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论中少林寺和尚说的:我拿个手机,大家觉得不可思议,我开个车,大家说和尚开什么车。可我们也是人呐? 知乎用户,佛学院学僧 像我这样用手机、还考了驾照的僧人……好像有一点点责任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议题。也就不匿了。 立场不够客观,且逻辑比较混乱还请各位看官原谅。 首先我想要感谢此问题下的诸位答主,谢谢你们的理解和体谅。哪怕是中立的、“各打五十大板”的观点也让我心生感动。 可惜,这是知乎。而现实则更加复杂一些…… 自打来到佛学院就读,我大概半个月左右就会去市区的超市去采买一次。因为校区在很偏僻的小镇且镇上的东西比较贵。按道理来说学院给我们提供了免费且很不错的食宿,我们大概没什么其他花销。其实基本的生活用品还是要添置的。比如牙膏、毛巾、洗衣液、内衣什么的。或许我比较贪吃,我偶尔还会买点巧克力之类的零食。虽然网购越来越方便,有时还是自己去买更便捷一些。 提到网购,现在连超市结账都支持移动支付了,更别说购买火车票、机票、打车之类的了。只要不是在深山里隐居,似乎手机的使用就变得越来越必须了呢。 我在常住寺院的时候兼一些弘法部门的工作。我负责的部分是寺院网站和居士论坛的运维。弘法介质除了书籍,最早是录音带的传播。后来一路从 VCD 、DVD 到现在的网络视频等。听说现在主力都变成微信公众平台了。我无法想象如果没有手机和电脑,我的工作要怎么开展。同时,为什么要由我来做这些事呢?因为交给专业的公司去做我们负担不起。但是信众又有相关的需求,我只能尽力去边学边做了。 接着说超市的事:有一次我在超市买水果,一个小女孩对妈妈喊到:“妈妈,快看,假和尚!”小孩子童言无忌,估计也是常听大人如是说吧。 虽然我可以当做没听见,可心里仍然有一丝无法形容的不快。如果一个平凡的公务员,路人喊他是个贪官,他会有何感想呢? 被误解是好难过的。 但,这个娑婆世界的芸芸众生哪个不会被误解呢?人们容易“少见多怪”,也时不时用不友善的心态去揣度他人。我们或多或少都是如此。有人看到穿着另类或者奔放的男女也容易对他们的职业甚至品德进行评价不是么?这是人性,也是自我保护的需要。无可厚非。如本题描述所说,大家都是人啊。 今天对别人妄加猜测明天别人也会如此对你。因果&轮回。仅此而已。 佛家常说:“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我告诉自己还是一笑而过好了。放下得安乐。然而道理我可以想的明白。心中难以名状的负面情绪却无法马上消退。 因为我所遇到的不单单是这个小孩的一句话,类似的经历还有很多。比如在超市(我是有多爱逛超市啊,其实我只是生活很简单而已。)有人会仔细瞄我的购物车。也许他是好奇,看看我是不是买了什么不该买的东西吧?如果我没有出家,我一定会呛他几句,因为这种行为,让我感到了被窥视,感到了不爽。可是,作为一名出家人我却不能如此。 我们的钱来自十方,受到十方的监督也是自然,这也是因果,这点觉悟我倒还是有的。 人不知而不愠。我们确实应该让社会大众了解我们的生活。这样才能消除别人对我们的误解。反正我是这么认为。不能因为在超市有不愉快的体验就不去超市。不应该逃避。 随着社会的变化,问题其实并不是出家人该不该用手机、该不该开车,而是出家人该不该用高端手机,开名牌座驾。 这个问题,或许也应该稍微分析一下下。 从大环境来看:中国这么大,有些地方的寺院及僧人条件确实比较好,有些地方(大多数)的僧人则比较清苦。贫富差距,是哪里都有的。 富庶的地方,信众供养名贵的物品给寺院或者僧人也是自然的事情。比如外人看来某某大和尚坐着一台名牌车,殊不知,这只是某位居士换下来的二手车而已。 其实僧团内部也有分歧。 有的一部分僧人觉得不应该太现代化,还是要坚持传统。有一部分僧人却觉得应该与时俱进,顺其自然。 其实,我个人觉得,各有因缘,随缘就好。 既不应该奢侈消费与享乐,也不应该刻意的为了维持某个特定的形象而做作。(这不是解脱自在也不是修行。修行是不贪恋不执着。秉持着为我所用而不是为我所有的心态去面对物质。) 与其为了考虑大众的心态去刻意怎样,不如让公众更全面深入的了解我们。 我至今还没见过听说过哪个寺院或者僧人主动拿寺院的钱买名车的。 请允许我再罗嗦几个其他例子。出家人来自十方,出家前做什么的都有,也各有各的习气。出家前就物质很富有的人,比如企业家之类的,他出家以后也仍然有一些积蓄在身。对他们来说用个 iPhone 开个奔驰,都是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 我认识一个法师,她出家以后,妈妈用给她攒的嫁妆买了一部很好的车送给她作为礼物。因为她所在的寺院很偏僻,交通很不方便…… 上述的两个僧人如果开着车出去,一定会引人侧目。大多数的人习惯通过表面,就快速做出结论。这是很危险的。因为很容易被表相所蒙蔽,遇到了真正的“假和尚”是一定会被骗的。坦白讲现在的假和尚,其实比真和尚还真的。 当然,我并不是想为这种现象开脱或者怎样。因为我只说了一些我看到的个例。我相信还有一些个例是不好的,且我不知道的。我只是呼吁大家暂停两秒钟,做一个独立的思考。不要习惯性地匆促地下结论、贴标签,甚至习惯性地相信负面的宣导,一杆子打翻一船人。 一颗那啥坏了满锅汤。 问题是,我们要的是什么?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