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在做「白日梦」的时候,他们的大脑都在做什么? 橙claries,在读神经工程博士的女神经 其实对这个领域也不算熟,但是作为一个喜欢做白日梦的人,觉得应该正名下,白日梦不是耽误时间!! 白日梦,本质上来说也许只是大脑默认的思考模式中的一种,这种思考模式可以使得脑回路建立新的不稳定的联系,所得到的可能会是更抽象的内容,甚至有些胡思乱想。相对而言,另外一种专注性的思考模式,更加所见即所得和细节化。 下面的图来自于 Coursera(知乎日报注: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项目,由美国斯坦福大学两名计算机科学教授创办)的课程 learning how to learn,在其中就讲到了这两种思考模式:focus mode 和 diffused mode。 左图中的聚焦思考通常受到当下环境或经验的影响,脑回路的联系通常也会聚集与之前以建立过的潜在神经网路中,这种思路对于理解一些概念或者解决一些熟悉的问题是很有好处的。但是当我们要解决的问题需要新点子的时候,想象一下新点子的神经联系就如图中绿线所示,但是在此之前,我们无法得知这个新联系在哪以及以怎样的模式发挥作用,这样我们通常所进行的专注性思考很难引导我们到达新的联系甚至会变成某种阻碍。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思考模式 diffused mode,由于这种发散性思考也就是白日梦一般不容易受到固有联系的约束,会建立一些新的神经联结从而形成更加宽泛全景化也相对不稳定的思考,但至少这种思考可以帮助你找到解决问题的新的出发点,所以通常会认为这种思考更具有创造性。 另外关于白日梦和情绪,science Nov 2010 里其实有一篇文章『A Wa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与题注的经历正好相反。这篇文章利用 iphone app 对 2250 个成年人进行调查分析,发现人们在思想漫游的时候是相对而言情绪降低的,虽然这种漫想更多偏向于正面的主题(样本的 42.5%),而非不负面(26.5%)或者中性的主题(31%),人们也并没有因为正面主题而相较于思考目前活动而更开心;而负面和中性的漫想却会导致显著的情绪降低。 虽然对于爱做白日梦的我而言,这样的情绪论有些和我自身的感觉相悖。但也许哲学点,万事皆有代价。引用原文的结论,这种发散性的思考能力是认知水平上的成就,但却伴随着情绪代价……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