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 74% 的网友支持聘用有能力但持假文凭的人? 王相及,书虫 我觉得没那么悲观,出现这种结果,实际上是跟调查问题的描述、设定有关。这种媒体调查绝大多数都是被如此操控的。 事实真相是绝大多数被调查对象都是没有立场观点、也不愿意认真花时间思辨问题的。此时调查者可以利用这一点操控问题,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重新设计一下调查问题,我觉得可以得到完全相反的调查结果: 公司发现了表现优秀,但是履历造假、持有假文凭的员工,是否应该解雇? 1. 应该。对自己的历史都可以撒谎,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市场上能力强的员工到处都是,这个人留在公司会对公司以后发展造成隐患。 2. 不应该。他过去的成绩可以将功补过。过去的错误已经发生了,再纠结没有意义。 注意新问题和原问题的几个区别。 由于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观点立场,所以容易受到第一个看到的观点立场的影响,从而形成偏见。所以调查者可以将自己想要的答案放在第一位,并加以观点解释。同时弱化自己不想要的答案的解释力度。 1 描述问题时,我在“持有假文凭”前面加了“履历造假”四个字。实际上持有假文凭就是履历造假。但是把错误说两遍,人们印象会更深。把“有能力”换成“表现优秀”,把“但”换成 “但是”分句,都是类似技巧。 2 原问题第一个选项强调了“文凭不能代表水平”这个强有力的论点。注意这个论点是会引起调查对象反响的(由于绝大多数被调查者都没有较高的学历)。唯文凭论或多或少在社会上存在,这个社会问题本身和我们调查的问题(诚信是否具有最高优先级)没有什么关系,但是通过问题的巧妙描述,调查对象实际上是在回答“你是否反对唯文凭论”这个问题。 3 即使是去掉大多数对问题有偏向性的描述,很多用词的细节都是会影响调查结果的。考虑下面的问题, 问题 1 你是否反对女性的堕胎权利? A 反对。 B 支持。 问题 2 你是否认为女性应该有决定自己要不要生下孩子? A 应该 B 不应该 两个问题,问题 1 偏向反对堕胎的回答,问题 2 偏向支持堕胎的回答。除此之外,选项还用了不同的措辞。人类本质上是懒散的,偏向选择不动脑筋,比较舒服、直截了当的回答。“不应该”作为一个三个字的、带拐弯逻辑的选项,天生就不如“应该”受欢迎。 下面是个真实案例。 某医院会让重症患者手术前签协议,上面有一个选项 “如果您同意在您死后捐献您的器官,请勾选此框”。结果选择捐献器官的人寥寥无几。后来此医院把问题改成了 “如果您不同意在您死后捐献您的器官,请勾选此框。”结果没有勾这个框,而同意捐献器官的患者占了绝大多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使是涉及自己器官要不要这么重大的问题都是没主意,宁愿不做出选择的。 最后贡献一个经典调查,在 Yes Prime Minister 剧中出现的。Humphrey 用这个调查说明了关于民众是否支持义务兵役(conscription, National service) 这样的调查完全是可以被操控结果的。 [Sir Humphrey demonstrates how public surveys can reach opposite conclusions] Sir Humphrey Appleby: Mr. Woolley, are you worried about the rise in crime among teenagers? Bernard Woolley: Yes. Sir Humphrey Appleby: Do you think there is lack of discipline and vigorous training in our Comprehensive Schools? Bernard Woolley: Yes. Sir Humphrey Appleby: Do you think young people welcome some structure and leadership in their lives? Bernard Woolley: Yes. Sir Humphrey Appleby: Do they respond to a challenge? Bernard Woolley: Yes. Sir Humphrey Appleby: Might you be in favour of reintroducing National Service? Bernard Woolley: Er, I might be. Sir Humphrey Appleby: Yes or no? Bernard Woolley: Yes. Sir Humphrey Appleby: Of course, after all you've said you can't say no to that. On the other hand, the surveys can reach opposite conclusions. [survey two] Sir Humphrey Appleby: Mr. Woolley, are you worried about the danger of war? Bernard Woolley: Yes. Sir Humphrey Appleby: Are you unhappy about the growth of armaments? Bernard Woolley: Yes. Sir Humphrey Appleby: Do you think there's a danger in giving young people guns and teaching them how to kill? Bernard Woolley: Yes. Sir Humphrey Appleby: Do you think it's wrong to force people to take arms against their will? Bernard Woolley: Yes. Sir Humphrey Appleby: Would you oppose the reintroduction of conscription? Bernard Woolley: Yes. [does a double-take] Sir Humphrey Appleby: There you are, Bernard. The perfectly balanced sample. (知乎日报注:以上对话大意如下: - 先生,你为青少年犯罪率上升而担忧吗? - 是的 - 你认为我们的综合中学里缺乏纪律和有力的管教吗? - 是的 - 你认为年轻人会欢迎对他们的组织和领导吗? - 是的 - 他们应当肩负挑战吗? - 是的 - 你支持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吗? - 呃,或许是吧 - 是或不是? - 是的 - 当然了,你前面说的话也没法反驳这一点。然而,这个调查还可以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 - 你为青少年犯罪率上升而担忧吗? - 是的 - 你对于军备增长而不满吗? - 是的 - 你认为把枪给了年轻人并教他们怎么杀人有危险吗? - 是的 - 你认为强迫人们违背他们的意志拿起武器是错误的吗? - 是的 - 你会反对重新实行义务兵役吗? - 是的 (恍然大悟) - 现在你明白了吧。这就是完美的平衡样本。)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