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 阅读原文 「周德虽衰,天命未改」是我对 2020/2021 经济的总体看法。 从现在的形势看,字面意义上的「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因为疫情的影响,各种经济增长相关的数字都会下滑,失业率会增加,会有很多的人失去自己的工作,也会有更多的人收入下降,换句话说 ,从现在开始,是要有过一段时间紧巴日子的准备了。 疫情灾难和其他的自然灾害不同,比如地震了,地震会造成局部的破坏,但是对其他地方的经济活动没有根本影响,相反还销毁了一些财富的存量,从某种意义上刺激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是 COVID-19 是直接影响全球的经济周转速度,而非对一时一地的财富毁坏。 事实上,各种经济活动因此而停滞不能运行,金钱流通速度变慢,这也是央行调息对市场刺激作用不大的原因之一——如果我需要扩大生产规模,降息是一种刺激;现在根本上下游都没太大生意可做,也没有多少创业的机会,降息刺激经济的渠道就被限制了。 不过乐观的说,从数字变化幅度上看,2020/2021 年可以达到 1930 年的跌幅 ,但是人们的生活不会像当初那么惨,可能就是碗里有一块肉还是两块肉的区别。 首先,任何的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都不是天灾,而是因为人们为了避免天灾风险而做出的策略性努力。比如说 2008 年次贷危机,如果所有的投资人都装聋作哑,完全忽视次贷危机的风险,在出现大规模违约可能的情况下坚持不改变自己的投资组合,分散的承受损失,那就不会有次贷危机。危机来自于风险被发现之后的资本恐慌性转移,而不是风险本身。 银行挤兑也是一样的,当银行出现亏空的时候,如果所有人都坚持不挤兑,时间长了,银行往往都是可以自己恢复过来的,但是一挤兑,银行就会立刻进入破产程序 。 现在的疫病是全球性的,几个国际性的避险资产,比如美元、欧元和日元的发行国都收到疫情困扰,资本逃无可逃——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其实减少了经济危机的风险。 其次,现在的世界各国政府远远比当年更有经验。正是在上次大萧条的过程中,凯恩斯主义才得到了重视。现在的各国政府都已经是训练有素了。 最完美的度过疫情的方法是什么? 通俗的说,就是装作一切都没有发生,疫情发生的这一年完全不算。现在关键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不算」?工人要领工资,老板要做生意,房客要交房租,房东要还贷款…… 但是一切的一切,都能归结到一个源头,那就是中央银行。 我们设想,如果政府找央行贷款,然后不分青红皂白,直接给工人一笔钱,工人交了房租,买了生活用品,于是房东拿到了钱,还了房贷,老板有了工人的购买,也有生意可以做…… 这样是不是就没有经济危机了? 是没有的。因为央行的钱本质上是国家信用,政府想要多少,原则上就能出多少——只要大家对货币的信心还在,而信心本身是一个没有确定分界线的概念。 所以度过这场全球疫情的关键点,就是要尽可能的让经济运转起来,能真的生产的,就真的生产;不能真的生产的,就由国家财政支持着「空转」——比如酒店和航空服务业肯定会收到打击,但是酒店和航空公司破产不是因为疫情,而是因为员工工资、房地产租金、维护费用等等。如果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能够直接把这些替酒店和航司解决了,让这些企业在完全空转的情况下,也能维持收支平衡,或者把贷款推到很久以后,那么这些企业就不会因为疫情而破产。 换句话说,现在需要的是大胆而创新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能够细致入微的对各个产业进行个性化的支持。央行要拿出魄力来,把很多被疫情影响的产业而产生的有毒资产(或者通俗的说,坏账^_^)吃进来。好在——对,就是好在,疫情是全球性的,所以如果各国政府都不约而同的刷财政赤字,加货币大放水,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的国际资本转移。 第三,全世界在疫情之前,并没有出现任何的结构性危机的前兆。虽然一直都有人说经济增长乏力,但是经济也并没有说出现大规模人口结构性失业的情况——也就是说,大部分人的工作技能,依然是有用的。对于广大的就业人口而言,在 A 公司还是在 B 公司上班,只要能力是被需要的,区别并不是太大——在灾情前需要我工地搬砖,灾情中间没工作了回家守着自己的地种点菜自己吃待半年,灾情之后还是需要建筑工人,还是可以出来工作。 这就是我说的——没有结构性危机。如果说都用 AI 机器人自动建筑了,永远不需要我搬砖了,那才是真正的危机。 所以,2020 年如果有经济危机,放平心态,做好降薪乃至于阶段性失业的准备,系统性风险的增加,需要多做一些预防性储蓄,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你的技能还是这个社会需要的。这一年就当是从日历上抹掉了,之后全球必然迎来巨大的反弹性增长和繁荣。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