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资源是按什么地理条件分布的? 知乎用户,地质师 首先,油气资源的分布和“现代”我们看见的“地理条件”没有什么明显关系。 一些人会问,是不是沙漠里油气丰富,比如塔里木和中东;是不是寒区油气资源丰富,比如西伯利亚和东北;是不是海里尤其丰富,比如墨西哥湾和南海。其实都不是。 一个地区油气资源是否丰富,和这个地区现代是怎样的地理条件没有很明显的关系。 为什么呢? 油气资源是古代某个地质历史时期堆积的丰富有机物在被适当埋藏后经过或长或短的时间后形成、运移、储存到条件合适的地方去的。 五个层次,缺一不可。 这句话的内涵非常丰富,五个层面分别从生油能力和保存条件两个角度阐述。 “古代某个地质历史时期”强调了任何时代都可能形成油气,只需要合适的条件,即“能够堆积丰富有机物”的条件,没有生命的时期当然自动排除在外了。这样还不够,还需要有“合适的埋藏条件:缺氧环境、埋藏速率快”等。 因此,只有能够影响这三者的古地理因素才对油气资源的分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生油能力。比如塔里木盆地今天是温带沙漠,只能发育沙尘暴,但在 4.4-4.8 亿年前的奥陶纪的时候是热带地区的浅海 - 半深海环境,发育从浅水到深水的各类石灰岩或白云岩,存在两套有机质含量很丰富的烃源岩,所以它具有很好的生油条件。 但是,能生油不代表就一定有油,生出来的油必须要有地方盛。于是当出生地没地方的时候,它会自发的排出开始运移迁徙。找到新家以后还不一定安全,因为剧烈的构造活动也可能破坏新家,让油气继续迁徙,甚至直接在浮力的作用下冒出地表散溢(玉门石油沟、克拉玛依油苗、加利福尼亚油苗、世界各地的沥青湖),或者整个连人带家被构造运动抬升成丛山峻岭,生生的被风化破坏掉,身死家灭(加拿大油砂、河北蓟县半山腰的下马岭组古油藏、湖北荆门京山地区的古含沥青灰岩古油藏等)。 所以,生油岩埋藏后的构造作用是决定能否保存住油气的一个重要外部原因。但同样因为时间久远的问题,一起古代强烈构造活动留下的痕迹在今天可能不会留下任何地表痕迹,这就是风化剥蚀和沉积沉降之间可怕的微妙平衡。比如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 - 准噶尔板块相撞形成了古天山,但在白垩纪末期至古近纪早期却已经被生生的夷平了——你以为你看见了古特提斯洋边上的沿海平原,但在过去的某个时间这里曾是高耸入云的山峦,然后过了几个百万年,那片你看到的滨海平原却以疯了一样的速率直插云霄。多少古油藏就这样随风逝去了,我们永远无法知道。 所以,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油气的分布和现今地理条件有什么关系? 除了强烈构造活动形成的山脉上找到油气的概率几乎为零外,就没什么关系了。 那和什么有关系?个人以为主要和构造活动有关。 年轻油气的分布和沉积盆地的分布有关,这是年轻构造活动的结果,当然也存在破坏,只是受破坏程度有限。 年老油气的分布和受历史上各种构造活动叠加在一起的破坏结果有关。 查看知乎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