭上面对被害者的指责,他既放松又自信,后来甚至撤掉了律师为自己亲自辩护。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把这个简单的例子和 Ming Zheng 回答中的那位医生做一个对比,不难发现一些共同的人格特征。事实上,这些人格特征出现于大部分连环杀手中,我们将这些特征称为‘心理变态’ (Psycopathy 或 sociopathy)。这个词在心理学中并不是一个泛泛的称呼,而特别指代一类人特障碍。 在 Christopher J. Patrick 提出的模型中,心理变态者一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boldness (冒失?)简单的说,就是异常淡定。对于不熟悉和危险的情景有着极高的容忍力。很少有压力,在社交情景和生活场景中非常自信。例如,Ted 在法庭上撤掉律师为自己辩护,和霍姆斯医生一样,他举止大胆,自信,对于女性有着很高的吸引力。 2. Disinhibition (不节制)缺少远见和节制,经常想无止尽并且尽快的满足自己的愿望。不管是什么愿望。换句话说,在心理变态者的身上几乎看不到任何道德约束。 3. Meanness (恶意)我个人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即心理变态者有着极低的共情心,同情心和愧疚感。如果说上一条是道德约束力,这一条就算是良心约束力吧。从霍姆斯医生的故事,或着 Ted 在法庭上如何对于受害者的谴责不屑一顾的场景,或者更直接的,如果有兴趣阅读这些连环杀人狂杀人的场景中,你会发现他们对待受害者如同猫玩弄一只老鼠,而不是对人类的感情。 一个冲动杀人的人,可能对于受害者有着强烈的愤怒,仇恨,嫉妒,在杀人过程中这些情绪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在他结束行凶以后,则会感到愧疚,恐惧,悔恨。而所有这些,几乎都不会出现在心理变态者身上。对于他们来说,强奸一个女人可能只是因为自己突然有了欲望,杀掉一个人可能只是因为想要杀掉他而已。用残忍的手法来玩弄被害者并不是因为什么深仇大恨,就是因为自己想这么做而已。受害者的谴责,痛苦,哀嚎难以引起他们的丝毫感情反应(可能使他们感到一种愉悦)。就如同最近的一则新闻里,某校男生奸杀一个女生后,只是简简单单说一句,对不起,死了。同样的道理,他们生活中不断的撒谎,偷窃,即便谎言被当众揭穿,也轻轻松松谈笑自如,丝毫不感觉尴尬愧疚。 因为这些原因,心理变态者某种意义上是最适合成为连环杀手的人,但是大部分心理变态者并不是连环杀手。美国的调查中发现,心理变态者大约占到人群中的 1%-2%。这其中只有很少很少一部分是连环杀手。 看到这里也许你会奇怪,心理变态者的人格是怎么来的?我对此没有太多研究,不过,当这些特点能过在人格范围上讨论的时候,就不是可以轻易改变的东西。换句话说,心理变态者不会因为一个偶然的生活事件而突然良心发现变成正常人,一个正常人也不会想变成心理变态就能变的(很多连环杀人犯有很多崇拜者)。很多心理变态者是从小开始的。在 Ted 的例子中,我个人认为是青年的一系列重大创伤所导致的。遗传和后天的经历都会有一定的作用。 题主的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但同样的经历在不同的人身上会产生极其不同的结果。因此,如果你真的感到担忧,更应该好好观察一下你的朋友的人格特点。 例如,大部分心理变态者从小就对动物和他人没有同情心,撒谎成性,喜欢以残忍的方式玩弄各种小动物,虐待甚至杀掉其他小孩子。 而对于成年的心理变态者来说,你会发现他很多时候是一个讨人喜欢的人,似乎很理解人,对他人有很强的共情心,然而近距离接触就会发现,这种讨人喜欢常常会转化成毫无愧疚的伤害。他们几乎没有同情心和责任感,撒谎成性,难以约束自己,毫无羞耻心,一切以自己为中心,花言巧语,善于操纵。 人与人的交往,常常建立的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这种信任默认了对方和自己一样,在一定程度上有良心,真诚且有责任感。然而心理变态者常常不在这个范围内。亲密的人会感到痛苦不解,觉得难以处理。他们能轻易的迷惑别人,一路上留下一连串创伤的心灵。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