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吊打黑心的「左旋 VC」概念,看清 VC 护肤真功效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15-09-21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34
    赞:
    46
    VC 在护肤品中的形式如何和浓度多少?

    [​IMG] 慕容七,点赞可以帮我把回答推送给更多人,感谢和收藏不能呀

    如以前所说,护肤品中真正有效的成分其实一直是那么多种类,护肤品研发工作,很多时候就是在研究怎么更舒适更高效的利用这些成分。

    一. VC 是什么

    百度百科可以搜到的就自己去搜吧,我想单独提一下的,是“左旋 VC”这个概念。

    实际上并不是什么深加工过的具有神奇效果的 VC,仅仅是将“L - 抗坏血酸”用神神叨叨的不明所以的表达方法翻译出来的商业概念。至于什么是“L - 抗坏血酸”,其实不该我来解释,百度百科一下就好,但是老七今儿比较闲,把饭喂到嘴边吧:

    抗坏血酸就是 VC。源于过去的日子里,人们发现可以治疗坏血病的这种物质就是 VC,故命名如此。VC 在人体内很大的作用,是针对胶原蛋白的,可以调节体内胶原蛋白的数量和活性,随之很多器官功能就变好。(此处预留一个伏笔啊,一会会讲到的)而缺乏 VC,体内胶原蛋白合成受阻,很多病症随之而来,血管壁啊结缔组织啊都出现问题,就表现为坏血病了。

    “L - 抗坏血酸”是这种有机物中的同分异构体之一,是可以对人体产生效力的一种异构体。本来应该叫“左式右旋光抗坏血酸”,但是商业概念化时候不知道出什么差错了,被叫成了“左旋 VC”,也是令人十分的翻白眼……所以判断一个产品是真材实料,还是胡扯八道,根据宣传中对 VC 的叫法就可以分辨:凡是拿“左旋 VC”做概念的,给它一个大大的白眼,捂紧钱包!实际上,用在护肤品中的所有 VC,全部都是基于“L - 抗坏血酸”的,根本无需单独提出来。

    二. VC 对皮肤的功效

    功效源于性质。

    VC 具有强还原性。

    由于强还原性,所以对皮肤的意义在于:

    1. 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在胶原蛋白合成的过程中,VC 的还原性可以激活合成胶原蛋白过程中需要的酶。胶原蛋白可以增加皮肤的韧性,使皮肤更容易适应环境,不容易因为表情之类的因素产生皱纹。所谓”刚强易折“,皮肤失去韧性发脆,就呈现刚性,容易受伤,而胶原蛋白可以避免这种情况。而且从视觉上,胶原蛋白可以令皮肤看上去饱满。胶原蛋白可以提高皮肤含水量,使皮肤视觉上更白更通透。

    由于胶原蛋白主要依赖于体内合成(至于比较偏门不被主流接受的“外敷胶原蛋白可以痕量吸收“这种理论,这里就不讨论了),就需要皮肤中 VC 含量足够,来保证皮肤中胶原蛋白的合成过程。

    2. 可以阻断黑色素生成

    [​IMG]

    VC 具有还原性,可以阻断上述过程中酪氨酸酶的产生,可以在多巴形成黑色素过程中影响黑色素生成,可以在黑色素凝聚使皮肤着色过程产生影响。就是说,即使第一阶段有漏网之鱼,VC 还会在后面阶段守株待兔。

    3. 还原已生成的黑色素

    原理同样是利用其还原性。

    4. 中和自由基

    皮肤在受到比如光照,比如环境污染等等原因的刺激时,会加速自由基的生成。自由基会影响蛋白质活性,会破坏细胞膜,使皮肤老化恶化,严重时候也会影响皮肤细胞内的 DNA,甚至致癌。

    而 VC 中和自由基的能力十分强悍。

    5. 实验表明,VC 可以缓解痤疮症状。

    总结一下,VC 可以抗老化,增加皮肤弹性和光泽,增加皮肤含水能力,可以缓解痤疮,可以美白,可以衍生出很多很多用于描述皮肤美好的词语。所以这是我要系统整理护肤品中 VC 相关知识的意义。

    三. 护肤品中用的 VC

    VC 本体是很难直接应用到护肤品中的,原因如下:

    • 强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失活
    • 化学性质不稳定,略高的温度、金属离子和阳光易导致 VC 失活
    • 需要的 pH 环境低,直接用在护肤品中对皮肤刺激大

    所以通常做法有两种:

    • 脂质体包裹。参看为什么采用纳米脂质体运载可使产品长效保湿? - 慕容七的回答来了解脂质体。包裹后的 VC 不与空气直接接触,延长保存期限,降低对皮肤的刺激。
    • 制成 VC 衍生物,添加到护肤品中。利用 VC 衍生物对环境的不敏感性,延长 VC 的保存期限。但是,如果要对皮肤产生功效,需要的是 VC 本体,VC 的衍生物本身是不行的。所以,VC 衍生物是否有效,要参考两点:1)产品中 VC 衍生物渗透皮肤的效率如何;2)渗透皮肤后,VC 衍生物转化为 VC 本体的效率如何。

    目前市场添加 VC 衍生物的产品,使用的 VC 衍生物主要是以下几类:

    水溶型:抗坏血酸磷酸酯钠、抗坏血酸磷酸酯镁、抗坏血酸葡萄糖苷(AA-2G)、抗坏血酸乳糖苷;

    油溶型:抗坏血酸棕榈酸酯、酯化型维他命 C (VC-IP)

    同时亲水亲油:抗坏血酸乙基醚。

    根据经验,抗坏血酸葡萄糖苷(AA-2G)、抗坏血酸乳糖苷、酯化型维他命 C (VC-IP)、抗坏血酸乙基醚吸收效率都比较高,吸收后,皮肤内转化成 VC 本体的效率也比较高。水溶性 VC 衍生物和油溶性的 VC 衍生物渗透效率也不是很方便直接比较。但是目前看,VC 乳糖苷的配方稳定性,是优于其他几种水溶性 VC 衍生物。

    单独比较一下 VC 的葡糖苷(AA-2G),资生堂鼎鼎大名的的美白剂,和 VC 乳糖苷,因为这两个在体内转化为 VC 的过程最清晰,有助于理解 VC 衍生物在体内的转化。因为在体内的糖苷水解酶有 α - 葡糖苷酶和 β - 半乳糖苷酶,VC 的葡糖苷和乳糖苷渗透皮肤后,在对应水解酶的作用下,被水解成 VC 单体和糖类,这时候 VC 就可以在体内发挥作用了。

    但是,单独讨论一种原料,是片面的,更重要的是配方技术。合理的配方需要在意这样几点:

    • 选择合适原料
    • 选择合适浓度。这里需要吐槽的一点是,很多人拿浓度说事。配方师之所以成为一种职业,做配方之所以成为一种工作,是因为这是一门学问。在做配方设计时,浓度只是很小一方面,因为浓度会影响配方稳定性,会影响配方刺激度,会影响利用效率,当然也对成本有影响。这并不是感性地认为“成分表里排在后面浓度就低,这产品就不能用”,也不是“这产品加了有 15% 20% 的含量所以好良心啊它就该卖那么贵”。在 VC 这个话题下,可能某些宣传“ 20% 浓度的 VC”成本上还不如另一款 5% 的 VC 成本高,因为选的是不同的原料,原料成本和效果都不一样。而 20%带来的刺激度是普通人很难承受的,如果眼睛只盯着浓度看,你既不一定占了便宜,也不一定效果就好,反而增加刺激皮肤的机率。
    • 降低刺激度
    • 增加渗透效率
    • 注意协同增效。同样吐槽,VC 和 VE 当然是经典的搭配,但绝不是因为 VC 在“保护” VE,因为 VC 原料基本上是比 VE 贵的,不会用一种贵的原料来“保护”便宜的原料。而是这样搭配起来增加抗氧化的效率,在个过程里,VE 可以看做是自由基与 VC 反应的催化剂:自由基先与 VE 反应,再与 VC 反应,继续反应再生成 VE。在配方里叫做协同增效。协同增效的例子还很多,比如 VC 和最近大热的美白成分 377 也是协同增效。

    暂更到此,需要补充什么请留言。

    查看知乎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