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心理学角度理解大雄的原生家庭和哆啦A梦在其家庭里扮演的角色? 轻心计,一个心理咨询师,微信号realqingxinji 哆啦 A 梦是我生命中第一个完整看完的漫画,留给了我极其深刻的印象。历经多年,我终于能从心理学的角度理解为什么哆啦 A 梦如此的有魅力:我想这是因为无论是哆啦 A 梦还是大雄的家庭,都隐隐反应和迎合着我们内心对生活的一些重要期待和需求。 首先谈谈大雄的原生家庭。 大雄的原生家庭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中下产阶级家庭:父亲是一个爱吹牛的木讷的上班族,没有一技之长、生活简单,忙忙碌碌但是一事无成,如果换一个画风和故事来看的话,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悲剧型人物;大雄的母亲是一个极度啰嗦且脾气暴躁的女性,作为一个普通女性她没有静香母亲的漂亮娴熟,也没有强夫母亲的精明,更没有胖虎母亲的彪悍,可以说是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大雄的奶奶慈祥、爷爷严厉,都是很普通的市井百姓。可以说大雄是出生在一个无财力无背景,父母皆凡人的家庭中,甚至连祖先(详见我的吹牛祖先卷)都只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樵夫,唯一的特点就是会吹牛。 我想这样的原生家庭是被我们很多人所熟悉的,千千万万个我们也有着一样的成长背景。可是,虽然大雄的家庭经济不好、人脉不好、毫无特点,它却有着一份非常让人着迷的部分,那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稳定、温暖的情感链接。这种稳定、温暖的情感链接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因为这会带给我们一个生而为人的存在感。这在漫画里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温柔的奶奶:奶奶从小就对大雄有着非常稳定的情感支持,大雄每一次哭的时候奶奶都会第一时刻出现,这种温暖的呵护在大雄心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甚至多年后的大雄回到过去,奶奶也能一眼就认出来他是大雄。每次看到这的时候都能热泪盈眶,因为这带给人一种很真实的存在感,即使你在外面过得再不好,在家中你依然是家的一份子,一个健全完整存在的、无可替代的、不被鄙视的人。 其次体现在大雄的爸爸和妈妈身上:大雄的父母对大雄接纳度非常高。虽然大雄已经被定义成一个废物一样的人,但是爸爸妈妈从未没有对他有过一丝一毫的指责和抛弃。事实上参考第一话来自 22 世纪的问候中哆啦 A 梦拿出的家庭相册的话,你会发现大雄从毕业就失业,到用家里的钱去开公司,再到公司失火,再到一步步的走向人生落魄的照片中,他的父母总是出现在照片中默默地陪伴着他高兴、悲伤、微笑、流泪。虽然爸爸妈妈极其普通、而且妈妈还很凶。但是能看得出来他们对于大雄那种稳定的情感链接是非常真实而且刚强的:爸爸妈妈虽然不能为你提供完美的人生,但是我们会一直陪着你,在你的身边不抛弃你。这会带给人一种异常温暖和踏实的感觉,我是这个家的一份子、我是真切的活在这里的。 最后体现在许多出场率不高的家庭成员那种真的为彼此考虑的爱中:比如说严厉的爷爷偷偷在给爸爸买他所想要的东西(详见回到过去请爷爷教训爸爸那章),再比如搞笑的祖先(详见祖先的宝藏那章)祖先二呼呼的把一个救生圈埋了下去,都能让人感到他们对家人的那种深切的关怀和眷恋。 正是这样一个虽然普通但是家庭成员彼此之间紧密连接的家庭,能让人感到异常的温暖。家庭成员之间可以一起享受生活的乐趣(详见游玩棒那章)、也可以一起面对生活的困难(详见感冒传染机那章)、更能够即使在争吵发生的时候仍然保持紧密的情感链接,不抛弃彼此,不放弃彼此(详见大雄回到过去把过去的自己带回来当弟弟养的那章)。我想机器猫之所以能风靡全球,或许正是因为这个家庭中所传递的那种紧密稳定情感链接,是我们每一个人内心对原生家庭所期盼的。 然后再说说哆啦 A 梦。 事实上每个人内心都盼望着有一个哆啦 A 梦。这不仅仅是因为哆啦 A 梦的种种神奇道具,而更是因为哆啦 A 梦在大雄生活中所起到的心理功能。用自体心理学的话来说,哆啦 A 梦完美的扮演了大雄心中各种成长所必须的移情客体。 1、第一无二的内在客体(无论什么永远在一起)。 哆啦 A 梦是且仅是大雄一人的最好朋友。事实上在机器猫中,强夫就不止一次的尝试拉拢哆啦 A 梦,比如说用大量的铜锣烧尝试让哆啦 A 梦叛变。但是哆啦 A 梦从来都没有改变阵营,而始终是大雄最坚定的盟友。这种关系就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的第一无二的内在客体,这个内在客体不会嫌弃你的出身、不会嘲笑你的无能、不会吐槽你的长相,而是会稳定的和你待在一起。同时这种待在一起不仅是物理上的,而更加是心理上的 。哆啦 A 梦漫画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结局、永不落幕。孩子需要在成长中内心拥有一个稳定的客体,这个客体可以是爸爸、可以是妈妈、可以是奶奶、可以是爷爷。但是重要的是这个客体需要是独一无二、稳定存在的。这个客体可以满足孩子内心无论世间变幻永远在一起的情感需求。这种需求会帮助孩子在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恐惧时,仍然相信自己不是孤单一个人,仍然相信事情有积极的转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稳定的安全感。 2、理想化客体(总是能够包容和解决)。 哆啦 A 梦的另一个神奇之处就是他总有关于问题的解决方法,但事实上,除了剧场版以外,短片故事大多数时候都是以解决方案失败而告终的。比如说丘比特之箭那章,最后仍然是以女孩的离开为结尾。但是哆啦 A 梦总是积极地尝试帮助大雄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无论这个问题有多么扯淡。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机器女友那章,大雄想要有个女朋友,哆啦 A 梦就给找了一个来,觉得机器女友特别麻烦,哆啦 A 梦就跟着一起背黑锅,送回去,真是任劳任怨。哆啦 A 梦完美的承担了一个理想化客体的全部责任,总是能够包容大雄的无理要求,还会提出解决方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特别需要这样一个理想化客体,因为这种理想化客体是孩子建立安全感、自信、对生活的热爱等重要能力的重要支持点和激发源泉。别管能不能实现,孩子内心都渴望着父母能够包容自己的奇思妙想,能够真的以自己为中心去支持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很多父母不愿意这样做,是因为他们会担心自己这样做会不会让孩子变得自私或者不良。个人觉得这种担心事实上是没有必要的,重要的是你的态度和想法而不是你做了什么,你是否愿意在内心真的承接住孩子对理想化客体的需求,是否真的愿意去和孩子一起探索他的世界,这点才是孩子真正想要的。 3、镜映客体(对自己的事情第一时间反应,不抛弃)。 哆啦 A 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画面就是,大雄哭着回家,无论哆啦 A 梦正在做什么,都第一时间给予大雄以关心和反应“是不是考试又 0 分了?被胖虎欺负了?还是被老师训了?”哆啦 A 梦仅在少数的几章,没有对大雄的情绪反应做出立刻的反馈。这就是镜映客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非常需要家长给予他们以及时的反馈,告诉他们从他们的眼中看到的你是什么样子的。不冷落他们,不抛弃他们。这一点直接的影响着孩子自信的发展,其实如果你耐心的从哆啦 A 梦第一卷开始看起的话,你会发现大雄到最后已经基本很难让人联想到那个一无是处的废柴,而是一个活生生的少年人。孩子在成长中需要一面由家长的反应做成的镜子,通过这个镜子孩子能感受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好一坏。这个镜子需要真实、及时的给予孩子以反馈,而不是抛弃、冷落孩子不管。哆啦 A 梦正是通过这种不断地回馈和反应,让大雄越来越成长,越来越有自信,最终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哆啦 A 梦给予的镜映并不能直接的改变大雄的物理属性,他还是那个运动超级差,头脑也不灵的孩子,但是它改变了大雄内在对于自己的看法。大雄不在自暴自弃,不在认为自己是孤独的,一切不可行的。直到哆啦 A 梦离开的那一天,大雄真的开始能认为自己也可以了,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自怜自艾(详见再见哆啦 A 梦章)。这一点其实对于每个孩子都是这样的。 4、孪生客体(和你做一样的事情,告诉你你在这)。 这一点是我觉得哆啦 A 梦做得最棒的地方,也是他最有魅力的地方。无论你做什么他都陪着你。从梦幻三剑客到云中王国,哆啦 A 梦始终和大雄做着一样的事情,而且这种做着一样的事情并不是敷衍的、模仿的、应付的,而是真切的、用心的、努力的在一起经历。这就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孪生客体。孪生客体可以是家长,也可以是其他人。孪生客体会和孩子做着一样的事情,即不以竞争、也不以盲从者、更不以控制者的身份和孩子一起生活。这种做着一样的事情,会让孩子在内心体会到一种,哦我不是孤单的,我在这,我存在在这,且我是可以存在在这的感受。这会直接的影响孩子自我认识(关于我是不是可爱的,我是不是值得被爱的)的发展。 哆啦 A 梦对于大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存在,他所起到的这些作用,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关乎于兴趣发展或孤独感的问题,而是一个关乎生而为人的感受。人需要两个基本观念让自己内在构成一种我是一个独立的值得被爱的人的感受,一个是和外在世界的情感链接(我们做着一样的事情,有着一样的经历),另外一个就是内在独立的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哆啦 A 梦通过内在客体、孪生客体两部分公用满足了大雄与外在世界的情感链接,让他能感到自己不会被抛弃,且有人和他做着一样的事情。通过理想化客体、镜映客体两个部分满足了大雄对内在自我精神世界的发展需求,让他感到自己的世界是可以被接受的,是安全不会被指责的,是可以和别人分享得到回应的。这两个部分加在才最终完成了对大雄这个既定悲剧命运者的命运大改造。 事实上,哆啦 A 梦所起到的这些作用,也是我们每一个人成长中,所需要感受到的和内心需要被体验到的。我想着也是哆啦 A 梦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终极魅力所在。 愿哆啦 A 梦永不落幕。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