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yi812,考古工作者 阅读原文 之前多数回答都拿可移动文物来举例,但是一般来说几件精品文物在考古学上很难称得上“重大发现”;文物的“不真实感”很多时候是抽离考古背景使然,对业内来说并没有到难以置信或者不可预见的程度。 我的第一感,近些年来的重大发现中切题的是石峁遗址。规模大,城内面积达 400 万平方米以上;年代早,大约公元前 2300-1800 年,再加上规格高,结构复杂,堪称石破天惊。 先看看专家的评论: 《考古与文物》编辑部。神木石峁遗址座谈会纪要【J】。考古与文物,2013(3)。 李水城:《神木石峁遗址新发现的几点思考》,《正业居学:李水城考古文化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 年。 陈胜前:《文化—生态交错带:中国史前文化格局的重要一环》,《光明日报》2020 年 07 月 29 日 16 版。 对于专业研究者尚且“超出想象”和“不敢相信”! 特别是那些之前被误认为是秦长城或明代遗迹的城墙(现在还有历史学者认为年代很晚),一下子把年代提前到四千年前,称之为“让人觉得不真实”是完全够格的。 石峁遗址是以“皇城台”为中心、内城和外城以石砌城垣为周界的一座罕见大型石头城,城垣结构清晰,城门、墩台、马面、角台等附属城防设施形制完备、保存良好,城内面积逾 400 万平方米,是公元前 2000 年前后中国所见规模最大的城址。 孙周勇,邵晶,邸楠。 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 , 中原文物, 2020 (01)。 此外,调查工作确认了城外有樊庄子“哨所”等石构预警设施,石峁遗址的面积超出了石墙范围。 石峁遗址的核心是一个叫“皇城台”的似阶梯金字塔的建筑,高度超过 70 米。 台顶面积约 8 万平方米,分布有成组的建筑基址,北侧还有“池苑”遗迹。皇城台周边以高达数十米堑山砌筑的阶梯状护坡石墙包裹,底大顶小呈金字塔状,错落有致,坚固雄厚,巍峨壮丽,局部墙体上还镶嵌有石雕菱形眼纹等装饰。 下面是不同角度的照片: 皇城台复原示意图 皇城台门址由广场、瓮城、南北墩台、门道等组成。广场由基本平行的两道石墙围成,平面呈长方形,面积超过 2000 平方米。 皇城台门址形制完备、结构复杂,除与外城东门址同样具备强烈的防御色彩外,外侧长方形广场及两侧伸出的长墙,可能还具有一定的礼制功能,对后世都城门址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比历史时期都城宫城门址(如朱明门、阊阖门、应天门、宣德门等)的平面图,就知道皇城台门址的结构有多穿越了: 刘瑞:《长安城最繁华的商业街长什么样?》,了不起的文明现场 皇城台的考古工作目前仍在进行,固若金汤的石砌护墙将台体包裹为一个独立的空间,玉器、石范、壁画等象征身份等级的“奢侈品”及铸铜、制骨等早期“核心技术”催生的生产遗存的集中出土,成为推断“皇城台”为高等级贵族或“王”居住的核心区域的重要证据,皇城台当已具备了早期“宫城”性质。作为目前东亚地区保存最好的早期宫城,皇城台层层设防、众星拱月般的结构奠定了中国古代以宫城为核心的都城布局。 另外一处经过发掘的重要遗迹是外城东门址,目前已经开放参观: 外城东门址是石峁遗址全面揭露的第一处重要遗迹,由内外瓮城、南北墩台、门塾等设施组成,周边地层及遗迹中出土了玉铲、玉钺、玉璜、牙璋、陶器、壁画和石雕头像等重要遗物,尤以“头骨坑”及“藏玉于墙”现象引人注目。 复原图: Li J , Zhouyong S , Jing S , et al。 When peripheries were centres: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Shimao-centred polity in the loess highland, China【J】。 Antiquity, 2018, 92(364):1008-1022。 对石峁所在的秃尾河流域的系统调查发现了 204 处龙山时期遗址,石峁是该区域唯一一处特大型中心聚落,与周围其他中小型聚落共同构成了四级聚落结构。 Sun Z , Shao J , Liu L , et al。 The first Neolithic urban center on China's north Loess Plateau: The rise and fall of Shimao【J】。 Archaeological Research in Asia, 2017:33-45。 石峁发现的超大型城址、宏大的建筑、复杂的宗教祭祀现象及大量精美玉器及其与周邻聚落形成的多层级关系已经从宏观上展现出河套地区在龙山时代晚期已形成了高度复杂的社会系统,这已是当下学术界的共识。我们认为,如果说城墙体石方量反映的城址规模是推断资源集中、人力控制和行政组织的尺度,石峁遗址无疑已经具有了早期城市的必要因素及特征,与其周边数以千计的中小型聚落共同彰显出早期国家形态下“国”和“野”的具象特征。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石峁遗址的统治者掌握了操控公共权力及控制祭祀权力的可能,具备了早期王国都邑的必要条件。 之所以觉得“不真实”,一方面很多遗存确实是第一次确认或最早实例,门址结构,马面,金字塔式的护墙,紝木,石雕,口簧,玉器的埋藏方式等等。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传统上中原中心论的影响,把陕北视作边地(一般归入长城地带或狭义的“北方”),不受特别重视,比如下图中甚至没有这一文化区独立的位置: 严文明。 中国史前文化的统一性与多样性【J】。 文物, 1987(03)。 但从石峁的发现来看,以往学术界对于中国文明形成的多元性认识还不够。 另外,石峁遗址在城址规划、冶金技术、艺术风格等方面显示出与中亚、两河流域早期文明可能存在的关联性,显示出自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来中国北方与欧亚草原存在双向、多重、频繁的交流和互动,石峁遗址所在的中国北方地区是桥接欧亚草原与中原地区的重要区域。 感谢石峁考古队的工作! 以上未注明来源图片均出自公开报道 直接引语出处: 孙周勇、邵晶、邸楠:《石峁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综述》《中原文物》2020 年第 1 期。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榆林市文物考古勘探工作队、神木市石峁遗址管理处孙周勇、邵晶、邸楠、邵安定、夏楠、康宁武、刘海利:十大考古候选项目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发掘取得重要收获。 阅读原文