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想在网上买生鲜食品,总有点担心,靠谱吗?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8-29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20
    赞:
    46
    [​IMG]
    在线电商销售的生鲜食品是怎样监管的?如何识别合格产品?

    [​IMG] 狐狸贝贝,现代鱼贩子

    总体而言,目前的电商,对于食品安全和产品合格性问题,采取的是一种规避性的对策。

    何谓规避性的对策?就是把产品的安全、合格性交给上游企业、监管部门,而不是建立自己的有效监测部门,通过自身的完整鉴定,来确定产品是否符合企业的要求。这些规避对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供应商筛选机制。对于有市场准入机制的产品类别,如定包装商品(通常指有国际条码的商品)、需要 QS 资质的商品、进口商品等,这些类别的商品,厂家必须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认证,才可以生产、经营产品。如供应商签订供货合同前,必须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银行开户证、生产许可证(QS 证,生产企业必须)、食品流通许可证(经销企业必须)等基本五证;
    2. 商品检测报告。供应商提供的每个单品,必须有相应的检测报告,如为进口商品,则提供进口检验检疫报告;
    3. 特定商品所需要的其它证件。这些证件,有些是全国性的证件,如猪肉的“防疫合格证明”等;有些是地方性的证件。这些证件,基本都是强制性证件;
    4. 追溯制度。有些追溯是政府强制规定的,如上海的猪肉追溯制度;有些是企业为了差异化制定的企业制度,如商品上的追溯二维码等;
    5. 商品台帐。这些台帐,有些是政府强制性的, 有些是企业要求的。台帐的建立,可以在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第一时间找到产品货源,追溯到相关责任人。
    6. 企业品管部门。这也是电商对于供应商产品质量最重要的把关部门。绝大多数的电商,对于商品的质量判定,基本都是依靠直接感官,如视觉——看色泽、大小、成熟度,味觉——品尝产品甜度、脆度、口感等,嗅觉——产品的气味是否正常,有否异味,听觉——瓜类轻敲的回音是否判定是否成熟,触觉——鱼类的粘液多少判定是否新鲜等。使用仪器的话,一般也是比较简单类型的,除了必不可少的秤外,还有糖度计、温度计等。而对于那些凭感官无法直接判定的指标,如重金属残留、药物残留等,绝大多数电商品管并没有直接检测的能力,而是采取抽样的方式,转交有能力资质的第三方或者政府检测机构进行。

    以上是绝大多数电商对于食品安全性、合格性的制度流程。在这些看似全面的流程中,是否真正能做到无死角、无空子呢?下面对于不同类别的生鲜类别商品逐一分析。

    1. 先说一下那些定包装商品,就是带国际条码的产品,如低温奶、盒装蛋等,这些产品安全性相对来说最有保障,因为都是严格按照国标等政府强制标准来进行。所以顾客在挑选时基本不用注意太多,就是看一下是否在保质期内,包装有没有破损等。当然了,考虑到某些地区的食品监管有可能不那么严格,所以可以优先选择大品牌、大城市的产品;
    2. 国产的肉制品。虽然现在的什么“僵尸肉”闹得纷纷扬扬,但那些渠道基本都是些不规范的,如各类无证摊贩、饮食店等,电商的供应渠道还是挺正规的,基本都是国内知名厂商,同时国家对于肉类的监管还是很严,养殖需要定期或不定期抽检检疫,屠宰需要屠宰证,运输、零售等也必须有定点的证照和必须的设备,所以电商的肉制品从货源上来说还是基本可靠的。但其中要注意的,一个是进口肉制品类。通过正规渠道进入电商的,产品是没有问题的,但有些供应商会用走私渠道进来的产品,以正规渠道的证照来供货,这就会带来一定的产品隐患。所以,在选择进口肉制品时,最好看一下其品牌或者供应商,尽量选择那些渠道广、品牌性基本形成的产品,少选那些没怎么听说的牌子;另一个是注意一下电商的物流。肉制品运输,最好是那些电商自身的专用冷藏车,如果是那些交给第三方物流的,或者用普通非冷藏车辆运输的,也会有产品运输途中变质的隐患;
    3. 烘焙类和熟食类产品。这些产品基本都是电商根据订单新鲜制作的,配送的时候也采用了相应的包装,所以安全性也是不错的。但有些电商本身不具备烘焙和熟食类的加工能力,而由第三方代工。那就必须了解代工厂的企业管控和业界知名度了。为同时保证食品安全保障和价格相对便宜,一般来说还是选择那些自身有加工能力的电商为好;
    4. 蔬菜类和水果类。这两类商品往往是生鲜商品中安全性不是那么靠谱的产品,因为不同种类的蔬菜水果往往来自于各个产地各个渠道,电商也是由供应商从批发市场批发来然后转送电商的,这些供应商基本不具备非感官检测能力,碰到同样没有非感官检测能力的电商,那就有点不靠谱了。虽说国家有政策,批发市场有要求对交易产品进行检测,但实际去过批发市场的都知道怎么回事。当然有些有前瞻性的电商已经作好了相应安排,如自有基地的建设、优质产区的直采等,还有从国外农场直接发货做进口直采等,这些措施无疑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有了很大的保障,所以在购买时,也以首选此类产品为佳;
    5. 水产品类,不含那些有国际条码的定包装产品。水产品可谓是生鲜食品安全性的重灾区,因为目前有完整的、可靠的检测、监管的产品基本都是冷冻品,但目前的价值观还是崇尚活鲜类、冰鲜类的产品,活鲜类、冰鲜类的产品只有少量几个产品的合格标准,但运输、零售等都没有想对应的国家标准;同时,肉类、禽类制品,要么由大型养殖场出产,要么为具备资质的大型企业收购,还必须在制定的地点检疫后屠宰,并且运输链也有相应的规范,而水产目前的来源主要还是各类个人养殖户,大型养殖场的比例并不高,而且供应链途中基本没有监管,尤其是那些非感官指标。而对于建立自有水产基地,一则国内良好的水源地不是那么好找(有机认证必须至少 2 级,但 2 级及以上水质往往是水源地,对养殖的鱼种、数量要求很严,有些直接规定不得使用高密度的网箱养殖),二则活鱼的运输、暂养需要大量配套的技术、设备、专业人员,设备还可以靠钱砸,但技术不是那么一蹴而就的,不符合电商速生快死的风格,至于专业人员,那就更是凤毛麟角了,水产行业的人,有学历的要么在养殖场混,要么在跑饲料跑鱼药,既熟悉养殖,又懂运输,还了解零售的几乎没有。
    6. 所以,多数电商都仅仅经营冷冻和干货类水产,活水产、冰鲜水产都已经放弃(现在很多电商连毛利较高的冰鲜三文鱼都没了,而改销售冷冻三文鱼了)。

    综合来说,目前电商对于生鲜食品的安全性对策,是采取保守的规避政策,除了自有基地和直采的方案外,还没有积极的正面应对方案,更多地是依靠国家法律法规的监管以及供应商择优的政策。当然了商家有商家的考虑,毕竟高投入换取低效益以及回收周期过长对资金流动性要求很高的电商确实不是好方案。电商产品的安全性基本还是可以信任的,但品类暂时也无法和零售市场看齐。

    ————————————————

    更多讨论,查看 知乎圆桌 · 吃得明白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