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标题:想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就不能随便说「下次给你买」 延迟满足实验是发展心理学研究中的经典实验。所谓的延迟满足,就是能够等待自己需要的东西的到来,而不是想到什么就要什么,这是一个很通俗的解释。 实验中,实验者给 4 岁被试儿童每人一颗棉花糖,同时告诉孩子们:如果马上吃,只能吃一颗;如果等 20 分钟后再吃,就给吃两颗。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马上吃掉了;而另一些孩子则耐住性子、闭上眼睛或头枕双臂做睡觉状,也有的孩子用自言自语或唱歌来转移注意消磨时光以克制自己的欲望,从而获得了更丰厚的报酬。在美味的奶糖面前,任何孩子都将经受考验。 研究人员在十几年以后再考察当年那些孩子现在的表现,研究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延迟满足能力越强,更容易取得成功。 Cecilia,育儿微信:萌妈小教室 当年这一实验的确实另不少父母震惊了。实验道具哪里是棉花糖,简直是人生成功与否的“试金石”啊!自此之后,“提高孩子自控能力”、“学会延迟满足”等建议就出现在了各种育儿书籍、教子书籍上,似乎这项能力优秀的话就能走上成功的高速路。 关于延迟满足的争议 虽然 Mischel 的实验结果非常美妙,但近年来,也逐渐出现了质疑的声音。例如有人提到,实际上当年参加棉花糖实验的孩子,都来自斯坦福大学的宾格幼儿学校(Bing Nursery School),这里的孩子都是斯坦福大学教授或研究生的子女(影响因素之一:家长的社会地位)。并且 Mischel 最初设计实验的时候,其实也没打算做长期观察,之所以会进行进一步研究,是因为他自己的几个孩子也在宾格上学,能够找到原来参加实验的那些人(影响因素之二:同学之间的关系)。在八十年代的后续研究中,Mischel 和他的同事虽然找到了当年参与实验的 185 人,但其中只有 94 人愿意提供 SAT 成绩,所以其实他并不清楚那些不愿意提供成绩的人究竟在测验里得了多少分(影响因素之三:调查样本的偏差)。 而关于孩子们为什么吃掉 / 不吃掉面前的棉花糖,罗切斯特大学的几名研究人员专门做了个研究,并发表在了 2013 年 1 月的《认知》(cognition)期刊上。他们表示有些孩子是因为觉得研究者不会给他们第二颗棉花糖了,所以才会选择立马吃掉面前的棉花糖,所以这吃或不吃这件事可能跟延迟满足、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并不大,反而跟孩子的信任感有关系了。 基于以上的几项原因,Mischel 的研究结果爸妈们需要进行理性的接受,那颗棉花糖没有想象中的神奇,父母们也别没事在家里拿自家宝贝做实验了。总结一下,虽然延迟满足这项能力对长远的未来、人生的成功的影响需要打个问号,但大多数研究者还是认可延迟满足的能力(或者叫做自我控制力)会影响儿童各方面表现。例如,有研究者(Perssley,1983)认为,延迟满足对儿童教育和学业表现有重要影响,延迟满足能力能够促进儿童的学习,提高儿童对信息加工的能力,并且也建议对儿童进行延迟满足的训练。除了学业之外,还有研究者(Johnson,1978)发现,肥胖儿童与正常儿童在对食物的自我控制能力上是存在明显差异的,所以让宝宝尽早学会正确吃饭具有深刻的意义。 值得推荐的做法 虽然延迟满足的能力很重要,但萌妈认为,对于宝宝的需求不能样样都进行延迟,应该是延迟满足与及时满足相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属于孩子自己的自控力——让孩子在满足与延迟的交替中领悟出规则并成长。 1、基础是安全感 前文里也提到了,当孩子不相信研究人员会履行再给一个棉花糖的承诺时,他会选择直接吃掉面前的棉花糖,而这种“信任 vs 不信任”实际上反映出了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到的安全感程度,也就是父母给予孩子的安全感。 请各位爸妈回忆一下,自己是否做过或见过这一类的事情: 在商场里,孩子看中了一件玩具非常想要,但父母觉得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了,而这一件与之前的也没什么区别,于是拒绝了孩子的要求。孩子开始耍脾气甚至哭闹,于是父母试图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来安抚孩子,但不太奏效,于是父母说:“你看,咱们今天没有带够钱,咱们今天先回去,等下次有钱了就来买。”但实际上,父母心里非常清楚,绝对不会有“下一次”了。 很遗憾,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亲子之间信任的破坏,也是对孩子自控力的一种破坏。自控力会随孩子年龄增长而增长,但对于心智尚不成熟的低龄儿童而言,他们只能思考眼前的、可触摸的、确定的东西,因此只有当他们知道父母的承诺一定会兑现时,他们才能发挥自己稚嫩的自控力。但这种哄骗的行为毫无疑问会让儿童对未来的收获产生怀疑,从而抛弃得到两颗棉花糖的可能性,直接吃掉放在眼前的棉花糖。所以,各位爸妈要严肃对待自己给孩子的任何承诺,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做不到的就一定不承诺。 2、妈妈在孩子自控力形成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由于在中国,妈妈与孩子有更长的相处时间,因此有研究者(陈会昌,2005)研究了 2 岁儿童自我控制与家庭因素的关系,结果发现母亲的教养态度能够显著预测儿童自我控制行为,而母亲适度拒绝的行为则有利于儿童延迟满足能力的提升。从宝宝出生,妈妈们总是会更多地承担照顾孩子的工作,并且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更为紧密,因此要想帮助宝宝提高自控力,做妈妈的必须先学会建立合适的教养标准,既不能一味满足,也不能一味剥夺。 3、爸爸的参与非常必要 出于主观和客观的原因,爸爸在育儿过程中的参与是有限的,过去一些研究发现妈妈们会更多的从生活上照顾孩子,爸爸则主要陪孩子玩耍。但是爸爸在游戏过程中会更加直接的提出要求,并让孩子依照规则游戏;也会有更多地剧烈的、冒险性的身体活动;这些都是爸爸能够给予孩子的,而这些有内容助于帮助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学会利用已有条件来面对外部世界,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规范意识。在延迟满足方面,研究者(聂晋文,芦咏莉,2014)即使发现排除掉母亲的作用、儿童性别等因素的影响后,父亲的参与对儿童延迟满足能力有显著影响。所以爸爸们要多多陪孩子们玩耍,对于年幼的孩子们来说,玩耍是他们的必修课,有爸爸做导师,他们能在这个过程中学到更丰富的内容。 萌妈非常理解爸妈“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但是成功并不是某一项能力主宰的事情,还要看孩子的性格、智商、兴趣、外部机遇等等方面。借某些事情顺便培养一下孩子的能力是没有问题的,但为了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就故意不答应孩子的要求是错误的做法,宽严适度,不溺爱不忽视,才是正确的做法。 欢迎关注微信号萌妈小教室:mengmaclassroom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