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中骨骼的性别判断 死者代言人,我为死者代言 开了专栏好几天也没想好写点什么,今天正好看到如何通过骨骼判断死者的性别及死亡时的大致年龄? 这个问题,那就想题目不如撞题目~~~就详细写写这个吧。 (文中带有人类颅骨的真实图像以及模式图,希望做好心理准备) 法医学上关于骨骼的性别和年龄判断问题是属于法医人类学的范畴的,嗯~~~~我看了一下手边的《法医人类学》,294页……这已经是法医专业教材中比较薄的一本了……一共十三章,大致有七章包含了性别和年龄判断的问题……有兴趣可以去找找这本书的电子版来看,因为可能涉及到版权问题,我就不提供了。 为了不让一篇的文字太多,今天只写一些关于性别判断的简单原理和吧,年龄的下一篇再详细来写。 性别: 法医人类学中用来判断性别的主要有颅骨,骨盆,躯干骨和四肢骨。 主要的依据就是:在同一种骨骼上,男女会具有不同的性别特征,判断性别价值最高的是骨盆,仅次于骨盆是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相对来说特征性要弱一点。 下面是应用骨盆进行性别判断需要观察的几个特征: 其中“上口”指的是下图中“骨盆上口径线”所表示的那一圈。“下口”是相对应的骨盆下面的一圈,下口并不像上口一样是一个闭合圈,下口可以理解为第二个图中“骨盆下口径线”表示出来的尾骨和两侧坐骨三个点,圈出来的那一圈…… 再来一张男女骨盆的对比,从图上还是挺明显的能看出来男女的区别的~~~~~ 此外,属于骨盆的耻骨联合部位也是性别特征比较明显的部位,包括上面提到的耻骨弓夹角,下图是一个常用的判断耻骨弓夹角的手势~左边是男性,右边是女性。图片来源果壳网。 大多数生育过的女性的耻骨联合背面会出现一个或几个黄豆大小,或凹陷的骨槽,称为“分娩瘢痕”。一般认为是在怀孕及分娩的过程中,耻骨之间的韧带附着处牵拉使骨质拉伤或韧带嵌入骨质中,韧带消失后呈现出来的就是小凹槽了。下图中蓝色圈出来的部分~ 同样属于骨盆构成一部分的骶骨也有很大价值用来做性别判断。 如下图,男性的骶骨整体呈“等腰三角形”,而女性的则整体呈“等边三角形”。 下面是颅骨的性别特征: 右边图像中的红线是后加的,代表的是上表中的“额部”,这一特点在男女颅骨对比中较为突出。 (文章最后有男、女人类真实颅骨的对比,为了防止大家受到惊吓~~~放到最后了,有兴趣的可以到最后看一看。) 除了以上这样使用特征性的表现之外,对大量样本的骨骼进行测量,包括长短、某些骨性标志之间长度、相对位置。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多元回归方程分析,不同的数据赋予不同的加权分数,制作成表格。通过对实际检材的测量,将数据带入表格公式就可以得到一个倾向性的结果。各种不同数据的叠加会相对的提高结果可信度。躯干骨和四肢骨,因为男女的区别并不是非常明显,就需要采用上面的数据测量的方法来判断性别。 这一部分的专业性比较强,不太适合这种科普为目的的小文章,就不具体展开细说了,有兴趣的的可以去找《法医人类学》来看。 参考:张继宗 法医人类学 第二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文中图片来自奈特图谱、水印上的影像园网站:影像园-共享放射医学资源,果壳网:识骨寻踪速成班:性别篇 附:人类男女真实颅骨对比。 左侧为男性颅骨,整体比较大,眼眶接近方形(红色圈),颧骨明显(绿色圈),眉弓明显(蓝色圈),梨状孔(黄色圈)上下径明显大于左右横径。 右侧为女性颅骨,整体偏小,眼眶接近圆形,颧骨稍平,眉弓不是很明显,梨状孔上下径和左右径相差不多。 ——————————————— 发自知乎专栏「法医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