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2016 年 4 月 3 日下午北海公园把小船吹翻的是什么风?怎样形成的?

Discussion in '知乎日报' started by 漂亮的石头, 2016-04-07.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Staff Member

    Joined:
    2012-02-10
    Messages:
    487,318
    Likes Received:
    47
    日报标题:这艘说翻就翻的小船,到底是怎么翻的?

    相关链接:北海公园水上旋风掀翻小船

    [​IMG] 漠北,大气科学/强风暴物理学

    一、这是什么天气现象?

    尘卷风

    二、如何形成的

    1、简介
    尘卷风最开始是用来描述沙漠戈壁地区沙尘现象的一种天气现象(扬沙风系),它与沙尘暴一样可以将沙砾卷起吹向高空,但运载沙尘的能力显著的弱于沙尘暴,两者并不处于一个量级上,尘卷风无论是破环力还是持续时间都要弱。

    尘卷风与台风、龙卷风一样,都被称为“类兰金复合涡旋”,这种涡旋有一个类似刚体性质的旋转中心,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旋转的陀螺。事实上,水槽放水的时候产生的涡旋就是兰金涡旋的一种。

    兰金涡旋的速度场与压力场,理想情况下的兰金涡旋又被称为 V-R 涡旋。

    [​IMG]

    2、成因

    在晴朗的天气下,由于太阳对地面的加热因下垫面性质的不同,使得加热并不是很均匀。干燥的沙地、沥青路、水泥地由于比热小,升温较草地、水面快,于是边界层中紧贴地面的那一层空气被迅速加热,形成了上冷下热的局面。于是地面上的空气开始“冒泡”,这就是热泡

    [​IMG]

    热泡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热雷雨的形成和积云的形成理论中,同时尘卷风的形成也与热泡息息相关。热泡可以看成是一个正在上浮的气球,里面的总体气流状况是上升气流,而周围的冷空气不断的下沉补充,并继续被地面加热。

    [​IMG]

    热泡的出现可以说为尘卷的出现提供了最基本的能量来源,但是还需这样的结构缺少角动量的来源,而尘卷的角动量的来源自然就是环境风和地形了。



    在大气的运动中,大尺度的如巨型温带气旋,台风等等,它的旋转主要受科里奥利力(科氏力,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龙卷受到科氏力的影响则比较弱,在大多数情况下龙卷还是按照北半球逆时针的旋转,但是在一些尺度较小的龙卷(气旋)中也会发生顺时针旋转的现象,这又被称为反常气旋

    而尘卷风这类尺度比较小的气旋,受到科氏力的影响几乎微乎其微,它的旋转方向受地形和风场的影响更大。



    说到地形的影响,台湾的中央山脉常常起到削弱和改变台风路径的作用,而一些地形也使得龙卷多发,这些都是较大地形对天气系统的影响。而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墙角一阵旋风卷起落叶或者杂物,再或者一个土包就可以挡住一阵风,这类小地形的影响与湍流一起,塑造着微气象过程。而通常容易使气流携带角动量的区域自然是有地形的区域,例如地形的背风处、开口状的地形(喇叭状)等等。

    所以,当外界的气流携带者初始角动量与热泡相遇的时候,就会在上升气流集中区域被加强(这与涡管有关,可以参考《流体力学》相关内容),也就是热泡的中心区域。

    一个尘卷风过程的气流场模拟 [1]

    [​IMG]

    所以,有了热泡,有了初始的角动量,尘卷风就这么形成了。当然,热泡的尺度可大可小,这也就导致了尘卷风的尺度可大可小,小到直径仅有几米的,大到几十米都有可能。

    三、北京北海公园尘卷风

    从当时的截图来看,这个尘卷风属于矮胖型的尘卷风,呈现出一个拉长的圆锥形。这是由于卷起的除了较轻的尘土还有水滴的缘故。这个尘卷风并不太大,而且兰金涡旋的一个特点就是离开涡核附近流速和转动迅速减小,所以这个尘卷的影响范围也非常小。

    [​IMG]

    这个尘卷风的源地不太可能为水面。因为这个季节水面的温度较冷,不利于热泡对流的生成。更有可能是在岸边的陆上生成了一个弱的涡旋系统,然后在发展的过程中被湍流、阵风等环境风吹到了水面上。虽然冷水面不能提供热力来源,但它有一个好处,就是开阔且摩擦小,可以为尘卷的提供一定的持续时间。

    四、预报尘卷风

    现阶段不可能,将来的可能性也不大,但是要充满期待。

    完全的模拟大气过程一直是大气科学家们理想的乌托邦,但是大气系统作为非线性动力系统,也就是混沌系统。要完全的模拟每一个角落发生的过程,以现阶段的数学工具、物理方法、计算能力想要做到是十分困难的。

    [1]顾兆林等. 尘卷风的形成、结构和卷起沙尘过程的数值研究. 气象学报,2003,61(6):751-760

    -- 完

    除知乎应用外,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先私信联系我~谢谢~


    专栏 大气之象 不定期更新,欢迎关注~

    个人主页 漠北 欢迎关注~

    阅读原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